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0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永农委函〔2025〕149号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001号
提案答复的函
民革永川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让生态循环农业出新出彩的建议》(第165-001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稻渔、猪沼菜、秸秆回收加工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产业规模达30万亩,产值3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全区生态循环农业成效初显。
一、夯实基础,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11万亩茶叶、68万亩特色果蔬、2万亩红高粱、近4万亩晚熟龙眼、3万亩花椒等永川特色产业,发挥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者的主体作用,综合考虑全区的自然禀赋条件、结合永川的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和环境承载能力,在全区内构建5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一是“五配套”协同发展模式。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沼液为纽带,种植业、养殖业就近结合,主要模式为“猪-沼-菜(果)-猪”或“牛-沼-花椒(藤菜、牧草)-牛”种养循环模式,具体在何埂、五间、金龙等镇所在的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和九龙河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卫星湖南华村等区域,依托“正大种猪场”、“尚泰生态农业公司”、永川区甯心肉牛专业合作社等生态养殖场,和叠翠农业等农业企业及种植大户,发展生态种养循环产业。二是农田立体循环模式,以利用生物习性,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生物结构,主要模式为稻鱼、稻虾、稻鸭等,在宝峰、来苏、吉安、仙龙、何埂、永荣、陈食等镇街实施“稻+”面积5.5万余亩。三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模式。以农副产品废弃物的加工处理利用为核心,主要模式为“(高粱、玉米等)-秸秆-食用菌-食用菌渣-有机肥-茶叶(果蔬、高粱、玉米等)”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具体在何埂、五间、大安、青峰等相关区域,依托重庆菌易、蕊福农等食用菌生产业主、各茶叶企业、重庆科名生物公司等有机肥生产企业,延长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产业链。四是“种养加”一体化模式。以秸秆利用为核心,主要模式为“秸秆-青饲-牛(羊、猪、鸡、鸭等)-秸秆”种养加循环模式,在青峰、吉安、来苏等镇的相关区域,依托重庆稀晒农业公司、各红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生态种养加循环产业;在双石、三教、板桥等镇街,着力推进大豆种植、豆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打造永川豆豉知名品牌。五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休闲体验为核心,主要模式为“农业观光-农耕文化-民宿研学经济”等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在黄瓜山、石笋山、十里荷香、茶山竹海等相关区域,依托重庆石笋山生态农业公司、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公司、永川茶旅公司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和民宿经济,对建成的11万亩茶园,24.5万亩果园开展景观化建设,建设休闲观光步道,间种观赏绿化树,改建观景平台等措施,把茶果园种成观光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石笋山农业公司利用茶园建设伴山民宿7栋,经营情况较好,周末订单火爆、如黄瓜山“梨院”利用三户闲置宅基地打造民宿,成为永川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民宿。
二、强化保障,搭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平台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我委在《永川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路径措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节能低碳等工作任务,切实推动我区生态循环农业近几年不断扩面提质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我区利用财政涉农资金3400余万元,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区)推进项目,以粪污处理为核心,促进全区297个规模化养殖场发展“猪-沼-菜(果)-猪”、“牛-沼-花椒(藤菜、牧草)-牛”种养循环;累计争取资金650万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区)建设,及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培育秸秆肥料化企业2家、基料化企业3家,秸秆收储经纪人10个,累计开展秸秆还田利用示范15万余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另外,每年利用政策激励资金,引导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110个,有机食品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7个,名特优新4个,最佳绿色食品4个,最美绿色食品企业7个。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我委在重庆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分别成立永川茶叶、粮油、生猪、生态渔等推广示范团队,团队主要成员为高级职称以上,为全区提供生产、培训、经营、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熟化集成和转化推广,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产业、带动生产的示范基地。2024年,我委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公招、商调等,补充农业人才11名,其中,研究生6名,积聚技术力量。同时与江南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畜科院、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积极打造梨科技小院、永川水花专家大院、食用菌研究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石笋山示范基地。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永川豆豉”、“永川秀芽”、“永川香珍”、“朱沱晚熟龙眼”、“来苏稻虾”、“星湖乳鱼”、“仙龙富硒大米”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永川豆豉”“永川秀芽”成功入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永川秀芽”品牌价值评估达34.32亿元。
三、做好示范,引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以来,我区重点扶持一批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青贮复合饲料资源化利用,设施农业研发创新节能环保,稻渔综合种养、稻油轮作提质增效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挥其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扶持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石笋山生态农业公司,做大做强种(猕猴桃等特色水果、茶、畜草)、养(猪、梅花鹿、鱼)、加(茶叶、鹿血酒、果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金玖农业公司鱼菜(果)共生模式;华辰农业公司“十里荷香”田园综合体模式等,基本构建起种养加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生态农业循环圈。通过总结凝练,开展循环模式试点,如青峰镇重庆稀晒农业公司“秸秆-青饲-牛(羊、猪、鸡、鸭等)-秸秆”种养加循环、何埂菌易公司食用菌菌渣基料化利用、尚泰农业公司“猪-沼-菜(果)-猪种养循环示范等。通过以休闲体验为核心,在黄瓜山、石笋山、十里荷香、茶山竹海等相关区域,依托重庆石笋山生态农业公司、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公司、永川茶旅公司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和民宿经济,休闲农业年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发展壮大。
下一步,一是利用好我区高标准农田、千年粮田工程、土地宜机化改造等基础设施的优势,努力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茶文旅融合示范区,延长循环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二是统筹好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着力补齐循环农业发展生态链;三是发挥好先进典型模式引领作用,指导各镇街盘活资产,注入文化元素,举办赏花节、采果节、采茶节(赛)等,推动循环农业融合发展。通过不断试验示范和总结推广,让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并焕发光彩。
此复函已经赵维领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22日
联 系 人:邓清梅
联系电话:023-4985002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