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393号提案答复的函
永农委函〔2025〕144号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393号
提案答复的函
刘光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和美乡村示范区的建议》(第165-393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将永川区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自启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来,永川区制定印发《永川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1+5+3”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编制了试验区建设责任清单、项目清单、改革清单,明确各项试验任务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在建设永川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展现新作为。主要做法如下:
(一)人才方面。一是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重庆市永川区户籍管理领域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在全市户口迁移登记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务工落户迁移条件,严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24年,全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4228人,通过跨省通办迁移户口2156人,“警快办”平台审核户籍业务6323起。二是完善人才政策。聚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细化操作路径、申报时间、兑现程序和实施单位等,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政策体系,全年兑现人才政策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首次将“全国十佳农民”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两类人才纳入永川区F类人才,市区两级集成推出创业安心、出行安享等服务事项97个,激发人才服务乡村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市级稳岗返还、就业扶持、企业纾困等各项政策举措,稳定企业用工规模,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2024年出台助企纾困提能措施27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超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18.3万个。培育壮大乡村建设队伍,培育农村经营管理人才200名、致富带头人90名,入选全市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31人,入选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市级返乡创业园4家,促进返乡创业2000余人。强化基层人才工资待遇和发展保障,保障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基层单位高定工资政策惠及镇街1860人。确保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奖水平高于区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同步统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超额绩效水平。支持区属事业单位面向基层事业单位遴选工作人员。打通人才流通渠道,支持区属事业单位面向基层事业单位考调工作人员,区属行政事业单位面向基层事业单位考调工作人员3人。四是搭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重庆数智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打造“一端一舱”数字化平台并上线“渝才荟”,创新编制产业场景应用清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清单等“六张清单”推动人才、技术供需在线匹配。
(二)土地方面。扎实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全链条数字化运营体系,建立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机制,印发《永川区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指导意见》,明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历史上形成的超标准宅基地占用的宅基地收取有偿使用费,2024年收取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费106户133.13万元。印发《关于印发永川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土地流转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土地流转双方权益。在何埂镇转角店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搭建区、镇、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已办理交易鉴证17笔、资金690万元,备案流转面积16.18万亩。
(三)资金方面。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系统集成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飞地经济”联合体项目扶持7个村,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7500万元,10万元及以上的村占比预计达到95%。积极引导29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帮扶140余个村,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1亿元,消费帮扶130余万元,公益捐赠600余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推进农田改造提升。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2万亩,其中实施土地“小改大”工程实现“宜机宜耕”的面积22.53万亩(水田15.15万亩,旱地7.38万亩),产生新增耕地5419亩。二是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确保购机补贴政策到位。全区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兑付17批次,涉及受益农户2304户、补贴机具2430台(套)、补贴资金404.27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购机资金1610.45万元。全年全区综合农机化率将达到76.5%,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全市领先。三是着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五清理一活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全区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1.2%。消除农村危旧房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目前,全区各镇街共摸排9636宗农村危旧房,已整治833宗。四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示范镇中择优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五间镇),在市级“美丽宜居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综合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中择优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达标村97个,在“清洁示范院落”“美丽家园”“平安大院”等既有成效中择优创建巴渝和美院落100个。
(五)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坚持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认定2024年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成立永川联合豆豉(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豆豉地方标准,“永川秀芽”品牌价值评估达34.32亿元。永川最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重庆西南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产能居西南片区前列。“永川豆豉”“永川秀芽”成功入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18个绿色食品认证。白灵菇、黄背木耳试种成功,秀珍菇、双孢菇实现周年化生产。
(六)发挥村集体作用方面。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建立集体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促进资源连片开发、产业抱团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推广“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联结方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高于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万元。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级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相关部署,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围绕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谋划打造标志性成果,加快培育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健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持续优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招聘力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工作补贴和基层单位高定工资政策,确保政策覆盖面更广、激励效果更明显,保障乡村人才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强化基层人才发展支持。完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激励机制,鼓励镇街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单位或者发达地区顶岗锻炼、交流学习,支持区属事业单位面向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遴选,为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和美乡村示范区提供人才力量。三是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一端一舱”数字化平台功能,提升“渝才荟”等线上平台的服务能力。完善“六张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高效对接,为人才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是做强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永川实际和产业基础,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围绕“一带五山两群三区”布局,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农业,构建现代农业“1331”产业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以酒水饮料、茶叶、豆豉、休闲食品等为主的食品加工。发挥黄瓜山、圣水湖、石笋山等区域现代农业园区优势,以乡村旅游产品为载体,开发具有永川区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打造全域全季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三是加快城乡融合建设和美乡村。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做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县聘乡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日间照料、养老服务食堂等服务。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快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打造永川特色的“一心一堂三院三制”乡村治理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和美乡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建设和美乡村。开展和美乡村赛马比拼,在创建3个市级和美乡村的基础上,通过考核评比,每年创建23个区级和美乡村、23个美丽乡村,并给予一定的物资和荣誉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是抓好发展机遇推进乡村振兴。充分把握、用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历史机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区域合作发展平台,推进农业农村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永川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走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前列。积极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好数字化转型“底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此复函已经区农业农村委赵维领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22日
联 系 人:邓清梅
联系电话:023-4985002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