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03号提案办理工作的答复函


永农委函〔2024〕72号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03号
提案办理工作的答复函
无党派人士:
你们提出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提案》(第163-003号)收悉。经与区住建委、区委宣传部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标规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永川区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试行)》为指导,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达到一村一策、一村一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4年,全区和美乡村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着力遴选一批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领域各具特色的区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创建一批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精品示范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好操作的实践经验,并在全区推广运用,力争2025年初全市巴渝和美乡村现场会在永召开。
按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创建思路,引领带动全区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到2026年,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通过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确保永川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见真章、出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办理措施
(一)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大力推进“三大革命”。一是持续加强农村改厕力度。印发《永川区2024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拟投入资金500万元,新(改)建三格式化粪池2266户,实施厕屋提升改造543户;召开全区改厕现场会,有序推动年度改厕工作。二是接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2024年统筹资金197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行政村203个,35.95万余人,截至目前收运农村生活垃圾1.2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比例达100%。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印发《关于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周边农户厕所现状排查及制定改厕计划的通知》,指导各镇街针对市生态环境提供的32条黑臭水体逐一进行排查,避免因厕所粪污管控不严而造成水体污染。截至目前,治理农村黑臭水体20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2.1%。
2.强化项目资金投入。2021年以来,我区持续在五间、宝峰、卫星湖、仙龙、朱沱、双石、来苏等16个镇街实施巴蜀美丽庭院、农房风貌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近三年持续针对全区各镇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已超1.3亿元,成效显著。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工程,村民小组通达率、镇村通客车率均达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2%,快递进村覆盖率100%。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县聘乡用”,解决基层医疗人才困境,基层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三级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全覆盖,综合运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空间,延伸“四点半课堂”至乡村。全面推进村级养老互助点建设,配套完善日间照料、养老服务食堂等服务。
(三)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
做强茶叶、食用菌、果蔬“一主两辅”三大优势产业。获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茶叶优势产区称号,“永川秀芽”品牌价值评估达32.16亿元。食用菌栽培量达到1.46亿袋,产量7.2万吨,产值8.3亿元。秀珍菇实现周年化生产,产量占重庆本地市场的70%左右。果蔬产业水果种植面积24.22万亩,总产量达17.4万吨,总产值7亿元。建成重庆首个现代化蚕桑产业园,实现365天全周期智能化养蚕,预计5年内总产值可达3亿元。聚焦茶叶、食用菌、豆豉等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引进培育6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24年计划总投资1.0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19.25亿元,排名全市第二。
(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绿肥栽培等化肥减量重点技术,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76.2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达到95.5%;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指导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定期组织江津、合江等毗邻区县开展泸永江水域联合执法巡查。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村居文明实践站263个,新乡贤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39个,建设村便民服务大院、优化乡村书院、美化农家庭院,构建起完备、高效的文明乡风培育体系。对部分镇村两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增设了部分功能室和老年文化活动室,配置了图书、报刊、棋等设施设备,充分利用废弃工业厂房、闲置房屋建成胜利路石油人博物馆、红炉红色记忆馆、昌州路社区乡情陈列馆3个。
(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全覆盖推行党建引领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健全互助小组、建好积分超市、建设“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村,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全区行政村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覆盖率达100%。依托数字永川建设、基层智治系统,推进“互联网+政务”向农村延伸,启动“小院家”试点示范建设,建立线上线下参与渠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院落微治理”赋能。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示范村6个。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靓环境,树标杆,塑和美之“形”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美村与富村结合起来,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大革命”。按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思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点线面”渐次延伸。
(二)调结构,强产业,培和美之“根”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永川实际和产业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围绕“一带五山两群三区”布局,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农业,构建现代农业“1331”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全方位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优化智能供应链,集中攻克良种繁育、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数智化,强化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的产业集聚水平与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质量,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助力行业迭代升级。
(三)重协作,创示范,固和美之“本”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紧扣《永川区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试行)》,对照《重庆市巴渝和美乡村创建指导标准(试行)》,以“巴渝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部门、镇街间协同工作水平,全面细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六大”重点任务,梳理全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任务298个,项目投资总金额约8.3亿元。2024年,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达标村”85个以上(创建率30%以上,2025年创建率达到60%以上),巴渝和美院落60个以上。
(四)补短板,融城乡,畅和美之“脉”
持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县聘乡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日间照料、养老服务食堂等服务。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快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打造永川特色的“一心一堂三院三制”乡村治理模式,2024年计划投入资金205万元,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通过精神奖励、经济奖励等,逐步改变农民生活中的陈规陋习。
(五)守传统,树新风,铸和美之“魂”
发挥乡村文化的塑形铸魂作用和成风化俗功能,引领文明善治新风尚。通过村民大会、院坝会、走访等方式深入发动群众,吸纳群众意见建议,丰富参与渠道,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创新“三制一化”治理模式,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弘扬守望相助、孝亲教贤、克勤克俭等优良传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挖掘优秀地域文化元素,打造涌现更多示范镇街。
(六)建体系,优智治,强和美之“基”
持续迭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巩固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成果,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微治理”规范化运行,广泛开展“文明清洁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推行“三事分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此复函已经赵维领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5日
联 系 人:刘雅靖
联系电话:023-49850026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