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129号 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129号
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胡世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的建议》(第20250129号)收悉。经与区卫健委、区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加大宣传贯彻力度,落实各方责任事项
1. 夯实心理健康主阵地。一是立足课堂阵地,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全区中小学校开课率达100%,支持学校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开发、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二是以“珍爱生命 润心成长 点亮未来”为主题,有序推进包含“同上一堂心理课”“家校互动 共育成长”等六大版块的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组织特色心理活动、优秀辅导案例、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等评选,评出特色心理活动15个、优秀辅导案例30个、心理健康教育微课60节。三是用好高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心理专家资源,常态化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2024年全区累计开展“心理专家课堂”150余场、“案例督导”90余个、心理团辅500场次,惠及师生、家长17万余人次。四是建好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目前,我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72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15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35名,基本能满足《方案》中关于师资配备的低线要求。
2. 提升师资与家长能力。区教委将每学期6学时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实现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覆盖。2025年,分层分阶实施“相约星期三”润心教师培训、第二期心理健康C证培训,积极争取重庆市中小学心育能力ABC等级培训认证试点,有序推进心理健康优质课大赛、优秀案例征集等,以赛促进,实现梯队培养。区教委牵头成立永川区“共育堂”社区家长学校,开发100余节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微课、沙龙、亲子体验等形式,引导家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盟军。各中小学通过家长夜校等,开展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培训,发放指导手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谐亲子关系。
3. 画好部门协作同心圆。区教委主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健康委等,先后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等活动,每年通过“文明永川”“永川教育”等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栏开展面向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宣传,形成珍爱生命、共享美好的正确舆论导向。团区委以青少年宫为阵地,开设“心灵守护课堂”。区妇联持续做好“百场讲座进万家”“父母微课堂”等家教项目。2024年以来,区教委联合相关部门累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讲、家长课堂等500余场次,让公众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知晓自己的义务。
(二)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事项
1. 高位谋划强统筹。升格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2025年,区政府继连续两年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纳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后,再次将提升14万青少年身心健康纳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区教委将“强体润心”工程纳入教育强区九大工程。各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整合分管校领导、年级分管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政策、人员、物资、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2. 部门联动增实效。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18部门共同参与的永川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永川区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研制《永川区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筛查及干预工作流程图(试行)》。联合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关工委等12部门成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联盟”“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中心”,设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2355青少年服务工作站等,拓展阵地。联合区卫生健康委,整合全区心理健康专业资源,为全区16个教育集团选聘心理健康副校长,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发布“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指导学校做好相关干预和转介工作,共同织牢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保障网。
3. 五育润心育新人。注重“五育”联动,连续两年举办永川区中小学“五育润心 向阳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打造“爱心永恒”心理健康品牌。一是以德育心。建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6个,开展“红岩铸魂”六个一行动,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以智慧心。紧扣“双减”政策要求,强化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助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与健康成长。三是以体强心。将“强体润心”纳入教育强区战略。打造‘永’享健康”校园体育品牌,实施“课间乐动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比赛等系列改革,大力推进游泳项目普及、亲子体育家庭作业、“码上赛”等系列试点,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良率、近视率等纳入督导考核。四是以美润心。鼓励川剧、剪纸等传统文化进校园,以艺术涵养心灵。五是以劳健心。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磨砺意志。2025年,计划举行20大类2000余场次的市区级赛事,参加学生10余万人,让每位学子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眼中有光、脸上有笑、身上有汗、脚下有路、肩上有责。
二、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区级部门统筹。落实区级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领导牵头,每月召开跨部门协调会。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开展政策执行情况季度督查,建立问题反馈和整改闭环,将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以“融冰暖心”行动为统领,统筹政法、教育、卫生、公安、关工委、妇联、团委、镇街等力量,实现家校社协同护航。指导大中专院校与专业医疗机构、社区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模式,明确各方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二)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实体化运行,选派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建立“指导中心-教育集团-学校”三级业务指导体系,统筹指导全区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复核评估、访谈排查、转介随访等工作。配齐配好值班专兼职教师,每周开放不少于10小时。新增3个中小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加快推进ABC证教师培养。关注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支持平台,定期开展工作坊或团建活动,缓解教师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三)健全课程保障机制。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督导重点,建立“课表公示-随机抽查-学生反馈”监督体系,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专职岗位设置、专用职称序列、专业发展通道“三专”管理,健全教师发展保障。指导学校充分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户外拓展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四)打造“智慧心育”数据中枢。区级层面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开发集“监测-预警-干预-评估”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开发数据分析驾驶舱,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设置分级管理权限,实现教育、卫健、公安、政法、妇联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
(五)完善测评干预机制。依托第三方机构或区精神卫生中心等资源,利用前沿技术,开展心理测评筛查和干预,利用专家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引入多维测评工具包,建立一般、重点、危机三级预警机制。健全医校合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副校长工作规范,建立“1+6+16+N”心理危机干预联合体(1个指导中心+6个医疗机构+16个教育集团+N个社区),制定标准化干预流程,健全干预跟踪机制,建立转诊治疗绿色通道,落实后续随访措施,形成工作闭环。
(六)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强化资源整合,建立全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库。组建区级心理健康服务联盟,建立“区-街镇-社区”三级心理服务站(社区心理服务站每个街道至少1个)。校地共建“1+5润心关爱团”(1名心理困境学生+班主任、学校心理教师、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医生、群团社工各1名)。持续推进“爱心永恒”行动计划,开发“心成长”家长课程体系,设立“家长心理课堂”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开展“永结童心”等工作坊,有序实施科学宣教,提升心育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具荣海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附件:承诺事项列表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3日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经办处室联系人 |
1 |
培育建设区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1个。 |
10月30日 |
区教委 |
德体卫艺科陈立国 |
2 |
启动第二期心理健康C证培训,共4期,400人次。 |
6月30日 |
区教委 |
德体卫艺科陈立国 |
3 |
启动“相约星期三”润心教师培训,共3期,189人次。 |
7月30日 |
区教委 |
德体卫艺科陈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