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5〕16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重庆市永川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
二、主要内容
分为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3部分。
(一)工作目标。到2030年,全区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治疗覆盖比例、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均达到95%以上,全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
(二)重点任务。包括实施7大行动。一是实施宣传教育行动,普及防治知识并针对重点场所和人群开展常态化宣传,增强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二是实施综合干预行动,推广安全套与重点人群行为干预并重,依法保障感染者合法权益。三是实施扩大检测行动,按照知情不拒绝的原则,针对重点人群及35-64岁居民开展差异化主动筛查,提升检测覆盖率。四是实施治疗随访提质行动,着力推广艾滋病一站式服务和感染者分类精准管理,提升早治疗比例与随访质量。五是实施综合治理行动,依法打击吸毒与涉黄传播,深化治安综合治理与多部门联防。六是实施消除母婴传播行动,强化孕产妇检测与规范干预,阻断母婴传播途径。七是实施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监测检测网络,发挥先行区引领创新作用及强化队伍建设。
(三)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支持、强化指导评估等3个方面。
三、政策问答
问1:什么是艾滋病?
答: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它会特异性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但及时和规范的治疗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问2: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
答:有效预防艾滋病需综合施策。性接触方面,要遵守性道德、保持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血液传播预防上,需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针头、牙刷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必须使用时确保血液来源可靠且经检测合格,同时避免到不具备资质的场所进行纹身、拔牙等有创操作;母婴传播方面,可通过感染HIV的女性在孕期、分娩及产后接受抗病毒治疗、选择剖宫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降低风险;药物预防层面,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前预防(PrEP),发生高危行为后需在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PEP)并连续服药28天;此外,还应主动学习防艾知识,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问3:永川区哪些机构可以开展艾滋病检测?
答:永川区疾控中心建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集嫒医院和永川妇产医院建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艾滋病检测点。群众可选择就近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
问4:哪些人群是本次行动计划重点关注的对象?
答:青少年,将防艾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中老年人,将老年人预防艾滋病纳入老年健康素养提升工作,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群特点的防治活动;流动人口,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就业培训;孕产妇,全面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确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获得全程干预措施。
问5: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在永川区是如何体现的?
答:根据国家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即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者免费提供HIV检测、为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提供免费的母婴阻断服务以及每年一次CD4和病毒载量免费检测,“一关怀”则是指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救治关怀。目前我区对18岁以下艾滋病儿童由民政部门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家庭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均可在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