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复函
B
永文旅函〔2021〕43号
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复函
何祥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让体育运动成为永川靓丽名片的提案》(第290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们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人民的关心支持下,我区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
一是足球名片走向世界。“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长期落户永川并升级为国际A级赛事,已有20余支国家女足队伍前来参赛,其中不乏巴西、美国、英格兰、日本等世界女足强队。目前,该赛事正向着更高知名度、更大影响力迈进。
二是赛事影响不断扩大。永川成功承办了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U19男子橄榄球锦标赛、中国国际壁球精英赛(重庆永川站)暨重庆壁球公开赛、WBO世界拳王争霸赛、中国大中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总决赛等国际国内赛事30余场次,数量、档次、规模居全市前列。
三是产业融合势头强劲。抓好了赛事衍生经济、体育招商引资、“体育+发展”三篇文章,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6号文件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永川区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2016—2025年永川区体育产业发展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永川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启动了黄瓜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马术训练基地和钰荷湾体育休闲健身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已吸引重庆莱茵达女子足球俱乐部入驻永川,与阿里体育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互联网+体育”,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四是设施建设领先渝西。永川在渝西地区较早建成公共体育设施“一场一馆一池”;现城区已建成体育场、游泳馆各1个,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社会足球场24块;镇街建成健身广场15个,健身步道126条,登山步道33条,骑行步道5条,健身路径点432个共3254件,文体中心户310个,社区健身点55个,村级篮球场已全覆盖。体育设施总面积达2589065㎡。制定印发了《关于永川区公共体育设施对公众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永川区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补贴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统一制作公示牌、统一购置公众责任保险,对42个开放情况良好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给予经费补贴。并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督查场馆开放情况,结果作为相关单位考核的指标之一,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率达100%。
五是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建立体育总会、老体协、农体协、大中专体育联合会等社会体育组织29个,组建群众健身团队432 个、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24支,在23个镇街设置了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和老年体育分会。组建了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吸纳我区体育系统、大中专职业院校、中小学校体育专业技术人才745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76人,中级职称84人)。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年坚持开展国家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人/万人。按照“季季有品牌赛事,月月有大型活动,周周有小型群体活动”的要求,坚持定期举办区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民工运动会、社区体育节等群体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健身系列活动、行业体协运动会、社区体育系列比赛、中小学生体育系列比赛、妇女体育系列比赛等。每年组织500人以上大型群体活动10次以上,其余群体活动超过300场次,参与群众达6万人次,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53.03%。
六是竞技体育稳步上升。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设立24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基地学校,运动员规模常年保持在1000人以上,在上级训练单位集训或试训运动员保持在80人左右,成功创建全国足球校园学校7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市级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个,重庆市单项人才培养基础4个,重庆市重点项目学校1个。每年参加重庆市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获得金牌30枚以上、银牌50枚以上、铜牌80枚以上。2019年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获得2金3银1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培养出重庆市第一个青少年女子摔跤全国冠军,多个全国比赛冠军、亚军,区体校连续13年保持重庆市重点区县业余体校称号。永川区加快足球改革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足球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足球发展10条激励机制,目前已兑现激励经费130余万元。
七是体育惠民亮点纷呈。创新推出“体彩大礼包”活动,包内配备羽毛球、篮球等常用体育器材及基层体育活动组织手册,面向全区各镇街、社区、基层老年人体育组织等赠送100余套,培训和开展趣味体育活动400余场次。创新推出“好体育人路边体育课”,设定授课点6个,开展健步走、太极拳、柔力球等讲座年均10场次以上,被评为重庆市群众喜爱的“好体育人”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争做群众身边好体育人”评选表彰工作,涌现出“助人为乐重庆好人”“好体育人”徐开荣等先进人物,《中国体育报》、重庆市级媒体、永川区级媒体共报道“好体育人”为民惠民行动218篇(次)、各级领导批示8次。
您在提案中提出,要规划城市体育符号、打造建筑体育特色、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营造体育运动氛围等意见,有的我们确实还有待加强。我们将加大与区新城建管委、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在预留体育用地、规划体育建筑、城市建设等方面融入更多体育元素。同时,我们将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在旅游景区、城市观光区等领域充分展示体育特色。具体来说,通过未来十年左右的努力,我们基本可以实现您所期待的未来愿景。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6方米,地方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达1-2个;每年承接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3-5个,高水平运动队伍达2-3支,竞技实力进入全市前八位,有运动员参加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并取得名次;体育产业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对GDP贡献度明显增加;永川成为成渝两地足球发展“样板城市”。2030年,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8平方米,地方特色群体活动品牌3个以上;形成5个以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固定性国际国内赛事品牌,培养5支以上高水平运动队伍,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中获得金牌2枚以上,竞技水平位居全市及成渝城市群前列,建成“双城经济圈”体育中心城市、西部足球城、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综合收入实现200亿元。具体而言将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破发展体育经济。培育引进5-8家体育服装、体育设备、体育用品生厂或销售企业,壮大体育产业;探索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资本运作模式,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体育公园、体育场馆、文体旅综合体等;探索创新体育彩票销售、运作模式,销售额进入全市前五。培育好赛事经济,结合重大赛事举办,抓好“借船出海、城市营销”和“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工作,搞好市场开发利用、衍生产品开发等;做好“体育+”大文章,实现体育、旅游、文化的融合共生,全方位提升体育经济贡献值。
第二,提速建设体育设施。按照200万人城市发展目标,新建1个体育中心、1个竞技训练中心、1个恒温游泳(跳水)馆、1个F2赛车场地、1个电子竞技馆,可承接国际国内相关赛事;镇级健身广场全覆盖,镇级公共足球场达到50%,体育公园达到4个,农体中心户全区总量达到近600户、有设施设备的健身点总量达到400个,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8平方米,足球场地达到每万人2块的目标,居渝西、川东地区首位,形成“城区10分钟、农村15分钟”健身圈;成为成渝地区体育竞赛举办“首选地”和体育竞赛中心。
第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发挥体育场馆优势和区位优势,集聚举办渝西、川东区域合作的综合体育竞赛和单项群众赛事,打造成为渝西、川东地区体育赛事中心;每年举办500人以上大型群体活动赛事10场次以上,100人以上中小型群体活动赛事30场次以上,成为川渝城市圈群众体育活动“领头羊”;培育2-3个在重庆乃至全国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增加160-200个,2030年达到每万人35个。
第四,大幅提升竞技实力。建成永川区竞技训练中心,容纳5个以上重点竞技项目入驻训练;对现有竞技体育专业训练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或新建;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专业赛车、专业电子竞技等场馆,确保我区各竞技项目训练场馆数量、规模、功能位居渝西、川东前列;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各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各项目协会、各项目国家队协调沟通,全力提供保障和便利条件,力争1支以上国家队或二线队伍落户永川;与重庆运动技术学院、市级专业体校合作,区政府与市体育局共建2-3支高水平运动队伍;与重庆文理学院及区内其他高校合作,校地共建2支以上高水平运动队伍;积极与成都体院等市内外高校洽谈合作,设立体院永川附属中学或分校;体教“融合发展”,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抓好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培育高水平竞技队伍;改革区体校训练模式,与区内重点中学实现合署办公、合作办学、双头管理;结合“奥运争光计划”,研究确定5个以上重点奥运项目,在资金、人才、场馆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确保实现国际国内大赛有人参赛、有人夺金;竞技水平位居全市及成渝城市群前列。
第五,加快建设足球之城。提档升级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打造成为女子足球“小世界杯”;依托国家女子足球队训练基地,输送2-3名永川籍球员进入国家队;引进社会资本,与区教委合作,建成1个足球训练基地和1所全日制足球学校;外引内联,打造一支中超足球队伍;运用专业策划、专业运作方式和手段,形成辐射主城都市区和“双城经济圈”的足球联赛体系,打造3-5个规模大、级别高、影响广、效益好的足球品牌赛事,建成“西部足球城”。
第六,全力打造赛事品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形成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成熟的办赛机制,打造5个以上国际国内固定性赛事品牌;确保国际女足锦标赛、国际壁球精英赛、国际马拉松赛事长期固定举办,推动国际壁球精英赛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国际A级赛事品牌、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家级金牌赛事;打造茶山竹海定向越野赛事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赛事;举全区之力申办“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奠定我区“双城经济圈”赛事中心地位;每年申办2-3场国家级体育赛事、4-6场市级赛事。每年吸引10万人次以上外地市民到永川参赛和观赛。
在推进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区域体育发展态势,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城市雕塑、体育公园广场、体育企业符号等措施,切实提升永川足球之城、运动之城的城市形象,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之城文化氛围。
此复函已经黄健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5月26日
联 系 人:肖洋
联系电话:023-49576869
邮政编码:402160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督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