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242号 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20

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次会议第165-242

提案答复的函

冉冉委员(区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有效推进永川区民族教育的建议》(第165-242号)收悉。经区委统战部)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永川区中小学目前共有1212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文理附中、桂西学校等校呈现一定的集中分布特点。一直以来,区教委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用心服务,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各学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文理附中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在食堂专门设置青海民族班就餐窗口,提供符合他们口味的饭菜,还在周末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包饺子、烤烧烤、烫火锅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 141名青海民族班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二、丰富活动,铸牢团结意识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举办最红石榴籽系列活动,开展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学民族工艺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并把包粽子、挂艾草、打糍粑等传统习俗融入其中。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人次,让民族学生在体验传统佳节、感受民俗风情、品尝传统美食的过程中,深刻树立起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三、精准资助,解决学生后顾之忧。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精准帮扶。文理附中为 141 名民族班学生提供每月 620 元的生活费补助,并免除住宿费、课本及资料费、校服费、床上用品费等多项费用;每年设立 4 万元奖学金,奖励表现优秀的青海班学生,每年约52 人次受益;同时,爱心人士对 5 名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每学期 1000 元的资助,爱心企业每年捐赠约5万元的生活物资。桂西学校对 12 名特别困难的彝族学生免除每年 9600 元的学费,免费提供住宿,爱心人士还为他们提供每月 800 元的生活费资助,全力保障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在永川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

尽管永川区在民族教育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也深知,民族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困难、教育观念与模式创新需求等问题。未来,区教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优化民族教育工作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与管理机制。坚持党对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探索更高效的管理模式,提升民族教育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融合。增加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文化与民族文化,开展更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为民族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与整合。积极争取更多教育资源,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引导更多爱心企业、人士参与到民族教育帮扶工作中来,形成教育合力。

四是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与宣传推广。鼓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宣传推广,提升全社会对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教育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永川区民族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永川区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55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