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86号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86号建议的复函
何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城区部分主干道逐年分批安装智能喷雾降尘设施的建议》(第8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此开展调研,现将我区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函复如下:
一、我区城区空气质量状况
近年以来,我区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20年,我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4天,同比2019年增加36天,优良率91.26%。在主城都市区中排名第10名,渝西13个区中排名第4名。其中空气质量符合“优”标准的天数达到148天;空气质量符合“良”标准的天数为186天。PM2.5浓度30微克每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率11.8%;O3浓度均值1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减少2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率13.1%。2021年以来,受气象、复工复产等原因影响,空气质量防控压力整体较大。
二、“蓝天”攻坚战开展情况
空气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幸福感,蓝天碧水是永川生态环境局对全区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永川区通过各种措施,采取多种手段,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联防联控输入污染。与周边的内江市、泸州市、荣昌区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厘清防控重点,建立落实联合环评会商、执法监管、应急响应等机制,每月组建联合督导帮扶组,联防联控联治区域间大气污染。二是加密调度攻坚任务。每天每小时精准调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累计走航监测VOC43次,遥感监测尾气2次,无人机巡飞约1000余分钟,发布预警89次,出动人员12000余人,开展专项执法、油品检查80次,检查各类污染点源2800余个,实施降温增湿作业1800余车次,消耗物资约8600余吨,发射火箭弹68枚。三是强化重点污染管控。淘汰更新柴油车425辆,开展机动车排气路检3000辆,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50台。城市道路机扫率保持在80%以上。创建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示范道路各10个(条)。督促理文公司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督促华新参天水泥公司550露天堆场及403堆场完成密封建设,督促嘉峰彩印公司、中美瑞实木门厂、航凌电路板公司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完成20家公共机构食堂、240家餐饮深度治理餐饮油烟,督促4家企业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新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6.6平方公里,达到22.9平方公里。四是提升污染防治能力。争取到大气污染防治资金500余万元,保障“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投入120万元,建成永川区大气网格化监测平台,布点16套红外热成像高空瞭望系统和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为精准治污提供强力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撑。
三、城区现有喷雾降尘设施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从2019年开始,永川区科学谋划,针对重点区域,在城区范围内逐步建设了3套喷淋降尘设施,开展降尘工作。已建3套喷淋降尘设施分别是神女湖喷淋系统、文昌路道路喷淋系统、北山公园雾森系统。系统建成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各类扬尘浓度,改善了城区空气质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资金需求大,体现在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大,以文昌路道路喷淋系统为例,共计700余米,建设投入达120余万,运行维护费用约20万/年。二是系统能耗、水耗大,必须对建设区域水、电进行扩容改造,否则无法正常运行。三是因喷淋导致的群众投诉较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喷淋系统能起到降尘控尘效果,周边区县均在逐年开展建设安装,永川区将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过程中,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一)通过合理科学谋划大气污染防控能力,持续在关键区域建设安装智能喷雾降尘、物理除霾设施。
(二)积极参考周边区县做法,在建设运行资金来源渠道、喷淋方式、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效率,减少投诉,增加喷淋系统和人民群众的亲和力。
(三)将喷淋降尘设施和人居景观打造紧密结合,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将雾化喷淋设施融入公园、小区、休憩坪、公交站、街边景观,商业街,即实现降尘控尘,也实现景观打造,同时在夏季为群众提供清凉。
此复函已经蒋洪林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
2021年4月26日
联 系 人:陈刚
联系电话:02349584705
抄送:区人大人事工委,区政府督查办。
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1年4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