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9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王炳森委员:
《加快建设西部软件应用人才工厂》(第163-099号)收悉。对此提案高新区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政协提案交办会和办理会,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经高新区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部职教基地现有大中专院校17所,在校生人数18.5万。其中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等10余所院校设立了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人,占全区职教学生总数的12.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与普天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大数据产业园共建云谷产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有在校生3000余人。
另外组建有全国首个大数据人才培养联盟、智慧新零售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等协作平台12个,联盟成员院校和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公共实训基地3个,近4年支持职业院校增设智能装备、大数据等专业51个;2020年9月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建成投用,学校开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为永川建设西部软件应用人才工厂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支撑。一是全区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1条”、“大数据20条”、“数字文创17条”、“职教24条”等政策,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保姆式”服务机制吸引高水平人才在永川创业落户。二是2020年以来,我区先后印发了《永川区人才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人才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永川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永人组〔2023〕3号)、《永川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等文件。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筹集并投用公(廉)租房13118套。通过新建配建、公租房配套升级、存量房改造升级等方式多方筹集人才公寓房源1927套。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共12个,5052套。有效解决了产业园区、职业院校、进城务工、来永工作、新就业青年人才、大学毕业生等新市民、新青年“租房难、租房贵”问题,圆了“安居梦”。三是设立永川数字经济市场,为数字经济赋能。2023年,市人力社保局同意我区设立重庆数字经济市永川市场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人才工作站,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我区软件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提供全周期服务,全年培育大数据智能化等数字经济人才2880人,其中软件信息领域806人。
(二)强化园校企合作。一是定期召开数字文创科技影视产业人才专题座谈会,深入推进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与达瓦等数字企业、湖北恩施学院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强化数字行业人才培养,为学生和产业人才在实习实训和就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依托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拓展川渝两地院校132所,聚集相关企业400余家,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48个,建成公共实训基地2万平方米,每年培养输送大数据产业人才3.2万名。二是通过人才联盟搭建桥梁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学院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涵盖与园区产业相匹配的服务外包、人工智能物联网及自动驾驶、数字文创等领域。通过实训基地每年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产业人才超5500余名,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超过3000余人,目前存留在永人员累计超过1500人,人才留用率超过50%。三是强化软件人才培训力度。目前,“重庆云谷”培训学校已完成全国首期数字化管理师培训50人,其中49人顺利通过培训合格证考核,34人通过全国数字化管理师(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建成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形成全国唯一“大数据产业园+职教园”的创新“双园制”工作站模式,数字经济人才超过3000余人,引进高端人才30余人。
(三)强化就业服务。一是多渠道开展软件应用人才就业帮扶。依托“重庆云谷”大数据产业园,广泛征集园区数字经济企业用工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软件人才进行“一对一”现场匹配,并开展“1131”就业帮扶。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促进软件人才就近就地留永就业。二是开展数字经济企业专场招聘活动。深入园区和高校,针对性提供数字经济企业岗位需求,充分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促进现场“面对面”洽谈,同时开展企业宣讲和岗位推介,让广大软件人才了解永川的企业,选择留永就业。三是针对性开展职业指导。组织“职业指导进高校”系列活动,为软件专业及其他专业高校毕业生围绕就业准备、职业选择、思想心理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职业指导和建议,引导毕业生明确职业需求,找准个人定位。2024年,联合重庆文理学院、城市科技学院共同开展职业指导活动2场,通过职业指导讲座,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重塑择业观念。四是先后引入科大讯飞、百度、阿里巴巴、中关村、达瓦、爱奇艺等重大企业项目,聘请企业领军人才担任导师,以项目制培养人才,将产教协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外,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已布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14个,入驻中小微创业项目270个,累计孵化企业292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460余人。
(四)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一是加快和支撑区内产教协同发展。会同大数据产业园,以人才联盟建设为抓手,与网易、达瓦、中关村、华为、百度等十余家企业联合搭建了永川网易数字美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本科)就业实践永川基地、人才创新服务平台、大数据处理工具平台、瑞云工作站等十余个基地平台,集聚西部职教基地及川渝两地院校132所,相关企业400余家,开展合作项目141个,培育及储备数字经济相关人才3万余人。二是兑现各类优惠政策,逐步建成软件人才工厂。深入开发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企业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搭建高校就业见习平台,增加数字经济见习岗位,促进在永职业院校学生就地见习、留永就业。2023年,为大数据产业园企业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000余个,吸引1167名学生到岗见习,发放就业见习补贴571.3万元,积极促进在永职业院校学生留永就业,逐步建成西部软件应用人才工厂。三是积极参加各类数字影像技能大赛,增强软件人才从业能力。区人力社保局会同大数据产业园,联合达瓦教育、中关村智酷、爱奇艺等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数字经济技能大赛,主要包含大数据、动画设计、虚拟影视、数字文创、计算机、互联网等专业,通过参加全国范围内数字影像相关行业技能大赛、“巴蜀工匠”杯重庆市虚拟现实工程技术技能大赛等活动,锻炼和培育数字经济人才1000余人,输送至企业500人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支持扩容提质,扩大数字专业人才基数。一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新传媒平台,大力宣传西部职教基地数字类专业,积极对接市教委,向在永院校数字类专业争取更多招生指标,支持在永院校招收更多数字类专业学生。二是积极对接科大讯飞、普天等数字行业龙头企业,与在永院校更广泛的开展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订单班共建,培养更多数字行业专业人才。
(二)加强院校的数字化建设。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应不断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强院校教学设备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硬件设备、办公软件到老师教学、学生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并开发数字化职业教育课程;加强教师职工的数字化教学意识与觉悟,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知识与动手能力,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当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产教科融合,让科技为教育赋能。当前,不论是校企合作还是产教融合,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与产业数字化发展相结合,将学校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而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更要重视产业、企业需求的导向作用,致力培养出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人才。
(四)加强职教师资人才建设。发挥西部职教基地建设优势,继续支持在永院校扩大规模、提档升级,进一步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规范人才教育培训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从企业、院校优质技术人员和师资中开展产业教授评选,鼓励院校立足永川经济社会发展开设有关专业,为永川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重大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孵化器以及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创业团队等落地永川实施更大力度的奖励,对相关机构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大型交流活动实施补贴,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
此复函已经盛逵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5月15日
联 系 人:邓 平
联系电话:18996963370
邮政编码: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