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2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6-07

邓怀勇、皮生琴、向军: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市域产教联合体为抓手 助力西部职教基地建设的提案》(第163-126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打造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

1.牵头组建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聚焦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以永川国家高新区为基础,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为牵头单位,共同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并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重庆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2.建立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机制。一是设立产教联合体理事会。成立由园区、牵头院校、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作为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最高决策机构。二是成立由区级相关部门牵头的6个专项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师资共建与职普融通、实习实训与技能学历、人才供需与创新创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等6个方面专项工作,发挥政府在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统筹作用。三是成立产业链专业委员会。围绕重庆市33618和永川251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永川数字经济1437发展体系,立足现有基础,成立由相关院校和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牵头产业链10个专业委员会,后续根据成渝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再新增相应委员会。负责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智慧物流、大数据与智能化、新型电力系统、住建行业等10大产业集群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四是搭建由政府(园区)、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投入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法人实体运营平台,运营平台通过西部职教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有关工作,运营平台因地制宜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制,职业经理人由理事会聘任,工作人员可从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抽调。运营平台负责有关部门委托项目的管理与运营、统筹人才供需对接、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产业学院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等任务,运营平台日常工作开展由秘书处统筹管理。五是强化产教联合体服务产业定位。围绕永川产业发展规划,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和创新需求,强力支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2个主导产业,精准服务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5个特色产业,纸及纸制品、智能家居、医疗器械、元宇宙等15个高成长性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助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强化目标考核,制定和完善工作质量标准和评估标准,理事会向专项工作委员会和产业链专业工作委员会下达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将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对园区、学校和企业的专项督察。七是强化校企对接机制,高新区以产业链为基础,定期组织院校、企业开展校企互访,推进校企供求对接。八是组织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理论实践培训,推进企业骨干到院校任教,推动产教深入融合。

3.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推进产教联合体高水平建设。积极对接上级财政,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协调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统筹部门有关项目经费优先用于支持产教联合体建设。

(二)强化统筹力度,推动政企学研深度融合

围绕产城职创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完善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建设政企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建设政企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重大改革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及主要改革举措,认真研究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制定每季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推进时限节点,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全面盘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

(三)成立西部职教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探索实施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改革创新西部职教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行机制,发挥联合体平台作用,将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实体整合捆绑发展,通过市场化运行,探索开展二级学院建设、技能人才供给、职业技能培训、人才校企流动、职教活动承办、物业后勤管理、发展战略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等具体经营活动,为西部职教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出台激励政策提供动力

1.为进一步推进西部职教基地发展,助推人才培养,正修订职教24条并形成《关于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建设的若干激励政策》,新修订的激励政策突出了产教融合的激励,重点在支持院校与在永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共建设产业学院、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目前《关于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建设的若干激励政策》正在征求各相关部门及院校的意见。

2.出台了《西部职教基地共享优质师资管理办法(试行)》,成功建立优质师资共享网络平台,目前已有院校、行业、企业共计1749名优质师进入平台。同时,每年从院校选派100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聘任6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深度实现了产业、职教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五)推动产教融合,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积极培育在永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2022年以来共确定30家企业列入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其中我区重庆市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普天永惠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企业个数是除主城区外纳入企业个数最多的区县。入库企业将按要求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经过至少1年的建设培育期后,由市级部门根据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和评价办法进行认定,并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产教融合高度和深度

鼓励企业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项目形式给院校科研团队,企业与职业院校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关解决行业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参与制定人培方案,指导学校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企业派遣技术专家走进学校,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为长城汽车提供生产车间技术改进项目6

(七)建设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

积极推进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已经正式立项,并由市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推进产教融合。依托西部职教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实体运行职教集团,推进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融合发展。探索开展人力资源供给、职业技能培训等市场服务,深度参与和引导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依托数字高新建设,高规格打造西部职教基地大数据平台,建立校企供需网络对接机制,实现职教激励政策线上办理,推进西部职教基地网络化发展;联合政、校、企三方,建设一批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校企实践中心推动龙头企业与职教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力争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依托西部地区职教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组建一批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继续推进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建设。充分利用好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这一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的优势,由永川区高新区主导建立高质量产教融合区域平台,整合永川区内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个人等资源,提供生源、岗位、科技研发等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项目对接等功能组织有关区级部门、在永院校和企业,建立西部职教基地联教联合体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粘合剂作用,鼓励院校、企业、行业、部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共建设二级的学院、共建设实训基地、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将校企合作做实做细,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助力我区打造产教融合型示范城市。

(三)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培训训中心。依托西部职教基地院校聚集及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资源优势,将西部职教基地职业院校培训资源、园区企业培训资源与西部职教基地运营公司实体化运行深度融合。由西部职教基地运营公司牵头组建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培训中心,各职业院校和园区企业的实训基地为专业实训基地,承接对应培训业务,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多元主体格局,提升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培训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需求,帮助院校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助力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积极争取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实训基地项目,目前,市发改委已将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报到国家发改委,力争早日建成西部职教基地公共实训基地,

(五)搭建一体化智能化应用平台。依托智永高新、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西部职教基地数字化平台丰富平台功能,及时发布产教融合政策、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产教融合项目、企业技术需求等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直达和供需的精准匹配。集成师资共享、课程共享和实训场地共享等功能,实现各类资源共享搭建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在产教联合体内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虚拟教研室,全面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搭建技能学分数字银行服务平台,在产教联合体内试点开展培训学习成果互认、学分互换,以数字赋能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六)加强产教联合体智慧管理系统运用。加强多元数据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与评价,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数据可视化驾驶舱,实现产教联合体重要数据在线呈现、关键指标动态分析,准确反映产教联合体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发挥产教联合体科技创新优势,积极布局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及时将智慧化成果转化为数字生活红利,促进产教联合体更好地凝聚育人合力、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

此复函已经盛逵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4515


  人:杨勇

联系电话:49893818

邮政编码:4021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