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92号提案的复函
邓怀永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的提案》(第162-09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们对永川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过去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化。投资约13亿元,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0余所,新增小学学位14040个,初中学位7200个,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优化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构,优化整合中小学20所,撤并村小55所,12所中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坚持优质均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超额完成五年薄改规划,投资3.66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21所(含村小教学点),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9所,初中寄宿制比例达100%,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486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投入资金2.2亿元,校舍建设18所学校6.3万㎡,运动场建设18所学校7.3万㎡,购置仪器设备4500万元。2017年以来,新增教育用地33.7万㎡,新增校舍33.7万㎡,运动场15.3㎡。启动护眼工程,88所学校1605间教室更换19260盏护眼灯,实现光环境智能升级,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你提出关于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的提案,我们高度重视,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我们将有序推进。
一、关于增加村镇就业岗位的问题
2022年,我区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泸永江区域优质茶叶示范区启动建设,“永川秀芽”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仙龙镇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何埂镇狮子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常晓勇区长在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落实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狠抓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城市功能提升,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通盘考虑、一体谋划下,我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留住更多的父母和孩子。
二、关于加大村镇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投入问题
2022年,区教委大力实施智慧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搭建完成智慧教育云整体架构,建成资源服务应用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城乡互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开展“一师一优课”、微课大赛等9000余节。一是教育配置有提升。完成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二期建设,为88所学校1605间教室更换19260盏护眼灯,通过传感器汇聚物联网,实时在线监测光环境,并部署区校两级信息监测平台,实现光环境智能升级,护眼工程受到市教委、兄弟区县一致好评。投入资金1650万元,开展文昌中学、文昌路红旗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资金398.8万元,配置多媒体交互教学一体机222台;投入资金981.7万元,购置计算机2727台。二是智慧赋能有发展。实施智慧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搭建完成智慧教育云整体架构,建成资源服务应用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城乡互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开展“一师一优课”、微课大赛等9000余节,上游小学、万寿小学等10所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信息技术课题。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区域部署,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课后服务板块落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推进“校园健康一体化平台”全面上线,整合每日晨午检、疫情防控、学生体检三大版块内容,建立了为学生终身服务的体质监测和分析系统,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以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重庆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接和试点应用为契机,把数字教育落地落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建立完善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发展新机制。持续对永川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及优化,智慧教学应用系统、智慧幼教、心育、评价、党建系统等一批具备区域特色的应用系统将落地部署。继续营造“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良好氛围。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发挥智慧教育融合应用试点学校(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整区推进智慧教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的教师、学校中发现、遴选、提炼富有个性特色案例成果,树立永川品牌。
三、关于加强村镇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出生率等问题影响农村学校生源,我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总体超编,教师年龄普遍偏大,音、体、美、英语、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2022年我区农村小规模学校24所,在编教师580人,实际在岗510人,其中70人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到城区等学校交流学习。
为有效提升城乡教师师资配置,2023年,区教委将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印发《永川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均衡配置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深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交流比例达到应交流总数10%。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各种渠道引进的优秀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同时,聚焦乡村薄弱学校,建立“1+N”协同发展机制。采取分片定点的方式开展送课下乡、片区开放周活动及专题研究等,引领乡村薄弱学校协同发展。
四、关于组建互助帮扶联盟的问题
一是学区内开展交流。学区交流主要以小学为主,以教管中心为单位的学区内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学区内学校间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逐步实现均衡配置。同时,探索富余学科教师培训转岗制度,实施中心校教师特别是紧缺学科教师到村小和其他学校任教,缓解部分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二是组建办学联盟。全区小学分为红旗小学、汇龙小学等8个教研片区,中学分为永川中学、北山中学等4个教研片区,共计12个教研片区,采取“城镇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片区帮扶的方式,组建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联盟,每一所相对优质学校都要捆绑至少一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发展,每一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都至少有一所相对优质学校捆绑帮扶,实行校校牵手、强弱结对,捆绑考核、联动发展。片区内学校间通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双向置岗交流,实现联盟内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是一体化交流管理。一体化学校管理实行两所或多所学校一个法人代表、一套管理班子,教师编制在不同学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统一考核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优质管理资源、优质教师资源均衡共享。一体化管理主要以强校带弱校,两所或多所学校捆绑发展、捆绑考核管理。至今共有永川中学、何埂初中、红旗小学、上游小学、永和小学等5组一体化办学,共12所城乡学校。
四是城乡间交流互动。城乡交流是根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干部教师队伍均衡配置需要,采取城区优质学校、中心镇学校、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三级互动的形式进行,强化培养交流机制,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和师资水平。组织选拔城镇学校校长、书记、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书记、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学习锻炼。同时积极引导城镇学校优秀干部和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质师资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12日
联 系 人:曾国栋
联系电话:023-49818559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