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255号 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20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次会议第165-255号

建议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的建议》(第165-255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永川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在保障生命安全、培育综合素质、维护校园安全、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意义重大,经与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渠道宣传,普及急救教育

区教委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方式,区内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进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工作,累计开展主题班会300余场,覆盖学生人数超过3万;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吸引100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与此同时,借助家长会和家长群等渠道,发布应急救护知识资料达500余次,覆盖家长4万余人次,显著提升全区对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

(二)强培训竞赛提升救护能力

一方面,全力打造示范学校。选定兴龙湖中学作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不断完善其硬件设施,配备相应设备,并将急救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急救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各级应急救护比赛。在2023年由重庆教委与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校医应急救护技能比赛中,我区学校表现出色,荣获团体二等奖;2024年在永川区院前急救大比武及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大赛中,更是取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三)抓设备配备夯实硬件基础

近两年来,区教委通过自筹资金与争取慈善捐款双管齐下的策略,全力为学校配备应急救护设备。在自筹资金方面,合理规划和调配教育经费;在争取外部支持上,积极与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已成功为学校配备8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安装在学校的重点区域。同时,还配备了1台自动体外除颤器训练机,用于日常模拟训练,以及5个心肺复苏模拟人,为师生练习急救技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后续工作打算

(一)持续重视,强化理念认知与传播

一是定期举办应急救护主题讲座,邀请权威专家分享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加深师生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开设线上课程等形式,加深相关人员对应急救护教育理念的理解,推动理念转化为行动。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实地应急救护场景模拟培训,模拟运动伤害、突发疾病等常见状况,增强师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逐步提升师生对应急救护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四是将应急救护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及家长意见,深入学校调研,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备等多维度进行长远规划,努力融入年度常规工作,探索构建长效机制。五是继续借助家长会、家长群以及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扩大应急救护知识传播范围,提升全区对应急救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二)加强培训,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一是依托医疗机构专业力量,制定科学合理且具针对性的培训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校园应急救护演练,提升师生实际操作能力,推动校园应急救护整体水平提升。二是按照不同岗位和需求,分批次安排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参加专业应急救护培训,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并邀请市红十字会专家对专兼职校医、保健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组织持有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保健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培训,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师资培训质量,打造专业全面的应急救护师资队伍。

(三)完善配备,保障设备规范管理

联合卫生等相关部门,明确急救箱、AED、心肺复苏模拟人等应急救护设备的配备标准。积极开展资金筹备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继续对接慈善组织,寻求更多的捐助渠道。在资金落实后,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设备采购与安装,并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此复函已经具荣海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55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