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245号提案答复的函
永农委函〔2025〕136号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245号
提案答复的函
吴志君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水平的建议》(第165-245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共同组建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社,以自愿加入、自负盈亏为原则,将全区有意向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进行整合,组建从事耕、种、防、收、烘及农机维修等全功能、全链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社,明确《章程》和运行机制,统筹做好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生产发展等工作。到目前已有22家农机合作社加入了联合社。二是补齐适宜丘陵地区的农机装备短板。与文理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研究开发适用丘陵山地应用的智能化农机装备,积极推动研发创新结合实际应用,切实提升丘陵地区适应农机装备短板,目前已研发田间除草机器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三是解决资金难题。加强与农业银行和市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利用农业风险补偿金和农业担保风险保证金为农机经营主体融资贷款,帮助合作社解决融资难题。全面实施水稻、油菜灾害性保险、水稻目标价格保险、劳务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灾害损失。四是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壮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永川区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创新“三变”改革模式,探索构建“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营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三变”改革,引导农户和所有农村低收入人群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针对单个服务主体服务能力弱的问题,通过整合各类农机具、农机手等资源,探索建立“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细化分工、各有侧重、联动配合,降低机具、人工成本投入,实现合作共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渠道。
二、完善农机管理机制
一是创新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研究制定《永川区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引领、协调、服务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积极性。制定《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有关事宜的指导意见》,明确村干部奖励办法,激发村干部参与农机合作社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农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要求农机合作社与当地村集体签订的托管协议、作业服务面积和补助金额等在村务公开栏及时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主动配合镇街及相关部门监管。三是农机服务拓展。利用周边不同地区以及新疆、河南等地与重庆的作物季节差,扩大服务区域、拓展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为各类生产经营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业务范围逐步涵盖水稻、油菜、高粱、茶叶、大豆、棉麻等多种农作物,服务时间从3个月提升到8个月。支持各类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多环节托管、临时托管、全程托管等服务。引导各类服务组织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围绕农资供应、农产品烘干、仓储冷链、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提供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全区农资入户率达100%,年均发展订单种植10万亩,培育形成“圆瑰牌”富硒稻米、十里荷香菜籽油、仙乡龙品等多个优质本土品牌。
三、加大农机技能人才培养
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大力培养服务型、技术型、创新型农机技能人才。一是举办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操作手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00余人,切实解决农机操作手用工荒的难题;二是组织农机手参加市级农机驾驶操作技能比赛,推举参赛选手获得大赛二等奖;三是强化农机一线“土专家”培养,培育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3人,市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4人。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强对永川区农机技能人才的培养。四是积极开展水稻、大豆、玉米、油菜、柑橘、茶叶等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10余次,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绿色高效新机具,尽力补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四、大力扶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2023-2024年间,我区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536万元,支持100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升级改造老旧设施设备,补齐农业设施生产短板,提升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辅导服务供给,2024年为65家农民合作社购买为期3年的代账服务。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此复函已经区农业农村委赵维领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22日
联 系 人:邓清梅
联系电话:023-4985002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