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248号 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14

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次会议第165-248

提案答复的函

吴志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职教基地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议》(第165-248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经与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职教基地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我区依托西部职教基地优势,整合在永18所职业院校资源,重点支持重庆文理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该院已获“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全区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15个,年均培养涉农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动职业院校与本地农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0个,开设“订单班”12个,年均输送实习学生500人次。

促进实践教学创新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区人社局、区商务委等单位,整合在永大中专院校,开展农用无人机操作、农产品电商直播等专项培训,2024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25年初级“双师型”教师申报评审工作将由区教委5月底完成,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正在区教委的指导下,各校自主申报,交重庆市教科院评审。预计到今年9月,涉农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65%。

(三)服务乡村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乡村产业升级需要,新增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运营等专业方向,改造传统农科专业5个。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专业已入选市级特色专业群。今年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升格为重庆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有效支撑永川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二、存在问题

涉农专业吸引力不足,学生返乡就业率偏低(不足30%)。

乡村实践教学基地覆盖面不够,部分镇街实训资源短缺。涉农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与乡村振兴需求仍有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

针对在校生在职业院校开设“乡村振兴专项班”,实施学费减免、创业扶持等激励政策。

针对在乡人员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开展“头雁”“致富带头人”等靶向培训,年均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针对返乡群体依托镇街社区教育学校建立“乡村振兴夜校”,提供技能提升与学历教育服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与生态营造

联合区人社局制定《永川区乡村振兴人才就业创业扶持办法》,对返乡就业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最高2万元)。推动职业院校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2025年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广“田间课堂”“乡村工坊”等实践教学模式,将50%以上涉农专业课时安排在乡村一线。支持重庆文理学院等院校申报乡村振兴领域市级重点课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具荣海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55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