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第五次会议第165-30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永建政协复函〔2025〕21号
重庆市永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第五次会议第165-309号
提案答复的函
蔡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三无小区”治理工作(百姓提案)的建议》(第165-309号)收悉。经与南大街街道、中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住建委高度重视三无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治理难题,将其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等措施,着力破解三无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夯实三无小区硬件基础
1.优先纳入改造计划。将三无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对象,全面摸排其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一小区一政策”原则优先纳入改造计划。2019年至2024年底,已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86个(多数为三无小区)、103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超20万人,重点实施了供水、供电、排水、道路、安防等基础设施更新,同步推进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2.统筹资金保障。通过“中央补助+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居民出资”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保障改造资金需求。2019年至今,争取中央及市级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约12亿元,并引导管线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共建,减轻居民负担。
3.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在改造中同步配建社区养老、托育、便民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补齐三无小区功能短板。例如,胜利路街道萱花路社区、玉屏社区、胜利社区通过改造闲置空间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中山路街道昌州路社区通过置换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社区食堂、青老学堂、中医堂等;南大街街道泸州街社区下一步拟改造闲置资产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二)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改造+治理”双提升
1.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在改造过程中同步成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自治小组,引导居民参与改造方案制定和后续管理。通过“社区党委+网格员+楼栋长”模式,推动居民协商共治。例如中山路街道佳兴小区、糖果厂家属院;胜利路街道华竹小区、火电新苑小区等。
2.分类推进物业管理。
对成片的小区,引入国有物业或优质社会物业企业提供基础服务。例如,昌州路社区的“三无”老旧小区,通过将邻近市政资源委托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实现资源互补,推动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目前专业物业公司已分别入驻老旧小区骑龙街片区192户,三河汇碧片区594户,为786户社区居民带来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
对零星楼栋,推行“社区托管”模式,由社区成立社区物业服务站,对无业委会、无大修基金的老旧小区,通过“党建+区域化”对片区实行物业兜底管理,提高党建统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例如,胜利路街道萱花路社区自2021年成立社区物业服务站以来,已接管113个老旧小区及单体楼宇,解决辖区再就业人员126人,收益结余102.8万元;南大街街道泸州街社区和美物业服务站、火车站社区物业服务站,管理服务“三无小区”15个。
3.强化数字赋能。
将三无小区纳入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加装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安全隐患动态监测。通过“线上议事厅”等渠道畅通居民诉求反馈通道,提升治理响应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扩大改造覆盖面。2025年,区住建委正在对全区125个(含51个续建、74个新开工)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力争到年底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具备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
2.健全政策保障。力争出台《三无小区治理与长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职责、资金补贴标准及考核机制,确保改造后管理不“返盲”。
3.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居民公约制定等方式,增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形成治理合力。
此复函已经张静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5年4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