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应急管理局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468号提案的复函
永川应急〔2023〕4号
重庆市永川区应急管理局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468号
提案的复函
民建永川区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提案》(第162-468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机构改革后,我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方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防“较大灾害”为目标,以“四大体系建设”为主线,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抓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三级应急管理行政体系
构建纵向到底的综合性应急行政管理体系,横向到边的专业性应急行政管理部门内设机构。
(一)区级部门应急管理行政体系建设情况。
1.区应急局。
永川区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9年1月份启动,2019年5月份全面完成。一是永川委办2019-64号文件,明确了区应急管理局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职能配置与市应急管理局总体一致,内设机构11个。局机关行政编制23名,1正4副,科级领导职数11名。二是永委编委2019-61号文件,明确了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区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12350举报投诉中心)的职能配置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基本一致,为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6个机构,事业编制38名,设1正3副,内设机构领导职数6名。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支队,正科级,公益一类, 事业编制12名,1正1副。
2.区级部门。
按照“三个必须”要求,推动各区级部门设立专兼职应急管理机构,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经信、教育、建设、交通、农业、商务、民政、城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能源、林业、规划自然资源、气象等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区级部门均设置了应急管理科室,做到了应急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二)镇街应急办应急管理行政体系建设情况。
积极推进镇街、产业促进中心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编制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指导意见,使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清晰规范,编制人员配备到位,装备设施规范。目前,镇街、产业促进中心应急办已全部组建完毕,运转正常。
(三)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加强村(社区)应急管理员、社区网格员建设,村(社区)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和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社区安全应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体系建设,构建“区级—片区级—镇街级—社区(小区)级”四级救援队伍体系
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全覆盖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是完善我区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实要求,按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建在城区园区、政府专职综合救援队建在片区、社区应急救援站建在小区(网格)“的总体思路,在依托已建的隧道抢险救援队、矿山救护队、危化品救援队等6支专业救援队伍和卫生医疗、电力、燃气等9支专业应急保障队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区应急、消防救援力量和资源,构建以消防队伍为主体,一专多能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一)区级应急救援队伍。
1.区消防救援支队。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要求,区消防救援支队进一步加强对下辖4个应急救援站的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配齐执勤人员, 充分结合智慧消防建设成果,深度融合“孪生城市”资源,构建消防大数据实战指挥平台,智能化调度指挥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时,按照《灭火救援分级和力量编成规定》和辖区划分方案,科学高效调派救援力量,实现事故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
2.区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队。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永川保安公司组建了总人数为50人的区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队,作为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常备队伍。形成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功能互补、协同作战”的救援机制。
(二)地方专业性救援队伍建在农村片区。
永川区组建了65人的地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按照“辐射半径15公里5—15分钟到达救援地”的原则,划片区派驻到大安街道、来苏镇、红炉镇、三教镇、板桥镇、仙龙镇、松溉镇、板桥镇,负责农村地区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打造7支“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区域火灾扑救、森林灭火、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任务。建成后,松溉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松溉镇、朱沱镇、何埂镇、港桥工业园区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仙龙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仙龙镇、吉安镇、五间镇、卫星湖街道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来苏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来苏镇、青峰镇、宝峰镇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红炉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红炉镇、双石镇、永荣镇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三教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三教镇、三教工业园区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大安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大安街道、金龙镇、临江镇、陈食街道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板桥片区应急救援队负责板桥镇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任务。
(三)镇街级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减灾委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紧急通知》(渝安办〔2020〕23号)的要求,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数不少于15人,一般镇街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重点镇街专职人员不低于10人,积极推动我区23各镇街组建调整镇街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各镇街已建立了50-10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兼职)。
(四)群众性救援队伍建在社区小区。
按照“贴近居民、反应快捷、联防联治”的思路,在城区的物管小区按照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设立物管小区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应急人员由物业公司人员担任;对没有物管公司的民宅区域,按照社区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由各街道以救援时间5分钟内到达或以500米为救援半径划分网格建立392个社区、物管小区应急救援站,,人员由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综治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等人员兼职。城区外的镇街在各社区设立应急救援站,人员由社区治安巡逻队员、保安员、社区工作人员、综治网格管理员、社区民警等人员兼职。全区共投资194万元,建成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338个。
三、强化装备配备、增强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一)完善救援装备体系建设。严格按照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指导目录》要求,结合全区自然灾害救援工作实际,配备区综合应急救援队装备,确保队伍持续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人员不足、装备配备不够等突出问题。将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建设、装备采购、工作经费及队员的工资福利、伤残抚恤、医疗保险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配齐配强灭火、侦查、搜救、救生等专业救援装备。分类别配备森林扑火装备、防汛救援装备、地质灾害救援装备等,充分保障出警快速、抢险及时,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完成期限:6月30日)
(二)强化队伍训练,提升队员素质。一是严格按照《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大纲》组织开展训练工作,按季度开展队员业务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报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办公会。强化训练、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成绩连续3个季度排名后三位的,予以清退。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在积极配合属地镇街开展应急演练的同时,组织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参加四川省泸州市举办的防汛联合演练,增强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应急抢险能力和业务水平。(完成期限:6月30日)
四、“系统数字集成”提升应急指挥救援实战能力
(一)建立健全“数字”支撑能力。数据资源整合了区委政法委平安综治云平台及视频会议系统,区城市管理局化粪池安全监控系统、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区林业局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区教委校车实时监控系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视频监控系统,民爆仓库、烟花爆竹仓库、二级配送库视频监控系统,非煤矿山企业视频监控系统等,视频数据13972个、监测设备3256个。利用“小鱼易连”、华为视频会议系统、“雪亮工程”,配备5G布控球、“和对讲”、无人机等新装备,整合到信息化平台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
(二)加强应急资源“数字”储备能力。灾害救援是一项急难险重的复杂任务,要实施快速高效救援,需要快速集结多方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准确掌握地理环境、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多方协作的指挥体系。已更新区级应急预案20个,录入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区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医疗、交通、公安、供电、燃气、通信等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对中心城区已建成的121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电子地图标注;市、区两级各行业领域专家库数据信息;市、区、镇三级物资库常备救援装备、救灾物资等基础数据。
五、应急管理工作今后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引领应急管理工作。
当前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各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过程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运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通信与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我区应急管理综合系统平台建设,整合监测监控数据资源,实现智能化辅助决策、信息化统筹资源、科学化指挥调度。
(二)强化宣传演练工作,提高全民应急素质。
一是积极拓展宣传阵地。除加强各单位自身固有阵地宣传栏之外,整合公共场所广告视屏宣传平台、楼宇视频广告网络等资源,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平台,大力宣传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信息。二是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联合演练,加大全区应急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应急能力及水平。
此复函已经刘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5月23日
联 系 人:叶青
联系电话:61133000
邮政编码:402160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督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