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48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48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永文旅函〔2024〕50号
民进永川区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永川川剧文化名片的提案》(第163-148号)收悉。经与区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情况
我委一直坚持持续有力开展川剧保护传承工作,保护传承基地原永川川剧团成立于1950年,至今有70余年历史,是重庆市现存仅有的三个川剧院团之一,2013年起我委联合教委开展“川剧进校园”授课实验基地,至今扩展了实验小学、上游小学、等中小学校,又以区文化馆“非遗项目”为依托,开展民间社会团体参与川剧传承等。
(一)以加强川剧艺术的理论研究工作。
在每季度开展川剧艺术研究专委会,由行业内有经验的川剧退休老艺术家、专家组成,对川剧传统经典剧目如何传承、演绎提出宝贵意见,指明方向。最终讨论通过的剧目,通过提炼优化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随后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开展“川剧进基层”、“川剧月月演”、“川剧进校园”等活动。
(二)以多渠道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积极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传承保护从“小”抓起。我区把川剧纳入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在萱花小学、渝西艺校、上游小学等学校开设川剧课程。为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川剧,培养更多小戏迷,小观众,在原有每学期250余课时基础上调整到300余课时,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课程采用室内讲授和室外实训相结合教学方式进行,制作川剧视频、PPT课件,丰富授课内容,培养孩子们对川剧的兴趣。
2.充分发挥退休老师作用,做好“老带新”人才培养。在戏剧的传承中,需要在老一辈的指导下,不断培养和教育新人。让戏剧传承不断档。每月开展的“川剧月月演”活动,每年新排练演出剧目20个以上,通过邀请退休川剧老师指导排练,传授表演经验,推动演员学中演、演中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更好地传承川剧艺术。
3.开展艺术交流,参加演艺活动。2020年10月永川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与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签订了“文化艺术交流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5月携精品剧目赴四川遂宁参加“川渝乐翻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渝戏曲交流展演活动;2021年9月邀请自贡、宜宾两城来永共同举办了永川区2021年庆祝国庆戏剧晚会;2023年12月参加中国•大足第三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暨双城“梅花”盛典”。
二、下一步办理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启动传统剧目抢救保护工作。
因永川川剧历史悠久,衍生出了众多优秀剧目,深受当时观众戏迷的喜爱,如八九十年代的《唐宫佳人》、《云雾巴国》、《夺锦楼》等剧目,但因时间过久及剧团老艺术家们退休等原因,剧团缺失了一部分老剧本,导致某些剧目无法得到传承、演出。为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抢救保护,通过向退休老艺术家收集剧本的方式,对收集到的剧本进行整理、汇编、归档,如有需演出的老剧本,邀请老艺术家们进行创作浓缩,并与乐队指挥商讨形成曲谱,最终通过老艺术家们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排练演出,并对演出剧目进行录像保存留档。
(二)积极开展艺术交流,提升专业业务水平。
以自贡、永川两地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战略合作为契机,引进更多城市形成多城市多样化文化艺术交流。积极与泸州、万州、宜宾等城市互动交流,加强川剧院团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互派优秀人才参加对方的艺术展演和普及活动、互派业务骨干参加对方承办的短期培训和驻场学习等形式,加强人才的交流培养,形成人才交流互动、加强学术交流、演艺市场互动等合作。同时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编剧人才,充实和壮大编剧人才队伍,提高编剧质量和水平,解决目前演职人员不足等情况。
(三)创新发展思路,扩大川剧影响力。
着力加强川剧创新,扩大川剧影响力。2023年永川城市形象主题歌《永在川上》开场一段川剧讲白,以及2024年永川区春晚戏歌节目《恋·永川》,表明川剧这种艺术形式可多场景、多领域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川剧互联网+模式,搭建新媒体展示与服务平台,在“川剧进校园”、“川剧进基层”、“川剧月月演”等活动中,收集展演视频,将精彩瞬间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川剧艺术的熏陶。
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