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五次会议第258号提案的复函
汤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培育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提案》(第258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立于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从事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类型。截至目前,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3524个,其中专业种养大户1268个,家庭农场1075家,农民合作社1097个,农业龙头企业8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激发了我区农业的发展活力,但融资难、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困扰我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区将进一步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工作。
一、从产业入手,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
一是茶叶产业。2020年,全区茶叶总面积达10.54万亩,总产量达8086吨,增6.1 %,总产值9.1亿元、增10.8%。其中:名茶产量880吨,优质茶产量3500吨,大宗茶3706吨。二是食用菌产业。食用菌栽培1.4亿袋,增长3.7%,总产量7.1万吨,增长4.4%,总产值8.2亿元,增长4.5%。永川食用菌产业以生产秀珍菇、香菇、双孢菇、茶树菇为主,竹荪、猴头菇、木耳、平菇、金针菇、鸡腿菇、银耳、大球盖菇等品种为补充。永川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建成标准化的生产企业20余家。三是永川豆豉。永川豆豉年产量2.2万吨,年产值1.7亿元;精深加工产品1.1万吨,年产值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约2.9亿元。全区现有豆豉加工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豆豉加工企业6家。四是花椒产业。花椒种植面积达3.2万亩,增长10.3%,总产量1.6万吨,增长6.7%,产值1.3亿元,增长8.3%。
二、从土地入手,规范引导做好流转管理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风险防控。加强土地流转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租赁农地分级备案制度,流转规模在50亩(含)以下的,由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审查。50-200亩的由区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审签。200亩以上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审签。主要审查项目建设内容、产业发展是否符合规划等。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或现场实地考证,在审查通过后,方可签订全区统一的规范合同。二是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的备案与管理。镇街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认真履行初审职责,在设施农用地备案后要负责监督经营者按照协议约定具体实施农业设施建设,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并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相关手续。区农业农村委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管,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强设施农用地的实施跟踪和利用监管,监督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资金数额,在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按时足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并及时做好设施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台帐管理工作。三是继续强化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实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凡是流转50亩以上、流转规模不足50亩但改变土地现状的,收取一年的租金作为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并纳入在财政开设的专户管理。同时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创新农业保险服务。截至目前,已正式签单7笔,签单金额为3.6万元,面积2670亩。
三、从技能入手,精准对接开展孵化培训
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平台,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2020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42人,积极进行各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全年开展蔬菜、生姜、辣椒等生产加工技术培训20余场次。
四、从融资入手,多管齐下满足贷款需求
一是增大贷款额度。2020年以来,我区通过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开办手机金融超市等,畅通银企沟通,帮助企业获贷。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与市农担公司、农业银行等机构合作开展风险补偿贷款业务,帮助农业企业提高贷款额度。二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撑上“保护伞”。印发《永川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0—2022年)》,精准对接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及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金融业围绕乡村振兴“一带六园多点”重点区域,加强金融支持,鼓励保险资金投入,助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示范平台和样板;推进农业设施和地上种植物登记抵押担保融资,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助农金融产品,积极做好金融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助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是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对入库的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按知识价值分别评定A—E信用等级,无须担保和抵押,享受80-500万元的信用贷款,2020年,全区24家农业企业获得信用贷款4988万元。
五、从帮扶入手,线上线下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全区选派科技特派员52名,分成8个组,分别服务茶叶、水果、花椒、蔬菜、粮油、畜禽、小龙虾、农产品电商等产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线下科技培训65次,线上远程指导28次,解决技术难题84项,发放技术资料、疫情防控等资料3万份,引进示范新品种8个、新技术11项,协助16家企业解决销售问题,在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评估中名列前茅,2021年选派74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六、从生产入手,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从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开始探索,现已成熟运用到水稻、高粱、油菜、茶叶、柑橘等品种社会化服务,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8.8个百分点,解决“谁来种地”难题。二是推动农特产品线上交易。引导阿里巴巴村淘、供销社、邮政、信息服务站等电商企业利用平台渠道整合永川秀芽、永川豆豉、松花皮蛋等100多种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同时邀请重庆电子商务专家组专家来永进行实地培训,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大中专学生等适合培训的人员展开培训宣传,提升电子商务应用率,壮大区域网商群体。
此复函已经赵亚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陈秋语
联系电话:023-49850166
邮政编码: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5月9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督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