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五次会议第24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8-13

民革永川区委:

提出的《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提案》(第24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好。在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按照各位委员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16)部署要求,结合永川实际,区扶贫办牵头拟定,并广泛征集各单位意见,形成永川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主要核心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村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脱贫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到203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在促进全区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新的政策出台实施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标对表中央、市委政策举措,分类、有序、逐项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稳定兜底救助类政策。落实好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维持脱贫攻坚期间的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政策。研究制定一批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易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级分层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用好用活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落实医疗救助分类资助政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掌握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落实公益性资产管护主体、责任人和管护责任。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用好资产收益。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教育引导,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发挥好村规民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带动。深化财政专项资金五改到户试点,不简单发钱发物和一股了之

三、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推动脱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注重扶贫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制定区、镇街两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力度。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拓展深化消费帮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完善产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层分类培训一批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健全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规范管理用好乡村公益岗位。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谋划建设一批道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网络、能源、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全面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电网和电气化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体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开展五清理一活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千村宜居计划。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新的政策出台实施前,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四、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加强多部门数据比对,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分层分类实施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强化保障性兜底帮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逐步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

()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科学确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合理明确医疗费用救助标准。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间超常规保障措施。

()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按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区、镇街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五、着力乡村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将原5个脱贫村和5个相对滞后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落实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帮扶对口区县(彭水县),按要求继续落实财政支持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将原扶贫工作团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团,进一步充实工作团力量,继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六、加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向乡村振兴倾斜。新的政策出台实施前,保留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新的政策出台实施前,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用好政策性金融资源,继续落实再贷款政策。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逐步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为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创造条件。

()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新编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永川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旅游、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的前提下,全面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

()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发展农业中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适当放宽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招聘)条件;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区管镇用、下沉到村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区负主体责任、镇街和村抓落实、行业部门主管的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建立区领导定点联系乡村振兴区级重点村工作机制。对任务重村,选派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做好考核机制衔接。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点。

此复函已经赵亚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人:陈秋语

联系电话:023-49850166

邮政编码: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59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督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