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27号)和《重庆市科技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渝科局发〔2020〕71号)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局牵头研究起草了《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按照《重庆市永川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文件的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地区更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27号)和《重庆市科技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渝科局发〔2020〕71号)要求,我局多次征求区财政局、区教委、区科技局等12个区级部门意见,经反复修改,拟草了《关于印发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
二、起草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制定《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地区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通知》就我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明确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的重要举措。随着各项工作举措落实到位,必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热情,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推动永川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永川职教城职教学生多、创业活跃度高。目前,在永大中专学生15.8万人,全区高校内现存大学生创业创新企业和团队310个,参与创业创新大学生人数1200余人,是永川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的重要人才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必将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永川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通知》明确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优惠政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
一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计划。引导高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坚持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配备有企业管理经验和创新创业体验的专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实施“百名创业培训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对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开展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面向区内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二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引领计划。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年度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对成功创建区级基地(园区)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成功创建市级及以上(基地)园区的,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181号)规定,给予基地(园区)6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基地(园区)内的服务对象存活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按每户2-5万元的标准给予该基地(园区)创业带动就业奖励补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开通大学生创新创业绿色通道,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工位和资金资助。除市级提供的免费工位外,全区再为大学生提供200个免费创业工位。定期举办高校创业学生资源专场对接会,集中资源为高校创业团队提供项目推介、资本对接、导师指导、政策宣讲、企业注册、人才供给、法律咨询等对接服务,搭建资源和对接交流平台。
三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营造计划。降低登记门槛,简化住所登记要求,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十四五”期间,将毕业5年内在永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毕业院校和户籍不限)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到30万元,超出重庆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20万元)部分的贷款由区财政全额贴息。加大融资支持措施力度,鼓励大学生入库科技型企业,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对双高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给予50%补贴,对成为科技型企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按规定兑付2万元科技创新券支持。支持高校毕业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参与和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全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大学生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持续完善“互联网+创业培训”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优化GYB+SYB+IYB的“阶梯式”创业培训链条,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并按规定颁发证书、给予培训补贴。建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定期举行创业项目专题推介会,促进创业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建立“大学生辅导企业库”,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成功的创业企业对接,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和投融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