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51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26

刘承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公共法律资源更好服务永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案》(第161-516号)收悉。对于在《提案》中反映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知晓率不够高、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区司法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成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中心。形成了集“七个功能平台”“一窗服务”“两站两庭”“行专调解品牌”“辅助调节功能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体“七个功能平台”即:区信访稳定联合调度中心、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行政争议解决中心、区劳动维权服务中心、区重点遗留问题处置中心、区综治中心联动指挥大厅。“一窗服务”即:一个咨询服务台、六个无差别受理窗口、一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两站两庭”即:民商事审判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警务综合服务站、心理疏导服务站。“行专调解品牌”民营企业、建筑行业、物业管理、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消费纠纷、生态环境、行政争议、金融领域10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辅助调节功能室”即:区领导接访室、12309检察工作室、行政复议听证室、律师工作室、乡贤评理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室、网格之家、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室。优化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融合发力”“诉调、访调、警调、复调一体化联动”“司法裁判、行政裁决、仲裁配套兜底443工作机制健全群众诉求“发现受理研判分流调处督办问效”全周期运行流程,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

(二)推进1+23+263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一是升级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中心实现“前端”无差别受理,线下窗口实行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司法鉴定、行政执法、人民调解、法律咨询、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需求统一登记,线上平台定制业务表单统一流转,推动简单诉求马上办、一般诉求分类调、疑难问题联合治二是改造2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功能定位,每个公共法律服务站配齐身份证识读器、满意度评价器、高拍仪、高速扫描仪等办公设施设备,业务量较大的镇(街道)配备触摸屏一体机等设施设备,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优化263个村居法律顾问配置。20224月,263个村居已与6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坚持“每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最多只签订5个村(”的原则,确保村()法律服务质量不断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

(三)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全面消除一人司法所。通过调整、招聘等方式增配司法所人员,确保每个司法所2及以上工作人员。构建片区协同机制,科学划分片区,明确职能职责,落实责任清单,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加快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稳步增加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仲裁员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人员数量,适需发展司法鉴定人队伍,积极发展专职调解员队伍,规范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从全区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中选取优秀的法律工作人员组建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专业队伍。强化教育培训。集中开展各类基层法律服务教育培训,把重点法律法规、司法部规章、案件质量评定新标准、办案环节内容和程序等纳入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律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专业水平

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一)深化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一是开通线上“公证签”服务。实现委托、放弃继承声明等事项“川渝通办”跨区域办理,推60项公证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每年办理各类公证7000余件,网上公证400余件,免费邮寄公证书200余件。二是完善法律援助“互联网模式。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每年办结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刑事辩护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1000余件,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试点案件60余件,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受援人满意度达99.9%高效、便捷服务广大群众。

(二)发挥优势资源参与基层治理。一是整合律所优势资源组建“永川律师专家咨询团”,分设土地建筑工程组、企业公司投资组、历史遗留问题组,为基层各类涉法问题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法治服务。二是不断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同时不断优化配置,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扎根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的优势,解决部分村居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三是推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调解工作完善律师参与化解信访案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等,鼓励支持律师、法律工作者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营造基层良好法治环境

(三)创建“快点调”APP助力人民调解。加快“快点调”手机应用端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线上线下智慧联动,让群众申请调解由“跑腿难”转变为“零跑动”。“快”——“申请快”:群众通过手机即可一键提交调解申请;“响应快”:收到群众请求并进行确认后,迅速指派人民调解员前往指定地点处理纠纷;“办结快”:预先规定简易、一般、复杂案件办理时限,督促人民调解员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点”——“点一点”:减少群众跑动次数,用手机“点一点”就可通过掌上客户端化解纠纷;“点对点”:调委会直接与群众精准对接,全程跟踪案件办理进度;“点餐式”:关照群众个性化需求,群众在提交调解申请时可优先选择受理案件的调解员。“调”——“调”tiáo与重庆方言中的“跑”同音,生动展现出人民调解员及时、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形象;落脚点是着力抓实人民调解工作,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化科技赋能,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调解服务。

三、拓宽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渠道

(一)推进网上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渝快办”、“村居法律顾问服务”、“12348重庆法网”等网络服务平台,提高网络平台在线服务能力,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审查、及时指派,建立线上线下立体交叉服务网状格局。二是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指南和办事规程推动具备条件的服务事项实行线上办理和实时查询,让更多司法行政业务“一网通办”、资源共享,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流程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案件,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查、当日指派,为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让困难群体感受法治服务的温暖。

(二)增强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实效。一是创新流动宣传模式。以流动宣传车为工作平台,整合音像播放、图片展出、专栏制作等功能,发挥机动便捷的优势,“普”、“宣”、“查”、“访”、“办”相结合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现场答复咨询、制作宣传专栏、播放音像资料、刷写固定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与广大干部群众及学生生产、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营造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浓厚社会氛围。严格政务信息公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领域实行应公开事项尽公开,定期整理和编辑内容,让群众全面深入了解业务信息,避免群众多跑路。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在“永川司法”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知识,让群众深入了解常用法律知识,熟悉办事流程,提升群众法律意识。

(三)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知晓率。一是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行业工作者开展入户宣传活动,携带宣传挂历、宣传小物品、法律平台二维码、普法宣传资料等走进大街小巷、田间村头等,向基层群众推广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平台,与群众拉家常、向群众宣传法律小知识、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大可能提高群众知晓度。二是多形式提供法律服务。联合多个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采取通过“以案释法”法治讲座等方式进村社区、企业,以现场问卷等法律服务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工作,做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三是多层次帮扶弱势群体。指导公证、司法鉴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行业开展惠民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重点针对贫困群众、特殊群众在生活中所发生的纠纷以及法律难题,对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采取点对点,一帮一服务形式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聚力推进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保障

衷心感谢您关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诚继续关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多提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抓好落实、优化服务,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此复函已经郑朝明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

2022510

人:王颖

联系电话:13609400622

邮政编码:402160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督查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