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8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6-16

23-沈迎梅委员:

提出的《关于实施延时服务后提升小学教师幸福指数的提案》(第162-08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对永川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渝教发〔201920号)和《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渝委办发﹝202136号)精神,2021年春季学期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 “一校一策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现了“5+2”(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全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家长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实际困难,完善了社会服务体系。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学生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家长满意率不断提高,2023年春期,城乡学生参与率达到98.7%,学生满意率达到97.4%的建议很中肯,我们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积极吸纳,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工作保障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关于推动实行弹性工作制问题

按照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正常行课期间,学校各类人员按照学生到校上课时间节点到岗到班,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和教辅人员根据岗位实际,提前到校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学校非正常行课期间,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实施课后服务工作以来,按照课后服务课程和时间安排,我区小学放学时间普遍在5:306:00间,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工作结束时间相对晚了近2小时。为有效减少小学教师在校工作时长,我们要求学校要结合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和教师任课、专业特长等情况统筹安排服务课时,做到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课时量相对均衡。未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根据自身岗位工作实际,可在正常课程结束后自主选择离校或在校学习备课、锻炼休息等。全区小学普遍都为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工作晚餐,减轻教师离校回家还要做饭的生活负担。

二、关于改善教师工作休息环境问题

区教委、各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师师德师风能力素养培训提升和教师工作后勤保障条件提升两手抓,统筹推进,增强教师归属感,激发教师热情,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城区小学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优先规划了教职工文化建设。一是定期开展教职工工会活动。按照工会制度要求,学校均设立了工会组织机构,坚持每月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愉悦身心。部分学校还组建教职工篮球队,定期开展校际间篮球友谊赛。二是定期开展教职工体检工作。学校工会将教职工体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每年均安排教职工体检,关心爱好教职工身体健康。学校工会还集中组织教职工过集体生日,送上生日祝福和工作良好祝愿。部分学校利用每年3月春暖花开之际,组织教职工开展春游踏青活动。三是加强校园教师温情港湾建设。正如在建议中提到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教师温情港湾,如兴龙湖小学建设有教师阅览室,上游小学为教师建有午休室、为教师配置储物柜和阅读架,五洲小学建设有师生图书馆、休息室和健身室。学校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为教师送上鲜花祝福,让教师幸福感、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三、关于加强校外优质师资力量融入问题

区教委坚持开门办教育,非常重视教师资源引入工作。2022年以来,依托重庆文理学院等区域内外教学资源,实施以高校帮基教·双减提质效为主题的百名博士进校园行动,现已讲课110余节次。聘请12名教授担任中小学幼儿园科研副校长,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能力。区教委与文理学院签署卓越教师培养协议,建立教师培养合作机制,提升教师培养能力。对接重庆师范大学,将兴龙湖小学建设为教师实践与就业基地,赋能卓越教师培养。为充分发挥一城两基地的永川特色优势,区教委创新开展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对接区内职业院校,实施百门职育课程进校园行动,计划开发100门以上各具特色的职育课程,主要采取基地授课、送课到校、专门定制等方式,让全区中小学生在小学进行职业了解,初中 职业探索,高中做好职业准备。目前,已组织辖区17所职业院校开发了首批五大类30门职育课程,涉及文化、艺体、生活技能、医疗健康、科学技术。同时,为探索永川特色的职育+共育新模式,区教委积极推进共育堂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开设“5+N”家庭教育共育系列课程共29个系列、 290余堂共育课程,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课堂等平台,提升家校合作水平,通过家长自身成长、职业传承等教育优化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四、关于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进校服务问题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开设涵盖手工制作、传统工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10大类100余门服务课程,聘请校外辅导教师180余人。提案中关于通过竞标方式选取一些资质高、信誉好、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参与小学课后服务。培训机构采取课程包干或师资选派形式到校开展服务的建议是拓宽课后服务实施渠道的很好方式,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渝教基发〔202128号)关于各学校可结合实际组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队伍,可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也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的课程和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严禁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课程辅导的精神,我们将组织学校认真研究,在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前提下,坚持有利于学生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原则,结合实际,稳妥实施。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3512

人:唐显华

联系电话:023-49876536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