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15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15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王中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抢先占领低空经济制高点的建议》(第20250156号)收悉。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运输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加快形成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生态,我委与相关部门所做工作如下:
在政策规划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低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加快编制永川区低空空域分类分层划设及航路航线设计方案、永川区低空飞行起降点布局规划,支撑全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低空经济领域标准制定,促进全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形成一批有永川参与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规范。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班制定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见附件1);由工信部电子五所根据永川区实际情况制定低空经济产业规划(5月底完成初稿)。
在容错机制方面,低空空域暂时还未完全放开,空域管理相关政策还未落地,我区在低空场景应用方面采取审慎态度。加强低空飞行器实名注册登记管理,强化实时飞控,实现从起飞到降落全时段、全过程、全场景实时在线智能飞行控制。加强无人机集群飞行安全技术保障,强化空中避障、悬停等防撞功能设计应用。构建无人机现代化防控体系,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等多种手段,提升重点区域无人机防御反制能力水平。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违规飞行。
在引入资本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军民融合产投基金、民航发展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财政预算等资金支持,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和项目创新发展。在已签约项目中:渝富资本已投四川腾盾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项目,金浦基金已投南京亿维特eVTOL总装线基地项目,东方希望集团拟自筹资金5亿元建设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项目。重点在谈项目中:洪泰基金准备投入协氢氢能无人机生产制造项目,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拟投资5亿元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
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重庆文理学院已引进马彦恒教授团队准备组建低空技术创新研究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拟建设集教学、科研、实训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学院。预计5月底前签约,9月招生;委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培养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专业工程师;目前我区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城市学院、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校、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等学校已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或无人机实训室,在校学生10000余名;根据重庆市《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与重庆大学、工信部电子五所、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组建产教联合体,培养研究型、技能型人才。
我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用好全市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低空装备产业发展试点区“金字招牌”,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康烨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5年5月20日
附件1:
永川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加快形成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生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如下:
一、总体目标
布局低空新制造、低空新基建、低空新消费三条赛道,构建空域管理数字化、设施建设集约化、飞行标准规范化、飞行服务一体化的低空经济基座,建设“一园一平台三中心”(一园:低空经济产业园;一平台: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三中心:低空研发智造中心、低空飞行管理中心、低空场景试验中心),将永川打造成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到2030年,引育低空领域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10家以上,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低空安全技术,建成研发制造、测试验证、飞行服务、商业应用全产业链,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低空新制造规模进入全市第一梯队。
——到2030年,推进基础设施网、航路航线网、通信感知网、飞行服务网建设,提档升级大安通用机场,建成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点)100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100条以上,实现安全飞行超100万架次/年,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低空智联网络,低空新基建网络体系全市领先。
——到2030年,深化“低空+”场景布局,围绕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形成1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典型应用场景,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二、主要任务
(一)重点布局低空经济新制造
1.加大低空制造业招引力度。完善低空经济“两图四表”,抢先布局eVTOL、飞行汽车、吨级货运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等先进整机制造新赛道,加大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围绕电子元器件、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电池、电机、电控、螺旋桨等关键零部件及新型复合材料,加强产业培育。支持自动化机巢、安防与反制设备、防撞避障、特种装备等新型细分领域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企业参与低空经济,促进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发展低空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涵盖概念、设计、工艺、适航、系统验证等全方位、开放式、全生命周期的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开展飞行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及符合性研究测试,为适飞试验、定型鉴定、任务载荷验证、数据链测试等提供服务保障,培育形成“测试+应用+服务”产业链。积极发展低空运营、设备租售、金融保险、维修保养、飞手培训、低空会展等配套产业,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3.提升低空技术研发能力。组建永川低空经济研究院,开展低空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研发布局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持低空飞行器整机及其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航电系统、多机空中交通管理与避让系统等领域技术研发,探索低空通信、导航、监测、反制、气象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托大安通用机场基础条件,加快编制园区空间规划、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测试验证、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园。积极推进大安通用机场与璧山国际机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探索“一域两场”发展格局,依托璧山国际机场国际货运枢纽的功能定位,建设完善大安通用机场货物集拼、转运功能以及通航维修、飞机托管等能力,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低空研发制造基地、测试试飞基地、维修培训基地、物流中转基地。
(二)谋划低空飞行保障新基建
5.构建低空基础设施网。提升大安通用机场航行服务能力和低空保障能力,推进跑道延伸、航站楼升级、电动飞行器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飞行区等级提升为3C。坚持集约利用、兼容共享,编制永川低空飞行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和管理办法,在重点商圈、公园广场、景区、园区、职业院校、医疗机构、交通枢纽、快递转运中心等场所分级分类布局起降设施,满足各类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备降、停放、充换电等功能需求。探索组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国资平台,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营绩效。
6.构建低空航线通道网。抢抓空域改革机遇,系统梳理全区空域使用情况,加强与上级军民航管理部门沟通对接,共同研究推进低空融合飞行管理事项。开展低空空域环境普查,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数据资源,构建低空数字底座。编制低空目视飞行航图,合理划设低空适飞空域、管制空域、分层空间功能,推动实施基于运行风险可控的空域分级分类管理,适当拓展真高300米以下适飞空域范围,布局开设服务各类应用场景的低空飞行航线,实现空域资源共享、统筹使用、有效利用。
7.构建低空通信感知网。布局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低空智联网,实现全域感知、信息互通、智能计算。完善低空感知设施建设,重点布局城市低空飞行监视、气象电磁监测、风险识别预警等设施,支持5G-A及通感一体(ISAC)、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北斗、卫星互联网、公共空中移动网等技术融合应用。提升低空通信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漫游无人机基站系统、全向信标测距雷达系统(DVOR)等通信设施,确保低空飞行空域通信服务全覆盖,构建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网络。
8.构建低空飞行服务网。创新推进低空飞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率先建设区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与市级平台实现数据和服务对接,提供空域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等飞行管理服务和通信、导航、气象、电磁、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置、起降点分配调度等航行情报服务,实现“飞行一张网、申请一窗口、资源一网查”,满足多类型、高频次、大容量、全天候低空飞行“管得住、认得准、联得上”,打造低空数智空管样板,形成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三)培育低空应用领域新业态
9.拓展“低空+物流”领域。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开展低空配送服务,布局“干支末”无人机快递配送网络,连接重点商区、社区、园区、物流集散地、交通枢纽站点、快递营业网点,积极发展面向终端用户的餐饮外卖、生鲜等多种类型的即时配送服务和同城快递服务,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智慧物流新模式,构建全场景、全天候的快速物流网络。支持医院、卫生站等医疗机构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利用无人机开展血液、检测样本等医疗物资运输,探索发展面向应急物资、高附加值工业品、农产品等多种类型的低空物流配送服务。
10.拓展“低空+文旅”领域。鼓励发展低空消费新市场,开发和推广低空观光、飞行体验、个人娱乐飞行等低空旅游产品。支持低空运营企业依托茶山竹海、乐和乐都、松溉古镇、黄瓜山、石笋山等旅游景点,开辟低空游览专线,打造“空中看永川”旅游名片。鼓励发展包机业务,联动永川科技片场,打造“低空+影视+旅游”特色品牌。支持飞行营地建设,推广低空跳伞、低空滑翔等,举办航模大赛、无人机竞速等特色赛事活动,打造低空运动品牌。支持开展低空研学服务,常态化开展航空知识科普、飞行器参观、航模制作、模拟飞行等科普活动。
11.拓展“低空+公共服务”领域。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低空城市管理服务系统,接入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节约集约利用全区无人机资源。结合区域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组建全市首个无人机救援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无人机在市政管理、治安防控、城市消防、国土测绘、电力巡检、环境监测、农事服务、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
12.探索“低空+空中交通”领域。积极跟踪研究国际国内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动态、技术进展和运营经验,鼓励有条件的运营企业开展城市空中交通应用示范,精选商业价值高、需求量大的起降点,探索开通跨长江、联景区及周边城市低空飞行重点城际航线,鼓励利用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低空新业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区低空经济产业专班作用,加强与上级空域管理、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强化跨部门协同合作,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体系,推动解决一批重大政策、重点事项和重要问题,着力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年度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建立健全工作例会、任务晾晒、协调推进等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项目落地诉求。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低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加快编制永川区低空空域分类分层划设及航路航线设计方案、永川区低空飞行起降点布局规划,支撑全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低空经济领域标准制定,促进全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形成一批有永川参与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规范。
(三)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军民融合产投基金、民航发展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财政预算等资金支持,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和项目创新发展。积极申报低空领域试点示范,争取市级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支持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聚集、低空制造项目招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和高端人才引进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低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强化人才供给。推动产教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加强低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协同培育低空经济人才。加大对国内外低空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培育低空经济重点方向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储备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低空经济专家智库,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新型智库等参与前瞻趋势研究、深度策略分析、全面决策支持。
(五)强化飞行安全。加强低空飞行器实名注册登记管理,强化实时飞控,实现从起飞到降落全时段、全过程、全场景实时在线智能飞行控制。加强无人机集群飞行安全技术保障,强化空中避障、悬停等防撞功能设计应用。构建无人机现代化防控体系,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等多种手段,提升重点区域无人机防御反制能力水平。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违规飞行。
(六)强化氛围营造。依托重大活动、重大平台举办低空经济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活动,积极承接国家级相关活动,集中展示永川低空经济发展成果,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低空消费。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宣传、跟踪行业重大事件、报道企业典型案例,优化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