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198号提案的复函
彭刚、吕引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职教育质量管理的提案》(第161-198号)收悉。经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我区中职学校有8所,在校生人数达4.2万人。4所公办学校均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其中2所为市级高水平学校,3所为市级“双优”建设学校。民办4所,均为市级达标学校。近年来,我区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办学质量,西部职教基地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正如您调研的情况一样,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永川中职教育还存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师资紧张而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还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提升中职学校形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中职育人质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政课的育德功能,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遵纪守法、爱党爱国、团结互助、奋力拼搏、爱岗敬业精神。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强化中职学生公约教育,突出培育“工匠精神”。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有效落实“岗课赛证”,通过“以德修身、以智启慧、以体强志、以美润心、以劳塑技”,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加强中职学生实施动态考核的综合素质评价,将文化课、专业课、体质、德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综合评价,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作为学生毕业、就业、入伍的依据,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二)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严格管理学生行为习惯,重视学生思想教育,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加强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让学生在专业之外,培养一项特长、一个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坚持常规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把教学诊断贯穿于常规教学当中。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极大提高学生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实效。组织辖区中职学校参加市级教学研讨会,通过质量抽测、专业能力检测,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提升全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打通升学就业渠道,提高职教学生竞争力
打通就业升学渠道。按照重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总体思路,探索西部职教基地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鼓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开展“3+2”分段人才培养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生6000余人。加强中高职融合,畅通中职学生的升学渠道,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让中职学生升学有渠道,升学有希望。
拓宽就业创业通道。通过实施就业补贴、招工补贴、租房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鼓励职教学生到本地企业和园区实习、就业、创业,引导企业面向职教学生招工。认真落实《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实施创新创业平台引领计划、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工商登记制度,降低学生创新创业门槛,加大融资支持措施力度等,全方位拓宽就业创业通道。
三、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学校提质培优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体制机制、资金编制、教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给予中职学校大力支持,推动西部职教基地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西部职教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每半年召开市区联席会,研究专项工作,协调有关问题。建立校地共建、校企对接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院校发展的各类问题。发挥永川高新区平台优势,设立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与高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大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中职学生职业技能。
(二)激励政策提供动力。修订“职教24条”等扶持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加快发展。坚持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鼓励院校每年开展校际合作,贯通培养人才,大大提高职业教育学生质量。牵头成立西部职教集团,鼓励院校“走出去”,与北京、四川等地开展职教集团共建、优质师资共培、产教融合互助。举办西部职业教育高峰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
(三)推动“双优”学校建设。指导经贸校、职教中心、农机校深化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加大对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争取“双优”建设通过“三年验收”再上新台阶。
(四)深化提质培优行动。在2021年度职教中心和经贸校第一年建设任务完成率98%以上,市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达100余项基础上,今年重点发挥永川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深化“三教”改革、师生技能大赛、“1+X”证书试点、课题研究等工作,推动职业教育内强筋骨,外树形象,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人才培养品牌
提高产教融合质量。围绕产业优专业。加强学校专业管理,对接永川汽车与智造产业集群,构建汽车与智能制造专业群。督促各中职学校严格按照市教委要求执行专业教学标准,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专业搭平台。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永川区牵头建立泸永江荣四地实习实训基地优质资源信息库,筛选优质企业33家、职业院校15所,计划今年为19887名学生提供不同专业的实习实训机会。围绕平台聚产业。以平台建设为引擎,将职教优势转化产业集聚优势。继续做好长城汽车、东鹏陶瓷、雅迪电动车等百亿级龙头企业的人才培训配套服务,为逐步形成200亿级中德智能产业园提供人才保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中职学校与长城汽车(永川)等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产教联盟,校企共同修订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形成需求共研、标准共商、方案共订、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文化互融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打造人才培养品牌。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建设。深化3个学校的市级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加大市级中职骨干专业、市级紧缺骨干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支持中职学校申报市级优质专业、特色专业、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加大对师生技能大赛的支持和奖励力度,推动技能大赛实现新突破。
五、强化师资保障措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通过“内培外引”,积极培育市级、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思政课程团队,引进、培养教学名师、专业(群)带头人、技能大师等,每年定期组织全区中职教师一起备课、磨课、讲课、说课、赛课等,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搭建师资培训交流平台。努力争取市教委支持,增加西部职教基地职业院校教师国培、市培的项目和人数,将中职教师培训纳入永川区教育系统教师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中职教师参加培训。推动优质师资共享平台落地落实,为1749名院校和企业专业人才拓展校际共享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鼓励企业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上课,把先进的企业理念、生产过程带进课堂;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了解行业动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将成立永川区职业院校专业大类和公共基础课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为职教师生搭建教学、教研、课题、技能大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队伍。在培养和挖掘技术能手、“永川工匠”等方面加大力度;督促指导中职学校落实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健全优化“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和标准;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中职教育教师培训提供保障。
加大职教宣传力度。以学习宣传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契机,采取集中宣讲、主题讨论、知识竞赛、比赛征文等方式,借助电视台、广播、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加大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发展、办学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区教委组织辖区中职学校精心策划制作中职学校专题宣传片,统一印制中职教育宣传资料,提高初中教师、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今年五月中旬组织中职学校到初中学校开展集中宣传,精心挑选学校优秀宣讲员为学校师生宣讲永川中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取得成绩和亮点,增强职教吸引力。结合每年的“川渝职业教育活动周暨西部职教论坛”,加强对永川技能大师、“永川工匠”等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加强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为题的宣传。通过多渠道、广范围、立体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及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都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切实改变社会长期以来对中职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参与中职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加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西部职教基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品牌。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5 月12 日
联 系 人:邵慧平
联系电话:18623130664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