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致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助力西部职教基地建设
1月27日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致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助力西部职教基地建设
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英
日前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的定位要求。永川区委书记滕宏伟表示,这为永川做好“十四五”工作明确了方向,找到了抓手,提供了重要遵循;区长张果表示,永川将加快建设“两基地一试验区”,扎实推进创新和改革开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基地吹号角,职教赋新能。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将致力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助力西部职教基地建设。
政校企三方合作 书写“一年建成”奇迹
翻开日历,可以看到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入驻永川的清晰脉络:2019年1月,永川区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凯教育科技集团签订了《政企校人工智能产业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3月18日,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奠基开工;8月,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纳入重庆市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2020年4月8日,该院获市政府批复;5月11日,通过教育部备案;9月26日,迎来全日制专科教育的首届学生;10月12日,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投用,顺利实现“一年建成”的工作目标,彰显了“永川速度”,体现了“华为精神”,展示了“西凯风采”。
如今,学校已投入4亿多元,一期工程10余万平方米,建成了创新中心、教学楼、实训楼等17栋校舍,拥有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10个标准篮球场等,银杏广场、樱花大道、红叶大道等靓化景观工程精美呈现。
创新教育体系 建设5G智慧校园
作为华为5G新型智慧校园示范项目,学校智能化应用场景丰富,5G校园、智能世界的品牌形象初步形成。该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业,录取人数和报到率创重庆市民办高校首届招生最高记录。
该校依托华为技术优势和西部职教基地资源优势,面向科技前沿办学,定位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还是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华为ICT师资培训基地、华为ICT技能大赛赛场、华为“1+X”证书培训认证中心。华为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郑宝用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和创新中心总指导,并指派专家协同推进学院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专业认证、就业服务、产业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产、学、研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
具体来说,有华为技术专家承担学校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华为专业课程包”部署在校在线学习平台,供师生免费使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为学校免费提供远程同步直播教学,师生可在线参与同步视频直播教学的互动学习;华为最新技术的信息通讯设备部署到学校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训;华为将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设置在校内,作为华为在西部的创新基地。华为技术专家联合学校专业教师协同创新,为区域的信息通讯产业发展服务,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服务。华为及其生态企业承接学生实习实训,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等。
“一校一院一中心” 融合发展新格局
该校紧密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立足打造“大学校园+科研机构+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共同体。校内,有重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华为(永川)联合创新中心,形成“一校一院一中心”产教科融合发展新格局。
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华为公司总体布局中的区域研发中心之一,以华为首席科学家郑宝用为总指导,汇聚了一批拥有华为、百度、微软、亚马逊、麦肯锡等知名企业工作背景的技术专家。重点致力于建设三大共享平台:华为5G+云+AI共享实训平台、产教融合共享研发平台、西部职教云共享平台,将创设“人工智能科技馆”。着力打好“地方牌”,搭台子、架梯子,为人工智能和信息化产业教育教学提供沃土,打造区域领先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国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由重庆市科协、中国电子学会、永川区政府共同建设,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具体实施,获得“科创中国”专家服务团的肯定。同时联合区域内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打造包括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企业服务、产业化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助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升级发展,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组织典型案例。
瞄准数智化人才 服务双城经济圈
深层次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更多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去年8月27日,该校与百度智行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签署了“重庆Apollo智能交通校企生态”合作协议,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用双方优势,着力提高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专家共用的水平,共同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有效机制,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作创新。
去年9月22日,永川区首个智慧医疗服务中心建在该校,永川区人民医院与创新中心共建的“健康小屋”已孵化出第一代产品。由该校和创新中心承办的全国双创活动周重庆云上分会场“5G+AI”创新创业论坛在该校举行。
该校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与四川相关城市、产业和院校对接,谋求新发展。去年7月27日,四川省绵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绵阳市委会主委李京平来校考察调研后表示,希望该校赴绵阳建设分校,助推绵阳市高校、高新企业与该校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贡献。
立足西部职教基地 培育优秀技能人才
高起点谋划,科学布局“十四五”规划。经过校内外专家多次专题研讨,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中长期规划,以及职业教育未来趋势对“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修订。
未来对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健康、智能制造等专业群,努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专业体系,为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突出“坚持智能引领、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学院品牌”,即依托华为技术和产业优势,与华为共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推广,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预计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15000人左右,建成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大学校园+科研机构+产业园区”一体化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使之真正成为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的“摇篮”、孕育前沿科技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