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1-00142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1〕49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6-03 发布日期: 2021-06-29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的通知
主题分类: 经济运行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1-00142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1〕49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6-03
发布日期: 2021-06-29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的通知
主题分类: 经济运行
有效性:

  

  

永川府办发〔2021〕49号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建设方案(2021-2023)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已经区政府第14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6号)和《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办发〔202051号)等文件要求,重庆永川双创示范基地作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创造的前沿阵地,结合近些年在双创示范基地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成效与工作基础,重庆永川双创示范基地未来三年建设期选择融通创新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编制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未来三年建设方案,对提升永川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工作基础

(一)“双城”战略强势引领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视察,从全局高度提出重庆在国家战略中有“三大作用”,将重庆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高度。

一是双城经济圈高度战略定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动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交通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引擎。重庆永川区近年来持续呈现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民生稳步发展”的优良发展态势,永川区是全市最早获批的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具有主城都市区“战斗部、生力军、支撑点”的重要作用。

二是重庆对外开放新格局。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内陆开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版图上,重庆已从开放末梢成为开放前沿。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重庆主城区都市圈是重庆构建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及空中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的重要载体。西接四川、南靠贵州的地理区位,成为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核心地区,承担重庆与周边省区市协作联动的重要职责。永川作为重庆主城区都市圈的重要一员,被赋予建设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助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使命。

三是永川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010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庆市永川区是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承载着建设重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任务。

(二)创新高地夯实构筑

永川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成功创建三大国家级平台,创新链量质效全面提升。永川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区县。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2019年,永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以优异成绩在全国82家园区排名第九,基本建成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样板示范区;2017年,获国务院批示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全市唯一入选区县。

二是依托“西部职教基地”资源优势,各类高校院所资源加速集聚。永川区是全国知名的职教城,现有职业院校17所、在校生达14.4万人,为全区人才集聚提供了强大支撑,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自2017年底出台“职教发展24条”以来,全区大中专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3年增加了2万名。依托区域职教资源禀赋优势,永川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之路,开创了“产城职创”职教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强化需求导向,创新创业创造主体活力迸发。全区已基本形成由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及创新团队构成的创新主体体系。创新型企业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163家,科技型企业达643家,较“十二五”末期分别增长61.11%67.81%,科技型企业新产品(技术)收入达89.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556.7亿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入“千亿俱乐部”;招商引资逆势增长,普康医疗、星星冷链等一大批品牌项目签约入驻;重大项目次第开花,雅迪电动车、江山欧派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了每2分钟1台“长城炮”、每403辆“雅迪摩”的“永川速度”。

四是创新投入稳步提升,成果产出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永川区全区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5亿元,较“十二五”末期的5.85亿元增长19.15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值;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13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36件,接近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49件的平均水平,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1.55%,进入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三)生态系统精准优化

永川区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职教和六大产业优势,优化创新创业创造要素结构,培育新动能,专注打造渝西片区协同创新高地,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2020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是全市唯一上榜区县。

一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聚成效显著。突出人才第一资源。2020年累计引进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9人,全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96人。永川区坚持唱响“英才”品牌,全区10位优秀人才成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重庆英才”达21人,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发展格局逐步显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出台《永川人才住房管理办法》,新建改建人才公寓达2600余套,优化实施“永川英才16条”,兑现政策奖励1258万元,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落实创新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科技人才库,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探索科技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二是创新型产业载体集群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新材料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工业产值达1300.6亿元。初步建成集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零部件、数控系统、公共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其机床总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基本建成西南大数据处理基地,打造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永川大数据产业园,2020年园区产值达282亿元,集聚企业总数达382家、从业人员1.5万人。

三是双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为助推企业创新创业,创新构建“科技金融示范银行+担保基金+产业基金+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131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总规模2.39亿元。为科技型企业、创业者提供融资5.2亿元。高新区自主成立了5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投资固高长江研究院、德根机床等10多家企业,形成了智能装备集聚。与赞基金联合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共建全国先进影像产业基地,着力培养发展大数据、虚拟现实、动漫游戏、智能影像制作和数字内容产业。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庆市永川区敢于先试先行,率先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融资、实施产教融合发展“三个首创”。依托永川国家高新区、永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大“国字号”平台优势,出台“创新30条”“智能装备17条”“大数据发展20条”“职教24条”等多项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2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30条”,陆续出台“放管服改革49条”、“审批改革具体事项54项子方案”、“规范行政执法服务民营经济七条规定”、“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程序规定”等改革政策,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在重庆首批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双创平台,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平台26个,其中国家级4个,2019年平台总面积38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团队1200多个。成功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初步形成“产业+科技+职教+金融”创新创业形态,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干事创业场景丰富

永川区是重庆传统工业重镇,是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永川深刻认识到双创成果无法脱离应用场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现已构建起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正从城市场景迭代为场景城市,为企业和创业群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一是汽车制造场景。重庆是老工业城市,汽车摩托车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涵盖轻、重、客、微、轿、专全谱系,汽车产业结构齐全。重庆已形成了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在生产、营销、供应链、金融等环节完善的生态经济。永川已先后集聚了长城汽车、雅迪新能源摩托车、瑞悦汽车、庆铃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蜂巢易创9AT自动变速器项目、精诚工科汽车底盘件、诺博汽车内外饰、曼德电子电器等项目的加入,使永川区齐聚汽车五大核心零部件产业。永川现已构建起由长城汽车、德国STS、庆铃专用汽车3个汽车整车企业,金皇后新能源汽车、瑞悦车业等两个整车代工厂和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成的“3+2+N”汽车制造体系。

二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场景。近年来,重庆市引进、培育了一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机器人企业已达60多家,主要集聚在两江新区、永川、大足、江津和璧山等地。永川区作为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生力军,大力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位于该区的凤凰湖工业园是重庆市首个市级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永川已经聚集了16家数控机床整机企业、11家配套企业,以及2家公共技术研发检测及服务平台。成功引入利勃海尔、埃斯维机床、德根机床等数控机床整机及零部件企业30余家,建成“中德智能产业园”,初步形成集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零部件、数控系统、公共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其机床总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三是数字产业场景。重庆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重庆,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永川区数字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是全市最具规模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聚集了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网、博彦科技、航天科工、中国普天、文德数慧、科大讯飞、泰盈科技、香港电讯盈科、达瓦大数据先进影像中心等知名企业382家,从业人员达15000人,构建起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数据处理、数字内容和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年产值282亿元。

二、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6号)和《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办发〔202051号)文件中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定位和要求,重庆永川双创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三年建设期选择融通创新发展方向,突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区域中心“一大目标”,明确创新要素聚集区、成果转化示范区、创业生态样板区“三大定位”,以构建创新生态为切入点,以加速产学研创新链融通、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和“新双创”生态链融通为工作抓手,推进区域、产业、企业等协同创新,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商业成功”创新创业创造全链条,将重庆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全国融通创新的策源地、自由港和领航区,努力构建要素完整、服务完备、政策精准的双创生态,为永川及重庆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增强高水平双创策源能力。对标对表国际科创集聚区,统筹科创政策、统筹科创项目、统筹难点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央地合作、校地合作、双创示范基地合作机制,搭建具有源头创新、突破式创新策源能力的融通创新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尽快形成在全国有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的融通创新产业集群。

——坚持需求导向,做好科技创新与城市创新的互动结合。做好科技创新多元性与城市创新多样性的互动结合,让城市的多样化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面向永川主导产业领域科技前沿、面向永川经济主战场、面向永川产业创新重大需求、面向永川人民生命健康,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设计并开放更多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示范区,让城市成为创新的“试验场”,吸引各类技术走出实验室,推动形成以需求为牵引的融通创新新局面,激发永川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坚持系统思维,做好内部网络与外部联结的融合畅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是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的必然要求。融通创新需要“融合”与“畅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需要区域内外多种要素、多元主体和多个产业群共同发力,需要建立一套更有利于“融”和“通”的支撑体系,充分激发永川区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主体内部创新网络,积极主动与国资委中央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等外部创新资源交流合作,建立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构成的多元主体间有机链接,释放“融”和“通”最大合力。

——坚持改革引领,做好全面创新改革与小切口改革的协同发力。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同时加大创新创业创造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决破除阻碍创新、限制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体制约束和政策瓶颈,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以需求目标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价值评估机制,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制度,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为永川新征程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抓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选择融通创新发展方向,主要目标的设定作为下一步对示范基地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所遵循的发展规律及实现路径与已完成的前三年“创建期”建设任务有所不同,目标设定要聚焦方向、清晰可考核。因此,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经过未来3年奋斗,充分利用“双城”战略强势引领、创新高地夯实构筑、生态系统精准优化、干事创业场景丰富的四大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永川区近年来打造成渝科创走廊区域中心的浓厚氛围,围绕项目与企业、平台、资金和品牌四个板块,设立聚焦“三个融通”的目标。永川区建设期内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链、补强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集群强链,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统筹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升级发展建设,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区域中心,着力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业生成能力、经济产出能力,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打造“双创”升级版。

1.支持一批融通创新示范项目与骨干企业

聚焦永川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方向,建设期内发布100个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面向区内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以及区外产学研单位,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解决方案和创意设计,按照揭榜挂帅制方式,每年认定100个融通创新示范项目,纳入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年平均支持金额不少于2亿元。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制定和实施融通创新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建立融通创新骨干企业培育库,计划建设期内每年认定和扶持10家在细分行业内高成长性、高价值的融通创新骨干企业,鼓励融通创新骨干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搭建融通创新特色载体与平台

以“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载体为基础,支持存量科创空间载体制定融通创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培育建设一批融通创新专业化众创空间或孵化器,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形式支持融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设期内,建成5家以上融通创新特色载体,力争每年新增10家以上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等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平台,推进融通创新产业集群式发展。

3.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与风险补偿资金

统筹永川已有各类产业基金,会同相关社会资本,拟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出资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将重点投资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且富有成长潜力的早中期融通创新优质项目,在建设期内不断做大做强,力争达到3亿元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同时,区政府统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  、创业担保贷款等  ,设立总规模为 5000万元的融通创新风险补偿金,建立“政府+银行+担保”的风险共担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创新信用金融产品为开展融通创新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每年提供债权融资3亿元以上。

4.举办一系列融通创新重点品牌活动

以融通创新为主题,依托“永创汇”区域特色双创品牌,组织涵盖高峰论坛、权威发布、双创大赛、巅峰路演、科技展览、项目签约、成果发布等一系列融通创新活动,提升“永创汇”品牌价值。在建设期内,拟每年举办一次融通创新主题活动周。永川还将组织联系国家级研究机构,研究编制一份数字经济融通创新发展报告,包括融通创新政策研究、融通创新前沿技术、融通创新生态环境和融通创新经验举措等部分,为全国范围积极开展融通创新发展提供“工具型”研究成果。

主要目标具体如下表∶

板块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达成周期

项目

1

发布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

100

建设期内

2

认定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

100

每年

3

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额

2亿

每年

4

认定与扶持融通创新骨干企业

10

每年

平台

5

建设融通创新特色载体

5

建设期内


6

新增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平台

10

建设期内

资金

7

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

3亿元

建设期内

8

设立融通创新风险补偿金

5000万元

建设期内

品牌

9

融通创新主题活动周

1

每年

10

数字经济融通创新发展报告

1

每年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1.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面向基础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 1-4 级的科技成果,主动配置产学研融通创新资源,加速向中试阶段转移转化。一是紧抓产教融合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西部职教名城”资源优势。依托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院校资源,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特色消费品、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强与区内企业对接,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二是靶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工作,鼓励区内创新主体主导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区内大中小企业与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产学研单位开展合作,鼓励已有研发成果区内转化。三是鼓励筹建永川高新技术产业细分领域的技术转移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国家研发资源社会化开放共享,强化原始创新对双创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高精尖”技术创新创业的组织模式。

2.填平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

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面向应用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4-7级的科技成果,鼓励以高校院所为主体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基地,旨在填平研发活动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打通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全链条。一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对区内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普惠制奖励补贴力度,放宽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二是尝试精准项目支持,引入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与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鼓励区内企业和创客团队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重点支持制造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4-7级的联合研发攻关共性技术项目。三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支持龙头(重点)企业开展以产品链、创新链为纽带的国内外专利布局,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3.健全全链条融通创新服务体系

面向开发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7-9级的科技成果,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进一步推进公共科研成果转化,开启科技成果融通转化新模式。一是科技金融相结合,依据技术成熟度,为融通创新项目分级配置种子、天使、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资源。支持建设永川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系统,遴选出创新能力强、信用实力稳和培育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政府配置补贴额度提供重要参考。积极与保险机构共同创新,开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研发中断险、研发责任险、研发关键设备物资损失保险等研发类险种,以及专利执行险、侵犯专利权责任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知识产权保护类险种。二是与知识产权服务结合,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对创新创业的保障支撑作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撮合-风险分担-收储运营”新型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三是与第三方科技服务结合,鼓励国有科研院所与区内科技服务机构共同设立技术转移企业法人实体,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组建个人(团队)持大股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研究和制定分类型、分行业、分阶段的科技成果技术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投融资评价体系,制定“由思想火花→知识创新→产品工艺创新→商业成功”融通创新全链条里程碑级别评价标准。构建线上大数据匹配,线下撮合的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为创新创业成果交易提供交易场所、融资路演、信息网络平台以及信息检索、加工与分析、评估、经纪和金融等服务。开展区内技术经理人评定工作,建立高水平服务人才发掘机制,制定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拓展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专栏1  高质量研发平台建设工程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命名,争取建成激酶类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经济植物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加快推动粉末冶金、工业机器人、生姜资源利用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到2023年,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

区域级创新平台建设。谋划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市级水库安全及水环境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减薄镀膜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岩棉工程研究中心。到2023年,建成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

(二)推动产业链融通,打出育链、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

1. 发挥大企业、高价值企业的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中央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体量大、创新能力强和市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永川区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发挥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产业带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依托环重庆文理学院生态圈、西部职教名城等资源优势,鼓励建设校企、政校企合作平台,重点支持中央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与区内产学研机构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实验室或创新中心。鼓励大企业建立更多“孵化+投资+服务”的新型创业平台、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大企业资源和平台对在永中小创新企业有序开放,支持建设央企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中心,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二是充分释放永川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鼓励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众包方式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创新成果,促进有技术实力的创业者快速聚集,鼓励区内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工作室、开源社群,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产业链和供应链内的创客设立初创企业。借力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重庆英才大会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发达地区开展科技招商引企工作,促进中小微企业引进落地。三是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研发中心,或与在永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推进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创新创业需求,支持搭建研发试验平台、中试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市场化、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

专栏2  产业链融通创新综合体项目

永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式”发展模式,依托永川长城汽车等行业内龙头企业,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提供汽车全产业链公共创新服务,推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摩托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

永川特色农产品创新服务综合体。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西南大学、重庆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区域内建立合作,支持国内知名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落地永川建设专业研究机构,聚焦园区豆豉、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建立“研发+转化+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创新服务综合体,以科技创新助力永川农产品建立“品种、品质、品牌”优势。

2.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的科技型“小巨人”

聚焦永川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小巨人”。一是科技型企业链式培育。以培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完善的科技型企业链式培育体系。二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高效研发体系,推动大中型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行业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三是健全完善遴选、孵化、培育种子企业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创新30条”激励引导作用,构建分层分类的支持保障体系,鼓励引导企业主体加大创新投入,对开展研发活动、设备购置以及经认定研发服务外包等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研发补助。

3.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对产业链融通的补链、强链、延链作用

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永川将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对产业链融通的补链、强链、延链作用,提高企业智能化生产、绿色生产水平,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竞争力增强。一是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面向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软件企业,加强行业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加快服务化、平台化软件产品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引育力度,加快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信息服务集成模块及工业APP等产品开发。推动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位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新型高清视频通信网络服务等信息服务业态发展。二是加速工业大数据等软件开发应用。重点发展通信、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突破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软件核心技术,开发信息安全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面向感知、控制、桥接和网关等设备的嵌入式软件和面向电子商务、智能终端、汽车、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的应用软件。三是推广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大数据处理产业,研究制定大数据脱敏标准,破除数据孤岛,形成标准化、统一化数据体系,构建面向全国及全球的多源大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数据审核服务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最大的数据处理及交付中心。四是积极联系国家相关部委和市级主管部门,开展工业大数据等应用落地试点示范,探索实施“数字研发准备金制度”和“首台(套)仿真虚拟样机”等创新举措,推动工业大数据应用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管理、智能营销、智能化服务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应用落地,强化工业大数据对区内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撑力度,建立容错、试错、免责机制,加速创新创业成果转移转化

4.打造融通创新载体集群式发展,集中资源集群强链

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和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产业带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一是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推进孵化平台提档升级,鼓励和支持孵化运营机构整合资源、聚焦重扶,推动凤凰湖机器人产业、永川秀芽等众创空间的孵化载体等级、孵化服务水平、孵化服务效果迈上新台阶,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提升永川区众创空间品牌形象。二是鼓励专业新型孵化器建设。通过整合区内现有孵化器资源,并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联合共建的方式,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质认证、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项目申报、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等增值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三是建立“产业基金+专业技术平台”的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推动永川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双创发展。结合行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特色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开展内部众创和裂变式创新,孵化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四是加大对孵化载体的帮扶力度,推动市场准入、税收、信贷、融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支持孵化器发展壮大,做大做强。

专栏3  产业链融通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到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5家。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从各产业重点选择20到40家本土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对选定的扶持企业,实行滚动竞争、动态监控,支持其成长为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争取(类)独角兽企业落户。实时跟踪北京、杭州、深圳等独角兽企业发展态势,开展资源对接,建立独角兽企业对接交流渠道,吸引独角兽企业落户。到2023年,争取1-2家(类)独角兽(子公司)企业落户。

重庆OTC科创板挂牌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永川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储备库,支持科技型企业申报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到2023年,培育重庆OTC科创板挂牌企业10家。

融通创新骨干企业培育计划。计划建设期内每年认定和扶持10家在细分行业内高成长性、高价值的融通创新骨干企业,鼓励融通创新骨干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聚合“新双创”融通,探索城市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1. 围绕“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开放创新创业应用场景

创新创业应用场景指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而催生的大量具有前沿性、科技感和创造性的生产生活模式,永川坚持围绕“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研究设计并开放供给丰富的创新创业应用场景,鼓励与支持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创”项目在开放应用场景中试验和验证,将科技创新与城市创新融通互动,让城市的多样化促进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的专业化反过来促进城市的繁荣,主动营造创新创业应用场景是推动双创融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逻辑。一是创新城市服务、创新产业升级、创新科技前沿、创新文化传播四大领域研究设计创新创业应用场景。开展融通创新构建“双创”升级版的高效应用中心和创新试验中心,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示范区,打造成渝科创走廊区域中心,让城市成为融通创新的“试验场”,加速“一城一圈两点”格局构建。二是面向更大范围开展融通创新创业大赛,按照揭榜挂帅的方式,建立起“揭榜挂帅”需求库和项目库,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发布“英雄帖”,支持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阶段各类双创项目和成果,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融通创新,实施“需求牵引→开放应用场景→供需验证匹配→场景仿真验证→成果落地应用”的逆向融通创新模式,加速融通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4  逆向创新工程

开放城市创新创业应用场景计划。开放“区域经济大脑、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工厂、工业APP、无人驾驶、商业航天、文化艺术”等十余项城市融通应用场景(详细内容见附件1)。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解决方案和创意设计,采取赛事、路演和研讨等形式加强有效对接,按照揭榜挂帅制方式,鼓励“双创”项目在开放应用场景中试验和验证,支持一批融通创新示范项目。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重点立足于科技成果集聚、创新成果挖掘、转移转化服务对接、科技人才培养和信息咨询推广等,具有全方位资源整合、创新孵化、项目筛选储备、成果展示推介、产学研合作、IP金融、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定期发布技术需求清单和新技术应用场景清单。

2. 探索不同类型双创示范基地间融通创新合作机制

充分盘活区域内双创资源,打通不同类型示范基地之间的合作通路,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循环流通,构建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应用场景+创投基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一是面向主导产业布局,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解决方案和创意设计,鼓励支持各类示范基地项目或成果在应用场景中试验和验证,激发双创示范基地中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速双创示范基地之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永川区积极对接企业类、高校和院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进高端科技资源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初创企业做好桥接赋能,促进融入大企业牵头、产业链配合、创新链协同的体系化创新模式。三是在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联合不同类型示范基地建设融通创新联合体。联合体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起步基础,进而吸纳更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科技社团、高校院所和金融服务等机构共同参与,联合体鼓励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开展面向需求的“定制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促进科技、产业、投资融对接等工作,推动在更大范围深挖创新创业应用场景,发布创新创业需求清单,鼓励联合体采取双创赛事、研讨活动、成果路演、对接洽谈、展览展示等形式加强有效对接,促进创新创业务实合作。

3.持续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让更多创业者体会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力社会服务领域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让更多创业者体会获得感。一是降低市场主体进入平台经济的登记门槛。围绕“简政放权”,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建立和实施政府、平台、小微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互联网商业治理模式,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集群注册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构建“云端+产业+园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信息、项目合作等服务平台,减少市场主体创业时间与空间成本。四是扩宽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录、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就业见习等各项毕业生渠道,强化政策支持、一对一帮扶,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五是探索设立“永川区奖学金”,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方约束机制,区内每年拿出资金,在区域范围内的优秀大学,扶持有意向到区内企业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到大学生教学培养环节,使大学生毕业后就能快速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每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

4. 鼓励支持具有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的精益型创业

培养一批面向经济主战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一是加强塔尖人才引进。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特色消费品、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以重庆市科技领军人才支持计划、“英才计划”等相关人才计划实施为契机,大力实施“永川英才计划”,引进具有一流水平、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体系。以培养壮大“塔基”人才队伍为导向,充分发挥永川“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体系。三是鼓励设立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成立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与高新区、产业园区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面向需求的“定制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四是建立全链条式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制,研究和制定分类型、分行业、分阶段的科技成果技术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投融资评价体系,量化创意、创业与创新,制定“由思想火花→知识创新→产品工艺创新→商业成功”双创项目里程碑级别评价标准,推动双创项目或成果开展标准化评价。五是搭建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发展,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以“直播带货”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 多方位链接全球化创业,促进国际创新创业要素汇集

一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动与俄罗斯、新加坡、法国、以色列等国在重点技术领域的联合研究、外包服务、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合作,扩大与意大利国际友好城市的科技合作,深化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等重点国际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性创业孵化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多边科技合作,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技术合作,依托永川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多边科技合作项目,推动德国利勃海尔齿轮机床、广数机器人(二期)、恒拓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等项目投产。二是积极举办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平台作用,邀请“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专家等进行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加强人才合作培养,增强技术交流,促进先进技术及成果的引进。三是进一步推动国内跨区域创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高端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机构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建立“飞地型”园区,对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园区,创新合作、共建、共享、共管的模式,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四是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创新。建立成渝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发挥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各基地间互联互访,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公开发布双创生态地图、举办创新创业系列活动。

专栏5  融通创新重点展示品牌工程

“永创汇”双创品牌。每年固定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创峰会,开展好“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双创活动,做好“永创汇”品牌宣传,支持“永川双创节”常态化举办。

永川科技馆。建设永川科技馆,开展创客工作坊、创客设计成果展、创客交流活动等主题活动。

四、组织保障

(一)创新政策保障

在政策、考核评价、财税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政策保障。不断提高双创扶持政策的自主权和精准度。以企业全寿命周期“创意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更生期”五个阶段为路线,全面梳理目前已有的政策工具,形成区域双创政策工具库。通过不断转变行政部门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既符合创新创业规律又适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以执行落地为导向,强化考核评价。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创新创业项目的公共资源和经费使用、成效产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提升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的“量、质、效”。

(二)工作机制保障

从组织领导、任务分工和任务落实等各个环节完善双创工作的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深入探索永川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各项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强化任务分工。根据双创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进行目标分解工作,切实规划好项目“一张图”。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安排专门工作小组协助办理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协调解决规划、国土、环保、产权、供水、供电等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工作效能。加强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全程监督考核,通过定期会议、现场检查等形式,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作、重要政策和重要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督办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建立健全能体现各部门工作实绩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目标责任制,明确考核重点,完善考核细则,实行季度反馈、年度考核,建立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促使各部门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资金投入保障

从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方面加强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财力支持保障,持续提高对创新创业的投入比例。整合发改、经信、科技、交通、环保等专项资金集中向双创示范基地平台项目倾斜,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形成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提高双创资金投入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引导社会资本向双创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投资,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永川双创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用好专项资金,努力争取国家、市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支持,确保落实到位。

(四)评估考核保障

围绕示范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体系,完善统计分析制度。加快成立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知名研究机构、法律顾问、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永川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工作咨询委员会,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方案的设计进行论证和咨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行改革进展情况年度评估报告制度,采用三方各自独立评价、结果相互印证的机制,及时总结改革试验中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典型。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强对双创示范基地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全程监督考核。

(五)宣传引导保障

做好传播平台、宣传方式、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文化传播保障工作。继续组织举办双创活动,提升“创响中国”、“永创汇”、“永川双创节”等品牌影响力,弘扬创业者文化。推行“互联网+创新文化”的宣传方式。组织各类媒体,挖掘“双创”实践素材,讲好“双创”故事,加大推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牌子”的宣传力度。推行“互联网+创新文化”,创新宣传手段,全区相关公益广告年投放量不低于公益广告投放总量的一定比例。充分发挥永川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推动文化与创新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让文旅产业成为永川双创的“广播站”。

  

附件:1.永川区融通创新应用场景

2.重大工程清单


  
  

  

附件1

永川区融通创新应用场景

  

创新创业应用场景指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而催生的大量具有前沿性、科技感和创造性的生产生活模式,是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高效应用中心和创新试验中心,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主动营造创新创业应用场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逻辑。拟在“创新城市服务”、“创新产业升级”、“创新科技前沿”、“创新文化传播”四大领域开放十余项创新创业应用场景,具体如下:

一、创新城市服务领域

1. 区域经济大脑。推动建设完善永川区经济大脑,推动法人基础信息库实现区内企业信息全覆盖,启动建设园区新建项目库、规上企业实时统计数据库、构建经济运行、主导产业和新经济发展三个人工智能分析应用,实现永川区经济数据可视化,开发虚拟园区全景监测、产业经济智能分析、企业发展实时跟踪、科技服务精准链接、扶持政策智能推送等服务应用。

2. 新型智慧城市。在数字空间系统、视频融合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实施一批智慧城市创新应用试点工程,推进数据交换共享、能力开发,位置服务、流程再造、大数据分析等创新应用,开放智慧环保、智慧执法、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智慧社区、应急指挥等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城市科学治理和智慧决策。

3. 智慧教育。探索搭建全景化智慧教学环境,推动沉浸式交互式课程产品、空中课堂、智能课堂操作系统、智能教学采编工具、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智能教育“云、网、端”产品的示范应用,重塑未来教育教学方式。

4. 智慧健康。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数据采集入口,开发推广电子健康档案、智能疾病筛查预测、个性化生活运动指导、在线健康干预管理、智能可穿戴康复治疗等技术与服务,重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永川区内海量健康数据服务创新模式与路径。

5. 智慧交通。推动在新建车站设立智慧车站示范点,采用太赫兹无停留智能安检、移动支付、智能可穿戴支付、智能客服机器人、客流智能分析引导、乘客数据智能采集、智能应急救援等技术与服务,对现有购票、安检、引导、咨询等现有人工服务环节和地铁卡、安检仪、咨询台、售票处等设备和空间场所进行智能化升级替代,在车站内部署智能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打造智能管理的车站服务场景。

二、创新产业升级领域

6. 数字工厂。推动永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机协同软硬件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人系统自主智能精准感知与操控、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新型传感识别技术、北斗位置服务、智能管理决策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7. 工业APP鼓励永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工业全流程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组装测试、销售运维、经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上广泛应用工业APP,鼓励工业企业开放共享工艺模型、知识组件、算法工具、开发工具等共性组件,吸引并鼓励永川区工业企业与联合体成员单位进行联合应用开发及技术经验交流共享。

8. 工业机器人。鼓励永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搬运、焊接机、装配、真空、码垛、喷漆、切割、洁净等应用场景采用工业机器人创新解决方案。

三、创新科技前沿领域

9. 无人驾驶。划定特定环境低速无人驾驶车辆应用示范区域,支持专用无人驾驶车辆试验,通过首台套补贴、应用推广补贴、保险补贴等措施,支持区内单位试点应用无人巡逻车、无人观光车、无人清扫车等产品。规划无人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向通过封闭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主体发放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支持企业和研究团队开展跟车行驶、车道保持、自动刹停、红绿灯识别、v2x通信等无人驾驶技术测试。

10. 商业航天。推动永川区在导航、通信、遥感三大技术领域中前沿探索,重点支持卫星在轨运营与商业化应用核心环节,逐步扩展至卫星互联网、高通量通信、科研实验卫星等应用场景。

四、创新文化传播领域

11. 科技与文化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塑造永川文旅产业新形象,发掘并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区域科技与文化融合新IP,提升永川区“双创”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12. 数字文艺。数字文艺是以文化艺术内容和设计服务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为技术嵌入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依托永川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优势,鼓励在人机交互装置、媒体制作设备、全息成像装备、可穿戴式设备等数字装备领域技术创新,鼓励在永川区设立数字硬件、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和影视传媒等双创载体。


  
  

附件2

重大工程清单

序号

名称

重点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1

扩容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

拓展“双创”用房5万平方米;装修高新大厦投用。

区新城建管委

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重庆文理学院、高新区管委会

成立或指定国有平台公司,具体管理双创载体

区新城建管委

区科技局、重庆文理学院、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建设科技研发、双创服务、运营管理三大平台

区科技局

重庆文理学院、区人力社保局、高新区管委会

2

布局打造云谷大厦

完成云谷大厦装修投用。

区新城建管委


引进新型研发机构3家入驻,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机构15家以上。

区人力社保局、区科技局

区招商投资局

3

提质增效大数据产业园

建成产值30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导入3万名创新人才;引育大数据相关企业2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个。

区新城建管委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高新区管委会、区招商投资局

4

搭建双创线上平台

建设成渝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场

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

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高新区各产业促进中心

5

打造科技生态城双创生态

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专家公寓2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以上。

区新城建管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区招商投资局

引进职教院校2所以上,新增学生规模1.5万人以上。

高新区管委会

区新城建管委、区招商投资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建设中试基地,熟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引进双创专业机构5家以上。

区新城建管委

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区招商投资局

建设永川科技馆。

区新城建管委

区科协

6

培育产业链融通创新企业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培育重庆OTC科创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每年认定和扶持融通创新骨干企业10家以上。

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金融办

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各产业促进中心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