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重庆市永川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一、修订必要性
一是上级有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文件规定,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1月28日发布了《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现实有需要。尽管我区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在近年的自然灾害救助应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应急预案不同程度存在“上下一般粗”、实用性操作性不强、衔接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二、预案修订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永川区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永川区突发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永川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预案修改后的变化
《预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对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要求,通过进一步细化应急处置流程,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预案》完善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与《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镇街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二是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单位)的应急工作职责及工作界面的划分。
三是补充完善灾后救助相关内容,明确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中应涉及的,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四是补充完善物资保障相关内容,完善永川区应急救助物资仓储、运输单位、永川区救灾捐赠款物接收单位联系电话。
五是完善不同响应级别时的指挥权移交程序。
六是补充完善永川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组织体系框架图。
四、主要内容
《预案(送审稿)》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灾害救助准备、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保障措施、附则共八个部分组成。
(一)总则部分。主要对《预案(送审稿)》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预案衔接关系等内容进行阐述。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部分。主要对区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镇街层面组织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等应急指挥体系框架、职责、范围内容进行阐述。
(三)灾害救助准备部分。主要是对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救助准备措施等内容进行阐述。
(四)灾情信息报告和发布部分。主要是灾情信息报告、灾情信息发布等内容进行详述。
(五)应急响应部分。主要是对启动权限,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启动条件调整、响应终止等内容进行阐述。
(六)灾后救助部分。主要是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内容及标准进行阐述。
(七)保障措施部分。主要是资金保障、物资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装备和设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科技保障、宣传和培训等,根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要求。
(八)附则。包含术语解释、预案演练、预案管理、预案解释、预案实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