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第五次会议第165-39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8-19

高慧林委员

提出的《关于促进永川西部职教城稳定向好发展的建议》(第165-39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区教委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职教城成果显著

永川作为西部职教基地核心承载地,职业教育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现有大中专院校18所,在校学生19万人,教职工1.2万人,构建了---贯通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示范中职4所、市级双高”“双优院校8所,开设44个大类264个专业,紧密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5+3”产业核心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达87%以上,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占全市29%。政策赋能产教深度融合,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成34个现代产业学院、10个产教联合体,培育9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雅迪、长城等龙头企业实现产教一体、校企一体办学。近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78人,培育大国工匠8名,高技能人才达5万名,2023GDP增速8.1%,居重庆第2位,职教成为产业升级重要引擎。

(二)高站位谋划推动

1.多级合力共建认真落实教育部、市政府“部市共建”文件,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市教委牵头、市级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西部职教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定期研究、高位推动职业教育工作。

2.优化体制机永川区在2021年调整职教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今年4月又通过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剥离高新区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社会事务服务职能,对高新区进行精准瘦身松绑赋能,推动高新区进一步聚焦产教融合、规划建设对外交流等工作。区教委负责职业教育行政审批、教育教学、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党的建设,其他相关区级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在区域层面形成全域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抓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

3.强化政策支持。坚持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以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先后出台“职教24条”和“新职教20条”等支持政策,累计支持院校发展土地3500余亩,真金白银投入近10亿元支持职教发展。发挥职教集聚优势,加快构建“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职教生态,出台共享优质师资管理办法,遴选2194名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方面专业人才入库,对老师跨校上课给予50%的补贴,降低院校办学成本、增强办学实力。

(三)高水平发展建设

1.支持院校提质扩容5年新增院校3在校学生净增6.3万人全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94.7%。其中近5年学校总建筑面积增加了112.6万㎡,增长30%学校总数和学生总数都居全市前列助力重庆电子工程职院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永川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中---硕”贯通培养体系加速形成。全力支持在永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重庆文理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8所院校入选重庆市级“双高”“双优”,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获奖9占全市的29%职教师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金奖2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三等奖60余项。

2.畅通横向纵向通道。推进纵向贯通,实施中职与本科3+4”、中职对接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贯通“3+2”分段培养人才试点,打通人才培养纵向衔接上升通道,年均完成长学制培养1万人。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比例达到72%。深化职普融通,创新开展“百门职育课程进校园”活动,探索“综合高中”“职教高考”等“职普融通”培养模式,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和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首期“综合高中”新生182入学就读。

3.扩大国际开放合作。坚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发挥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起点优势,以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为重点推动9所高校与20余所国外知名院校开展本科教育、3+3”本硕联合培养项目、2+2联合培养项目,共建中非大禹学院、中国—东盟清洁能源产教融合联盟、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等合作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发建设国家职业标准53共建国际化课程33门,开发课程标准45个。

(四)高能级牵引带动

1.着力以职兴城。依托职业院校迁建拉动城市建设、增加城市人教相关人口占永川城区人口比例超25%,助推永川自2018年起成为西部地区少有的人口净流入城市职教师生每年消费40亿元,拉动全区社零3.5个百分点,助力永川社零增速常年位居重庆前列

2.着力以职促产。发挥职教资源富足、技能人才充沛金招牌”作用,相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78人,以及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东方希望、信义玻璃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助力永川综合实力一年一个台阶,2023GDP增速8.1%,排名重庆第2位。

3.着力以职助创。依托院校打造永创汇双创品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平台50各院校近5年向企业授权转让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等科技成果74转化金额1.5亿元承接解决企业科研问题1300、合同金额1.1亿元。  

二、下一步计划

1.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重塑。强化统筹区内中--本院校资源, 推动区内中职、高职、本科之间合作和贯通培养,系统构建“中---硕”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技能型职业教育向应用型、创新型职业教育迭代升级,加大中职本科“3+4 ”、高职本科“3+2”贯通培养比例;试点高职本科“4+0 ”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本科硕士“4+3”贯通培养。支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职教本科专业;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普通学校建设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开设职业启蒙、认知、实践等课程。构建全生命周期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形成终生陪伴的职教品牌,提供泛在化、多元化、智能化学习环节,增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供给能力;出台《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培训中心建设方案》,整合西部职教基地培训资源,组建集职教师资、职业技能、终身学习、职工教育于一体的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培训中心,争取教育部、人社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8-10个永久性特色培训项目落户永川。

2.职业教育本科实现突破。整合优质办学资源,高起点、高标准筹建重庆技术大学,加快推进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永川校区建设,充分发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领作用。支持在永高职院校遴选高水平专业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快推进重庆文理学院旺龙湖校区建设,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1所、职业大学2所,高职院校开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3-4个,试点专业10-15个。

3.探索整合现有职业院校。按照“区域就近、优势互补、整合发展”的原则,分别发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农科院的牵头领军作用,加快推进院校“1+N”(1所高职+N所中职)整合升级,合并院校特色优势专业、组建现代特色产业学院,实现现有职教资源的高效整合,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拐点。

4.支持职业院校提质扩优。支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积极争创第二轮国家和市级“双高”院校。支持重庆市永川职教中心、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等中职院校争创国家和市级“双优 ”学校。到2035年,力争建成国家“双高计划”3-5所,建成市级“双高计划”4-5所。力争创建国家“双优计划”3-5所, 市级“双优计划”5-6所。

5.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支撑产业、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领军型、创新型、应用型、成长型技能人才、巴渝工匠。加大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力度,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设置学徒制岗位,学生在学校企业之间轮换、在学徒岗上轮换,提升岗位能力;组建龙头企业工匠班,面向先进制造等重大产业联合龙头企业,组建以技能大师、技术能手领衔的企业工匠试点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创建“巴渝名匠”实验班,推动“小班制、导师制、学分制”的项目化、精英化名匠人才培养改革,达到“强技精艺厚质”效果,切实增强职业适应性。

6.强化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组织开发一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西部职教基地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更高质量办好西部职教高峰会、西部职教论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活动周等大型职教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国际国内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永久落户永川。打造一批国家级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品牌,统筹推动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提升西部职教基地美誉度,凸显品牌效应,提升影响力。到2035年,开发一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西部职教基地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举办一批高规格会议和技能大赛。

7.着力探索推进职普融通。完善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内容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科高职院校为普通本科高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选派普教教师到职业学校交流学习,职业院校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普通中小学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建成一批职业体验教育中心。

8.链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以国家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园区)主导作用和永川高新区管委会“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的体制优势,构建“理事会-秘书处-专项工作委员会-产业链专业委员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项目化支撑、实体化运行,打造一批具有西部职教基地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数字化改革和承接行政化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争为全市乃至全国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到2035年,组建由学校或产业园牵头的产教联合体10个,全市率先实现职业院校、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产教联合体全覆盖,联合体促进区域内学生高质量就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高水平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企业需求为导向、产业人才培养为主线,与行业龙头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水平职业院校,跨领域、跨学校、跨专业建设特色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西部职教基地管委会牵头,对标区域产业发展前沿,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西部职教基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公共实践中心,推动长城汽车、雅迪集团等龙头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企业实践中心,推动职业院校与规上企业以“引企入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学校实践中心。

9.集聚要素促进科教融汇。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标,成立西部职教基地新质生产力发展联盟,引导高校创新资源要素和人才资源集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重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到 2035年,举办面向新质生产力本科、专科专业 4-5个,培育形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10个,推动新质生产力产业化应用成果3-5个,新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4-6个。加快落地清华科技园永川孵化基地、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创新科技中心、启动建设永川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器,加快建设旺龙湖院士专家大院,加快运营永川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企业出题、院校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科技片场等领域,打造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精准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动院校技术研发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到2035年,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2-4个。优化重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5个,新增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2-3个。立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6-10项,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 20-30项。

10.扎实推进川渝两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积极开展与四川泸州、绵阳、宜宾等区域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课程共享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职教合作,推动川渝职业教育合作走向深入。到2035年,川渝职业院校联合培养试点专业 30-50个,联合培养师资10000人次,每年联合开展川渝职教学生或者教师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1-2次。

11.深化国际层面的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开放水平,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路径。鼓励院校与德国、瑞士、新加坡等职教发达国家合作,引入教师教材教法,引入国际一流职教理念和经验,引进国际先进职教体系开展本土化改造,促进西部职教基地整体办学水平跃升。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中-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共建一批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面向“一带一路”招收留学生,推动教随产出、职教出海,鼓励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鲁班工坊”,开展海外人才培训。到2035年,引进国外职业教育优质课程 8-10门,新增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80-100个,联合建设实训基地10-15个,联合培养符合国际标准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2000人次,打造5所左右中国特色、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复函已经陈小武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58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