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复函
刘相海委员:
感谢您对永川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做优做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提案》(第191号)收悉,经与区科学技术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我区“双百”城市建设开展,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重大战略发展,为建设国家医学中心重庆永川分中心,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将重点做优做强以下工作。
一、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医学中心重庆永川分中心这一目标,推进卫生健康各项建设任务,到2025年,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居全市前列、西部一流,到2035年,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位于西部前列、全国有影响力。
二、重点工程
(一)打造渝西公共卫生防治高地。
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区域核心定位,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迁建4.5万方区疾控中心,创建三甲疾控中心,加强高端装备配置,建成区域实验室,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监测溯源、实验室检测等能力居于全市前列。建设拥有固定床位300张、拓展床位700张,平战结合的渝西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片区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任务;优化综合医院空间设施设备,设置可转换病区,建立救治资源平战转换机制。完善覆盖全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地”一体化急救水平,打造15分钟医疗急救圈。到2025年,每千名常住人口传染病床位达0.3张以上,建成覆盖渝西片区、辐射西南地区的公共卫生防治高地。
(二)打造优质医疗服务高地。
强化医疗供给端布局规划和资源统筹,实施“一圈四轴”医疗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一圈”医疗集群发展,建成区县最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建30万方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兴龙湖分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等同步创建“三级医院”。以老年病、肿瘤、心血管、儿科专科医疗资源为“四轴”支撑,规划用地400亩建设国内一流老年疾病特色专科医院,打造渝西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挂牌成立重医永川研究院;建设重庆中新肿瘤医院,引入新加坡“高端医疗服务平台+酒店式服务质量”经营模式,打造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中高端非营利性肿瘤专科医院;发挥心血管、儿科专科优势,探索“三级专科医院+区域”模式,促进医疗资源科学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重塑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区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努力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并扩大试点范围,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到2025年,引进创建三级医院6所,“一圈”核心医疗能力辐射西南地区,“四轴”专科优势影响力扩展全国。
(三)打造医疗卫生信息化高地。
完善健康永川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两大板块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5G+医疗”智慧应用,实现疫情预警、预约诊疗、院前急救、应急指挥等深度信息化。全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建成“智慧医院”。打造区域性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与新加坡和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以及与内江、沪州等毗邻城市远程诊疗合作,智慧医疗业务实现智能化、实时化、高效化。
(四)打造医疗产学研高地。
在科技生态城片区规划4平方公里,建设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医全科医学院,推进渝西卫校建设公共卫生高职专科学校,整合区域资源打造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基地。联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强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打造高质量学术基地。拓展健康产业规模和服务领域计划,培育100亿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到2025年,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学科1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学科30个,博士后工作站进站5人,引进正高职称100人,打造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健康产品供给等于一体的产学研高地。
(五)打造川渝合作医疗示范高地。
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采取“四项机制+五项协同”合作模式,深化与四川省泸州市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教研等方面联动合作,拓展与内江、广安、宜宾、自贡等毗邻城市规模合作效应,建立川渝合作医联体,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师自由流动、多点执业,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合作医疗示范高地。
此复函已经邹光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21日
联 系 人:吴修燕
联系电话:49885206
邮政编码: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