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5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5-30

刘仲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让工程师成为永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的提案》(第162-057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政协提案办理会,召集有关同志专题研究。经我委与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一起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永川人才现状

(一)完善人才配套优惠政策。近年来,永川区紧扣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和职教发展,先后出台了“永川英才16条”、“大数据20条”、“青年人才若干支持措施10条”、“职教24条”等激励政策,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职教院校引进急需紧缺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以全区13条产业链为重点,建立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力度。2022年,全区引进市外本科及以上人才2125人,其中,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62人,在永院校2022年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448人,其中博士28人,为永川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二)搭建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加强重点产业人才供需研判,加快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精准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共建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区内职教资源和高技能人才资源,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建成国家级高技能培训基地3个,市级高技能培训基地5个,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首席大师工作室3个。充分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每年培养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有力地推动了永川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升级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全面落实25项人才服务事项,将各部门人才服务事项纳入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办理落实,全力打造永川英才服务港。2022年以来,“一站式”服务平台受理职称评审、交通服务、子女入学等860人次。二是开通“96008”人才服务专线,为人才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负责受理并转办人才服务事项、及时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提升人才获得感。三是全面兑现人才服务优惠政策。深入实施《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和《永川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办法》,全区现有重庆英才A卡48人,重庆英才B卡633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约2300万。

(四)塑造高层次人才标杆。一是积极争取区内人才入选“重庆英才”和“鸿雁计划”。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入选“重庆英才”50人,“鸿雁计划”8人。其中,涂天华、赵立军入选卓越工程师领域,陈应会入选高技能领军人才;二是积极推动区内优秀人才参评获奖。截至目前,我区陈波获“最美巴渝工匠”、陈志军获重庆技能大师、何涛等6人获重庆技术能手、唐博等15人获重庆青年技能之星称号。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永川高新区将认真贯彻“2235”战略部署,继续加强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培养,全力打造“产教职创”融合发展,建成卓越工程师之城,让工程师成为永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完善职教体系,实现前后衔接。重点借助生源和就业两头都在永川区内的独特优势,举办1所职业本科大学,打通“中高职”学生的上升通道,既可拉动中高职招生规模,又能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需求。

(二)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低共进。在稳定当前大量普通班、培养大批产业工人的基础上,借鉴浙江台州等地成功经验,按照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探索开设一大批小规模的“精英班”,加快培养一批适应高端、新兴产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能很快成长为工程师,为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三)形成互动格局,实现上下联合。网络时代深刻改变世界格局、疫情发展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两者“碰头”叠加既给传统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也给教育创新提供难得机遇。永川可借助区内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产业优势,采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把西部职教基地搬到线上,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共生,用线上的“云课堂”“云培训”等共享优势,不仅可消除线下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且可消除因产权、人权、事权、财权带来的资源分割局面。

(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内外并举。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依托西部职教基地平台,整合区内外、市内外、国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开辟和占领内外两个市场,实现内外并举,融入新发展格局。

(五)优化政策激励,实现左右互动。修改“职教24条”,减少或取消普适性、规模性奖励,改为分类、分层、分量精准刺激,促进“学区与园区”“专业与产业”“招生与招工”高效对接,提高“产城职创”融合度,实现左右互动。

西部职教基地把成就工程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把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作为建设“成就工程师之城”的新路径,从而让工程师成为永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此复函已经盛逵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5月30日


联 系 人:罗家发

联系电话:13667637778

邮政编码:4021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