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21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18

吴治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职业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61-213号)收悉。感谢您对西部职教基地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职教发展现状

(一)职教规模领先。永川区现有大中专院校17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职5所、中职8所、其他职教院校2所(其中:国家级示范中职4所、市级骨干高职1所,立项市级双高院校4所、优质高职3所、优质中职3所、高水平中职2所)。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在校学生16.3万人,且正以每年1万人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教职工9311人,其中博士500人、硕士2915人。开设本科、专科、中职共16个大类237个专业,职教规模在重庆各区县保持领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二)质效水平较高。拥有国家级示范中职4所、市级骨干高职1所,立项市级双高院校”4所、优质高职3所、优质中职3所、高水平中职2所。拥有国家示范(特色)专业22个、精品课程15门、教学资源库1个,拥有市级一流(特色)专业51个、精品课程56门,入选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6个。依托职业院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发展平台43个。

()职教贡献显著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模式获得教育部肯定。职教助力城市扩张,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依托职业院校迁建拉动、增加人气,职教相关人口占永川城区人口比例超25%,助推永川自2018年起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职教每年师生消费、产教融合、教学及校园建设等增加值近30亿元,对全区GDP的贡献率2.68%。职教助力招商引资引智,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96人,丰富的技能人才吸引了长城、雅迪、东鹏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产教融合发展。永川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作用,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大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设有90个订单班和中国特色学徒制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量已突破1300个;近3支持职业院校增设智能装备、大数据等专业45个,对接重庆市重点产业的学生占比达85%以上,围绕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院校教师到企业时间锻炼,现有双师型教师2079人。

(二)大力开展双创活动。充分发挥职教院校智力优势,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平台50个,深化产业+科技+职教+金融创新创业模式,打造永创会双创品牌,开展永川区第六届创新创业节、创业星物种·永创汇新智慧城市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和路演。建成开街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近年来,在永高校转化落地科研成果40余项,累计收益4000余万元。永川双创工作2020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

()优化职教发展生态。永川区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支持院校提质发展,全力营造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生态,先后出台职教激励政策24共享优质师资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从院校扩容提质和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鼓励政策,全力构建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的良好职教生态。2021年由高新区牵头搭建和管理的师资共享网络平台已正式建成投用,1749名来自院校的优质教师,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技能大师,行业、社团等组织机构的专家人才成功通过选拔入库每年从院校选派100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聘任6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深度实现产业、职教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采纳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紧扣“2235”总体发展思路,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提质扩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永川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摇篮。

(一)提高职业教育支撑能力。下一步我委将围绕产业需求建设职教专业,加大职教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需求的契合力度,引导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与职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对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创新开展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加大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更好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我区产业发展

(二)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区人社局大力支持在永各职业院校和单位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分别在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成3个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工种涉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修、电工、工程测绘、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发展实用性高技能人才。计划十三五间,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市级大师工作室6个。全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达到6个,大师工作室达到8个,进一步提升全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并培养一批具有敬业、精业、专业,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追求进步的自觉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精工细作、坚守传承的高质量创新型技能人才。

(三)发挥职业教育优势。采取校地共建管理模式,鼓励西部职教基地内更多院校与区内镇街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等方式,围绕当前我区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开展人才培养和智力扶持,在创新创业、技术帮助等方面发挥职教优势,帮助相对贫困家庭的职教学生。加强子代教育,重视教育的重要性,以防止贫困在子代的延续来切断代际性到长期贫困,通过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吸引贫困家庭中的适龄青少年就学,降低贫困学生群体再次落入贫穷窠臼的可能性。

(四)探索专业支撑产业增收模式。鼓励需求导向的点穴式技术培训,根据贫困学生实际需求,精准开展面对用工岗位导向的就业技术训练,持续着力于提高学生脱贫致富的自身素质与基本技能,稳定贫困学生群体就业,使其持续获得脱贫之技并走上稳定脱贫之路。针对残障人员,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开设中医保健按摩等技能培训,为残障人员解决就业和稳定收入。

此复函已经盛逵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513

    人:廖荣娇

联系电话:023-49664567

邮政编码:4021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