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3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6-18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关于区政协

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319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民进永川区委:

书法是国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20107月就成功创建西南地区首个“中国书法之乡”的永川,有基础、有条件在做强书法之乡品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永川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你委提出的《关于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的提案》(163-319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永川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的基础和条件

(一)有底蕴:水墨基因源远流长

永川,源于老城的三岔河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巧的是,永川之“永”在书法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汉字。“永”字的八个笔画(侧、勒、、啄、),代表了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基础学习书法的人几乎都可以从“永”字练起。这就预示着永川人与生俱来与书法有关,永川这座城市里流淌着天然的水墨基因。仅近现代以来,就涌现出了游子明、黄墨涵、陈子庄、余轶凡、刘声道、曾德甫、况明新、邓先成、傅晏风等书法名家。

(二)有特色:弘扬书艺翰墨飘香

上世纪80年代初,“艺庐”第十代传人刘声道先生,倾其毕生心血打造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刻下了孙中山、毛泽东、吴玉如等伟人、名人的书法作品400余幅。90年代初,原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借“生物系举办全省会议”之机,在卫星湖畔建设“撷英苑”,刻下53通“名家名笔墨宝”。前几年建成的望贤公园,园内的书法碑林共镌刻了124幅已故本土书法家和历代名家的书法精品力作。永隆小学以“点横撇捺竖折钩,笔墨纸砚写春秋”为理念,开展传统书法教育,被命名为“兰亭小学”。子庄小学以弘扬陈子庄艺术为目标,以“绘出彩·画未来”为理念,开展书画教学,形成书画艺术特色品牌。

(三)有牌子:书法之乡花落永川

2003年初,永川在西南地区首次提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目标。随后,永川将争创“中国书法之乡”纳入“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20107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向永川区人民政府颁发“中国书法之乡”牌子,宣告全国第36个、西南地区首个“中国书法之乡”花落永川(此后停办)。自此,永川人尊重书法、欣赏书法、研习书法、推广书法的氛围更加浓厚。截至2023年,永川共有书法家协会会员218名,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7名,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46名。

二、近年来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党委、政府:出台文件,指引方向

2003年出台《永川市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实施意见》之后,2022年,经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以区委宣传部名义印发《关于书香永川建设的实施意见》(永川委宣发〔20221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彰显中国书法之乡特色,将书法艺术与城市规划建设、文旅产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深度融合”。20242月,经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永川区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激励办法(试行)》(永川委宣〔20242号),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文艺名家扶持等制定了相关政策;4月,以区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实施方案》(永川委办发〔20243号),强调要“推进老街老巷等城市文化载体修复建设,统筹融入茶竹文化、长江文化、古镇文化、中国书法之乡等元素,彰显‘一江碧水、三面青山、六河绕城、九湖美景’山水城市的独特风貌”。正是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永川博物馆、陈子庄艺术陈列馆、刘声道艺术陈列馆、陈子庄故居陈列馆等相继建成开放,文化艺术中心的文艺空间、棠城公园的天一阁等得到合理利用,一些重大书法活动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指导。

(二)人大政协:建言献策,积极推动

近年来,区人大和区政协组织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关于深入开展助推中国书法之乡“十百千万”工程活动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建议》《关于设立“永川书法节”的建议》《关于做强“中国书法之乡”品牌提升永川文化品位的建议》《关于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的建议》等建言成果,不断为如何做强书法之乡品牌、提升永川文化软实力鼓与呼。特别是区政协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起而行之”,于2013年制定《永川区政协助推“中国书法之乡”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以委员队伍中的书法家为主体,团结带领书法爱好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书法“进村居”“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以及“送笔墨纸砚”“送书法碑帖”“送知识讲座”活动,其成效得到市政协原徐敬业的肯定性批示。

(三)建设部门:积极作为,彰显特色

规范店招店牌。按照一条街道字体类型不超过三种”的原则对店招店牌进行规范努力体现我区“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氛围、文化风貌、文化美感。维护市政设施安排专人对城市道路、公园街区、场所的市政设施进行巡查管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今年以来已20余处城区道路两侧和公园文化石、景观石上的题字进行了重新粉刷。打造文化公园。在北山文化公园建设中邀请名家书写门匾、门联等,构建起“一赋一墙、六联八景”的文化体系;在棠城公园天一阁维修改造工程中,引入民进开明画院进行整体装修,开辟了书画作品展示区、创作区;在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文化公园打造中,筹资10余万元打通了摩崖石刻观光环线引入当地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对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四)各类学校:深耕教育,播下种子

开齐开足课时。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书法教学,书法教学课时列入学校课程总表和班级分课表。同时积极支持兴趣小组、书法社团等开展活动。强化教师配备。各学校落实了专、兼职书法教师,确定一名教师牵头开展书法课的教学教研,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究。区教委设置书法教研员一名,定期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将书法纳入教师基本功大赛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主办的书法方面的展览或获奖情况,作为指导教师评先晋级的教学成果予以采用。组织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全区中小学生书法作品评选。建立书法教育专家指导组,适时开展书法课教学视导及中小学生书法能力抽测。永川中学、兴隆小学等100余所中小学建有硬笔、软笔、篆刻等书法社团,区书法家协会与子庄小学等中小学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共同推动全区书法进校园活动取得实效。

(五)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活动纷呈

近年来,永川以一区之域、聚各方之力,成功举办陈子庄塑像揭幕暨陈子庄艺术陈列馆藏品征集活动、“京津沪渝”中国直辖市书法交流展、“世纪之星”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中国书画家笔会暨“渝西画派”挂牌及刘阿本进京作品展览、共和国将军书法展、“三川一江”(永川、合川、南川、江津)书法交流展、“文脉永固”河南固始重庆永川书法交流展、“砚田微澜”——卢国俊、张天彦周甲书画墨迹展等多项全国、重庆市以上高级别、大规模的书画展览、研讨会及比赛。20243月,在子庄小学成功举办“党耀童心·翰墨传承”重庆市书法进校园活动,市教科院、市书协、渝西片区书法学校、永川区教委、各中小学代表以及永川区书法家协会部分书法家、子庄小学部分家长齐聚一堂,共享这场书法艺术的文化盛宴。5月,区政协民进界牵头开展了以“共建最美书法之乡”主题的界别活动,秀山、永川两地书法家欢聚一堂,围绕如何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三、下一步擦亮“中国书法之乡”金字招牌的主要打算

(一)在队伍建设上:坚持“久久为功”

一是大力培养书法人才。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行动为契机,不断充实书法志愿者队伍。以区文化艺术馆为阵地,邀请书法志愿者开设满足不同层次市民需求的书法培训班。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和各行业部门成立书法家协会分会,邀请书法志愿者参与培训和指导。借助每年参加重大市级、国家级书法展览、比赛等机会,邀请书法名家到永川开展书法讲座和作品指导。

二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落实《永川区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激励办法(试行)》精神,推动建设书法“文艺名家工作室”。采用结对式培养、项目式创作、高平台推动等方式,培养一批书法领军人物并形成人才梯队,助推我区书法家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或入选重量级展览,整体提高我区书法家艺术水平。

三是培养青年书法骨干。推荐优秀青年书法家参加各类文艺培训、参与各类文艺奖项评选,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书法家进入市级以上文艺家协会并担任职务。启动实施中青年文艺家“结对传承”计划,首批遴选4名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进行“一对一”重点培养,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帮助他们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

(二)在氛围营造上:坚持“齐头并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依托永川博物馆、文艺空间、天一阁等场所定期开展书法个展、巡展、主题展,在区行政办公楼走廊、过道开展书法展览展陈。广泛搜集区内外书法名家书写永川的精品力作,并在茶山竹海步道、松溉古镇、板桥古镇、黄瓜山等景区景点展示出来。在松溉古镇、板桥古镇等景区建设书法艺术作品展示一条街,定期举办书法交流、采风、创作等活动。巩固北山文化公园建设经验,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融入书法元素。推动镇街和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设综合性的文体活动站,常态化开展书法交流活动。规划命名一批“书法艺术示范单位(村、社区、学校、企业等)”,探索在刘声道艺术陈列馆、石笋山书法长廊等场所挂牌中国书法之乡培训中心。推动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申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推进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文化公园建设。

二是普及书法艺术。开展>N书法种子工程书法支教伴成长活动,红旗小学、子庄小学打造成示范学校。推动区书法家协会在永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签合作协议,开展书法培训、讲座和艺术指导等在有条件的学校举办书法“兰亭班”,选派书协骨干会员兼任中小学校书法教师,壮大书法师资队伍。继续推出永川书法“兰亭七子”,举办新一批兰亭七子书法展。继续办好棠城文艺大讲堂、得山书院诗书画印研习社等各类书法讲座。邀请区内外书法家到全区机关、学校、企业讲授书法练习、书法创作、笔墨纸砚使用、书法作品鉴赏等知识,开展普及性书法教育。

三是策划书法活动。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与人民同行·向祖国汇报”美术书法摄影诗词作品展等系列书法展览、笔会、交流活动。筹办两年一届的书法艺术节,举办高规格、高品位的永川书法艺术比赛,组织永川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与重庆画院、成都画院艺术家一起受邀参加碧津美术馆双年展,支持肖扬举书画作品前往涪陵美术馆展览交流,支持永川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作品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利用茶旅节、职工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举办书法比赛、书法笔会、书法展览、书法讲座。持续举办“书香永川·墨香万家”新春送万福进万家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百名书画名家现场送福、百幅书画作品同场贺岁、百场文化大集送福到家”活动,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欢乐下基层”“六进”“书法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扩大对外交流。建立和完善永川书法网络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在全国性书法专业报刊上推介永川书法家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书法团体、收藏家、书法家、书法经销商的联系,促进永川与国内外的书法交流合作,扩大永川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以各种会议和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书法作品推介交流活动,创作一批优秀作品,统一装裱、统一制作,形成具有永川地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名牌产品体系。持续开展“川渝合作谋新篇 书乡文脉永流传”中国书法之乡共建、共建赛事与交流,继续邀请区外的书法家到我区进行书法创作交流活动,不断开阔书法家眼界,提高书艺水平,推动永川书法走向全国。

(三)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多方联动”

加强书法与永川特产、永川非遗产品的结合,在产品名称、包装上尽量体现永川书家的手写书法字体。培育一支懂书法、会经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重点围绕书、报、纸、笔、墨、砚等经营机构打造一个专业的书法市场,形成一个集创作、装裱、篆刻、剪纸、砚台、展览、拍卖等为一体的书法产业链。发挥书法“文艺名家工作室”的头雁效应,有效提升我区书法艺术的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书法产业发展政策,在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形成具有全市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和区域优势的书法艺术商业体系,彰显“中国书法之乡”的独特魅力。

此复函已经相关区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附件:1.2024年推动永川“中国书法之乡”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

      2.永川部分已故书家简介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

20245月 日

人:黄正芳

联系电话:49818866

附件1

2024年推动永川“中国书法之乡”

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

序号

行动名称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书法人才培养行动

充实书法志愿者队伍、建设书法“文艺名家工作室”、实施中青年文艺家“结对传承”计划等。

区委宣传部

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

2

石龙山摩崖书法石刻文化公园建设行动

引入三教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对摩崖石刻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先期启动环境风貌提升工程,对摩崖石刻整体环境进行规划打造。

三教镇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

3

天一阁书法艺术交流平台打造行动

对棠城公园天一阁进行维修改造,引进民进开明画院入驻,设立书画作品展示区、创作区等。

区城市管理局

区新城建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

4

书法一条街展示行动

升级打造文曲路书法牌匾一条街,结合板桥古镇“四馆一院”提质扩能融入书法艺术等。

区住房城乡建委

胜利路街道、板桥镇

5

书法进校园暨支教伴成长

持续开展书法进校园和书法支教伴成长活动,打造书法示范学校等。

区教委

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

6

系列书法展出行动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与人民同行·向祖国汇报”美术书法摄影诗词作品展、第三批兰亭七子书法展等系列活动

区委宣传部

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

7

“书香永川·墨香万家”新春送万福进万家系列行动

以惠民为宗旨,通过新春送万福进万家方式,做实做优书法特色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区委宣传部

区文联等

8

“川渝合作谋新篇 书乡文脉永流传”中国书法之乡共建、攻坚行动

继续邀请区外的书法家到我区开展书法创作交流活动,不断开阔书法家眼界,提高书艺水平,推动永川书法走向全国。

区委宣传部

区文联等

9

城市有机更新与书法融入行动

巩固北山文化公园打造经验,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融入书法元素。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委宣传部、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文联等

10

书法研学基地开辟行动

依托望贤公园、北山文化公园、卫星湖撷英苑、三教石龙山等开辟书法研学基地,形成新的户外研学、教育场所。

区教委

区新城建管委、中山路街道、卫星湖街道、三教镇等

附件2

永川部分已故书家简介

据《永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记载,民国时期永川比较有名的书法家有周自源,善榜书,永川城所有大商号招牌都出他的手笔,据说要一锭银子一个字。罗石芝也善榜书,永川新修城隍庙,十几道匾额都是他写的。可惜年代久远,真迹难寻。

清代几位县长及其书法

在清光绪《永川县志》序言中,保留了王诰、张心鉴、吴若枚等几位永川知县的“笔迹”。王诰,江西金谿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任永川知县;张心鉴,江南阳湖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任永川知县;吴若枚,湖北武昌举人(经魁,举人第五名),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永川知县。

在金龙镇金轮寺山门上,保留了黄嶰谷题写的“灵鹫风清”四字。黄嶰谷,江西浮梁举人,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任永川知县。“灵风清”四字笔力遒劲,显示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特别是在“鹫”字的写法上,将“鸟”中一短横拉长,使整个字显得不虚不空、上下协调。

在五间镇太平寨,“朝阳门”三字系台湾公黄开基所题。黄开基,曾先后代理过台湾平和县知县、彰化县知县,最后任台湾府候补知府、加道台衔。

民国时期两位名人及其书法

游俊(1884-1951),字子明,后因目疾自号“盲禅”,永川张家人。幼时家境贫寒,入永川中学堂发奋读书,毕业后考入成都四川藏文学堂读至毕业。曾任永川县立中学校学监、彭县县知事、天全县县长,善书画。在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过厅悬挂着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系游俊题写。除了本副名气很大的对联外,他题新都桂湖升庵祠的160字长联也很有名。

黄墨涵(1883-1955),名云鹏,早年官费留学日本,并向章太炎学习国学。1910 年归国,先后担任联合会机关报《大共和日报》主笔、国会众议院议员、浚川源银行总行经理、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等,在厅长任上主持编成《四川财政录》一书。1945 12 月,参加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并在闭幕会上致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墨涵曾任相辉学院院长、聚兴诚银行常务董事,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四川省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代表以及民建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常委、重庆市委副主委。1955 11 8 日逝世,终年73岁。

黄墨涵流传下来的墨迹较少,较早的有他早年节临的《张迁碑》,朱丝栏隶书轴,20148月由黄墨涵之子黄孝述先生捐赠给重庆历史名人馆。其落款为:子维仁兄先生属书,己未年闰七月墨涵黄云鹏。下钤两方朱文印,印文分别为黄云鹏墨涵己未年1919年,先生时年36岁,在北京任第二届国会参议员。黄墨涵生于旧时代,幼承庭训,读书、写字都有扎实的基本功,后留学日本,接受现代教育,眼界渐宽。1915年,先生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逮捕并关押在华阳县署后移送法院看守所。在这期间,他读文选、杜诗,看《说文解字》、临摹汉碑。这件书法很有功力,可以看出他临摹汉碑还是很有心得的。

永川当代几位书家及其书法

余轶凡(19111995),号木鱼,永川大安人。余轶凡幼承父学,后师从前清秀才唐雨晴习书法,年十七即凭写字、刻印谋生。时川军将领刘文辉慕其才艺,延为西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归里。1984年与书界同仁创建,遂成为首任书协。余轶凡非常重视书法的普及和提高,坚持举办书法培训班,长年亲自执教,奖掖后学,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余轶凡在文学、诗词、金石、书法、篆刻等方面修养全面而深厚。其书法魏底颜面、卓尔不群,其篆刻印宗秦汉、推陈出新,自撰诗词、联句自然优美,意境深远。先生一生安贫乐道,既扎根传统,又开拓创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曾德甫先生在《观书引——纪念余轶凡先生逝世十周年》一诗中写道:“临池野老势从容,气定神闲如古松。胸罗万殊栽一象,随心所适致天工。落墨忽惊搏怪兽,挥毫来去走蛇龙。霞天时看孤鹜起,须臾海上戏群鸿。飞动屈伸神采溢,象外环中法互通……

刘声道(19222009),号大愚、别号何苦老人,永川三教人。其先祖刘树三在清代乾隆年间创建“艺庐”,他在机缘巧合下成为“艺庐”第十一代传人。经师傅指点,刘声道能在衣袖里雕刻印章。因刘声道号“大愚”,于是人称他为“大愚神雕”,声名逐渐在巴蜀黔大地传开。他创作的孙中山头像、毛泽东全身肖像、狮子滩水电站大坝全景图、伏罗希洛夫肖像等微刻作品被有关博物馆收藏或作为国礼赠出,而这些作品需用15倍以上放大镜才能看清楚。1983 年起,他自筹资金,在永川三教石龙山崖壁断面上打造石龙山摩崖题刻,共刻下毛泽东、启功等书法名家作品400 余幅。魏传统曾评价他:“刘氏声道,永川布衣,艺苑奇才。艺庐传人,家学深厚,继往开来……”

曾德甫(19242016),生于重庆市秀山县。曾任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正则画院特邀画师、永川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重庆市书协会员、重庆市永川区文联顾问。40年代就读于江苏私立正则艺专(蜀校),50年代以来,多次参加省、市、全国美展;书法入展标准草书中日联展。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等,刊发美术作品并有专文介绍;出版有《曾德甫画集》、《曾德甫书画作品选》;1997年在日本举办个展,并出版《曾德甫展》画集(日文版)。曾老弟子钟立兴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介绍他的老师:“曾德甫先生又是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他诸体兼擅,长期临古不辍,又受到吕凤子先生破体书法的启发,寓篆意于行草之中,古朴又不失去灵动,又因是画家作书,位置经营自然别具滋味,先生的款识布字揖让穿插,深得‘密’字诀,再者用墨如漆,故气韵自生,正可与画中枝干、点苔之浓墨遥相呼应,真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窃以为凭先生妙集诗书画于一纸之逸格,诚可睥睨当世,纵争席于古人,当无愧色。”

况明新(1924——2017),字敏性号爪石,生于重庆市中区。1940年前后就读于四川省立窑专、武昌艺专,结业后从教三十余年。事余学习书、印,师从昌州曾梓丹、钟月琴,渝州黄引、周希文诸先辈,获益匪浅。曾为永川区文联顾问、会员、终身荣誉、永川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诗词学会顾问、永川书画院特聘书画家。著有《实无斋印存》、《敏性印蜕选集》。况老生性豪爽而又敏而好学,诗、书、画、印皆有所成。尤以书印见长,蜚声遐迩。他的书、印风格是以刚健古朴,平正严谨,境界利落见长,丝毫没有染上世俗流行的贪大求奇,以粗野鄙俗为豪放,以狂怪杜撰为新奇等不良气息。况老作书勤奋,晨课夕临,无闲心手,常熔颜楷于北碑,结字严肃庄方,用笔沉着遒丽,结字不悖古法,笔法极富变化,或方或圆,似碑似帖,文质兼重,变化繁多。所作篆隶,圆动自如,自成面目。其书作极富金石气息,颇为时人赞许。

邱启亨(19252016),字晓秋,重庆永川人。幼从塾师前清秀才唐雨晴习书,以颜体入手,后宗二王书法,情钟行书。曾加入四川书学学会,,,永川老年书画研究会。曾为名誉,永川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永川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永川区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书法专业教师教学顾问。卢国俊先生在介绍邱老时曾说道:“邱启亨先生的作品虽然难找到大气磅礴的粗狂举止,但细心的人、深刻的人在殚精竭虑之后总能在他作品中找到某种意味的参照和个性。他的作品能得到平民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来源于他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和雅俗共赏的审美基因。他的作品内容经常表现的是梅兰竹菊的经典文辞和他赞美家乡的美好愿景,以及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在章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款识的匠心独运,都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