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02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21

永发改函2025〕48号

重庆市永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022号

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胥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永川产业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第20250022号)收悉。经与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新城建管委、区商务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发展我区产业性服务业您建议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结合永川实际情况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引领等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展产业性服务业借鉴其他地区经验事项

(一)突出规划引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各环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服务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同时要求“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渝府发〔2024〕18号)。为加速推进我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区实际,我委联合相关区级部门草拟了《永川区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于2025年1月14日,以区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二)明确发展方向,奋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对标市级发展的18个领域,结合我区产业基础、特色亮点、未来发展,明确重点发展、特色发展、积极培育等3个发展层级,加速构建“567”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软件信息、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5大产业;特色发展科技影视、数据资源、检验检测、商务会展、人力资源、智能运维等具有永川辨识度的6大产业亮点;积极培育低碳环保、工程技术、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生产性租赁、会计审计税务、法律和知识产权等7个配套行业)。在总体目标方面,明确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2%)、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力争2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形成1-2个百亿级规模)等量化指标,打造与市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三)实施重点工程,保障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为赋能“2515”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数字赋能提升、经营主体培育、平台载体支撑、产业深度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就业创业促进、开放合作拓展、人才体系驱动等8大重点工程。在人才体系驱动方面,深入实施“逐浪奔永”人才强区战略,加快集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推进校地合作,鼓励我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融入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全过程,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培训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体系设定,提高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适应性。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先进技术、产业发展需求融入培训全过程,促进培训链、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有机衔接,发挥大中专院校育人优势,培养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人才。

二、关于结合永川实际情况发展产业性服务业事项

(一)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

一是数字赋能传统商贸产业。创新开展网销活动。举办“川渝协作·数智兴商”2024川南渝西第六届电商节暨永川·彭水消费帮扶周活动,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大赛成为活动“主角”,播放量破亿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打造“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综保区与宁波国际物流公司签约永川跨境品牌出海服务中心项目,推动永川豆豉、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打造区域出口跨境产业聚集地。助力发展数字化保供。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数字化应用对接项目,推进应急保供高质量发展,助推重庆市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提升先行区县建设。

二是融合发展产业电商服务业。发挥电商消费促进作用,探索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区电商等新销售模式,整合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社、邮乐购等农村电商资源,依托“邮运通”示范区建设全力支撑茶叶、梨、龙眼荔枝、食用菌等特色农产业畅销全国。拟打造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知名的平台企业、网络媒体运营机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做大我区电子商务总量。力争到2027年,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6亿元以上。

三是统筹规划商务会展服务业。系统谋划,引培一批优秀会展项目,丰富会展活动类型。组织和支持外贸企业境外参展,充分发挥展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力提升永川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专业性会展中心。寻找经营经验更足、行业资源更多的全国性专业会展管理公司深度合作,引进区外知名展会,策划做大地方特色展会,提质发展现有展会,培育本地展览品牌。力争到2027年,引进2个省级及以上专业性展会、节会到永办展或设分会场,培育1个产业特色鲜明、区域特点显著的展会品牌。

(二)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一是提质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以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为核心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积极发展AI智能客服、数据处理、大模型训练等智能化业务,加速智能网联数据应用生态聚集和产品开发。推动低代码创新应用,支持传统软件厂商向低代码开发商转型,打造一批低代码智能开发平台,推出普适发展型、领域服务型、产品研发型等低代码产品,加强低代码在制造、金融、能源、医疗、零售等领域的实践探索,丰富低代码应用场景。构建地理信息产业体系,依托永川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引进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二维和三维地图数据等基础数据采集商,鼓励软件企业利用采集数据开发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以“GIS平台软件+定制开发”模式推进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气象、农业等领域应用。聚焦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信息安全、新兴领域软件等方向,加强“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招商,加速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及人才,推进提升软件产业发展能级。力争到2027年,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700家以上。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影视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开发光影重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影视前期开发、投融资、拍摄、后期制作、宣发、上线等拍制环节,构建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体系。制定影视生态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围绕AIGC、影像智算、光影高端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重点扶持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影视科技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影视科技龙头企业、头部企业。拓展影视文化产业新空间,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影游、剧游等新业态,探索未来影院建设,迭代生成沉浸式交互体验等观影新场景,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实时渲染等技术丰富影视产品供给。以永川科技片场为核心,打造科技影视主题街区、青年影人友好型社区,推动影视与文旅、商贸、会展等业态深度融合,形成“影视+”效应。力争到2027年,影视与科技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健全,集聚影视生态企业超过200家,制作生产、承接拍摄影视剧超过100部。

三是拓展数据资源服务业态。参照市级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机制,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建设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发展数据生产产业,在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培育贴近业务需求的行业性、产业化数据商;高质量推进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等国家级平台。发展数据流通产业,培育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规范开展数据经纪、合规咨询、数据金融、数据托管等专业服务。发展数据应用产业,支持企业推广复制数字重庆建设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支持企业开发数据安全合规评估、资产保护、可信流通、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数据产品与服务。完善数字内容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游戏、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等数字内容新业态,鼓励发展泛娱乐、泛阅读、泛教育等多元业态融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内容数字资源平台、数字内容双创服务平台和数字内容产业创新中心。

四是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着力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将茶竹文化、孝亲文化、长江文化等融入景区开发,在松溉古镇修缮58幢传统建筑,引入川剧、油纸伞等20余项非遗项目,打造非遗特色街市,并入选重庆市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连续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传统节日和惠民活动,加强多产业元素碰撞,促进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生产性文旅服务业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数字文化、智慧旅游发展。着力开展智慧旅游营销。全区主要景区景点及文博院馆均已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成功打造永川旅游视频号、抖音号,初步构建文旅新媒体矩阵集群。建成永川“云上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乐和乐都、茶山竹海、石笋山等智慧旅游景区,以智慧文旅助力生产性文旅服务业发展。

(三)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

为加速推进我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保障措施明确,积极争取市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项目、平台载体和创新集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鼓励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实行“一个重点领域,出台一个行动计划、一份产业支持政策”,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评价体系,创新机制全力做优一流产业生态,研究出台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项目的扶持措施。

(四)注重科技创新引领

一是科技创新取得实效。推进科技平台建设,2024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个,其中佳研新材料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邦锐特新材料、厚盾安全技术获批市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新增“绿色高性能材料与智能检测永川区重点实验室”等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推动产学研合作,2024年向41家企业派遣45名工业科技特派员,实施16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总金额达1300余万元,有效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赋能,2024年为65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7亿元,累积为700家企业放款14.9亿元,同比增长10.4%,总额全市第2,连续两年新增放款额全市第1。

二是明确科技研发发展方向。《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促进科技研发服务业增量提质。加快构建永川“412”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积极争取头部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机构战略备份建设,深化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新增一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储备新建一批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制造业落地前的成果转化环节,布局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分层分级分类建设一批综合性、专业化及行业性的中试平台。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重点引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投资等各类服务保障机构。打造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校友经济、创新氛围“五位一体”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发挥西部职教基地人才、学科和创新优势,以永川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夯实发展要素支撑。加快科技载体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科研平台管理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和未来科技发展,着力加强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和汇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夯实科技金融支撑,建立种子基金,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动能,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初创型科研项目。力争通过资金撬动与生态赋能,加速初创项目成长壮大,助力新兴产业孵化和传统产业升级,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邓正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永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