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水利局关于《永川区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1-12-23

一、规划依据

重庆市永川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根据《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关于制定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相关顶层规划编制,是今后五年全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为永川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 水安全保障现状及形势

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安全保障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切实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成投资118.68亿元,规划确定的目标较好完成,全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末,全区已基本形成集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于一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永川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区治水难度大、治水要求高。对照新时代新要求,永川区水利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弱项,水安全面临严峻形势与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永川区“2235”总体发展思路。

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坚持依法治水、强化管水。

总体布局:着力构建永川区现代水网, 为建成永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水利支撑。

目标任务:到2025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永川水网初具雏形,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永川水网,基本实现永川水利现代化。

第三章 建设永川水网,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以保障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需求、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稳定为目标,建设以河库生态保护网为基本脉络,以洪涝灾害防御网为安全屏障,以城乡供水安全网为连通途径,以现代水利智慧网为调控手段,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标准适宜的永川水网 。

建设洪涝灾害防御网。遵循“两个坚持 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消隐患、提标准、控风险”的思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提升洪灾防御能力,确保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努力保证长江、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安全度汛,着力解决老城区、乡镇场及撤镇撤乡人口聚居重点区等未达标区域的防洪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城乡供水安全网。坚持节水优先、优化配置,按照“强骨干、增调配、成网络”的思路 ,抓紧推进一批标志性骨干水源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服务,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畅通供水网络“毛细血管”,着力为永川水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

建设河库生态保护网。以保障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强修复”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以临江河为核心、次级河流为骨架、小支沟为网络,实施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永作出贡献。

第四章 实施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性约束

落实国家节水行动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政府引导、市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 、主要领域用水定额等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压减高耗水产业规模,发展节水型产业。完善水资源监督考核制度,依托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加强重点用水户监管,建立超用水管理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模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22。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严控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在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引导工业、企业推广应用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大工业节水改造力度。推行企业和园区水循环梯级利用。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强化中水回用。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强化公共用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计划管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改造,城市市政公共设施节水型器具推广率达到100%。

健全节水机制。完善节水监管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节水产品水效“领跑者”企业评选。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强化节水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的节水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章 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按照“严管理、增能力、强服务”的思路,以“三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针对涉水事务管理薄弱环节,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手段 ,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围绕涉水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结合永川实际,制订本级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水利部门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综合执法机制;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解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推进水行政主管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明晰水事管理权限;健全水利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继续推进水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深入宣传水法规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

提高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坚决落实河长制党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完善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完善河道管理各项制度,创新河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护水”为目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在规划决策、项目建设布局及区域发展中的刚性约束作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制度,积极推广BIM等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慧管理,对项目设计、招标、监理、进度、施工、质量、资金、变更、合同、验收、运营等关键环节进行清单式管理、全流程监控;严格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管。深入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强化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监管,建立水库移民人口、后期扶持资金和项目管理台账,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移民工作体系,建立征地移民安置补偿监督和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测评估机制。

第六章 加快水利改革创新,增强水利发展动力

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水利资金,加大区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水利领域的使用比例,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探索水利行业社会化投资模式,开展水利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以 BOT、TOT 等模式参与水利领域项目建设运营。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将水利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水利人才队伍能力;进一步畅通出口关,大力支持水利行业向上级机关、有关单位和其他行业输送人才,加强行业内部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促进水利和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加快人才流动。

大力弘扬水文化。深入挖掘全区水文化特色资源,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各种水文化资源,推动永川区水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将水文化内涵与元素同涉水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永川区水土保持、水文化、水生植物博物馆建设,配套建设精品园区、科技展示厅。

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工代赈、深化水利领域各项改革。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各级政府水利工作责任,建立上下协同、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为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化政府总体设计、政策导向、投资主导和制度保障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决策机制,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科学民主决策。

优化政策供给。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水利投入,继续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落实好“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利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积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与运营。落实水利项目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空间规划保障重点。

分级分类落实。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和指导,落实好国家有关部委、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支持水利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确保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重要改革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强化履职担当,创新工作方式,清单化、项目化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抓实抓深抓细河长制,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推动规划实施。强化年度计划对本规划的衔接落实,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实施。

科学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创新监测方式,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公开规划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