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40054号建议的答复函

日期:2024-05-29

B   

同意公开

永教办〔202489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次会议第20240054

建议的答复函

赵萍代表:

提出的《关于加强永川区科普建设的建议》(第20240054号)收悉非常感谢对永川教育工作的关注、理解支持。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科普建设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将把科普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明确目标为构建覆盖全面、资源共享、高效互动的现代科普体系,力争使我区科普工作走在前列。

近年来,我区成立了青少年机器人科普基地,在火车站社区、黄瓜山村、卧龙凼社区、张家坡社区建起了主题科普馆,每年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邀请专家教授进校园开展科技前沿科普讲座。举办科普大篷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流动科技馆分别在凤凰湖小学、神女湖小学、南华宫小学巡展等,普及机器人等科学知识。目前,我区北山中学、枫叶国际学校、兴龙湖小学、萱花小学等学校开设有相关社团、兴趣小组,正逐步探索让学生通过课外社团活动接触、了解、学习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意义,推动科普教育的发展。

、丰富科普内容与形式

一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爱好特点,结合永川区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特色,融合德育(永川籍优秀科学家故事)、智育(前沿科学技术)、美育(美术文创)、劳育(劳动教育)于一体,推进中小学科普和劳动教育进课堂。其中,蚕桑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考虑纳入优秀的科普教育体系内容,让五育并举的课程走进中小学课堂。

二是结合永川区特色产业和文化特色,开发系列科普课程、科普读物和网络资源,涵盖环境保护、健康生活、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同时,举办科普讲座、科技节、科普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开发科普APP、科普微视频、直播讲座等线上资源,扩大科普覆盖面,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提高其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

一是计划在区内主要公共场所、社区、学校建立或升级科普角、科技体验馆等设施,利用数字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增强科普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是研发普路线茶山竹海街道科技教育研学基地,依托茶竹资源优势,开发研学游路线,创建生态旅游“茶竹自然研学”基地。开办“科教”+“研学”特色课程:采茶制茶、竹编竹艺、挖笋制笋加工笋、稻田农耕、根雕等,传播传统工艺。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欢乐。

是打造科普研学基地,利用社会资源,如考虑以仙龙镇国际领先的智能化养蚕工厂为科学主体建立现代蚕桑科普基地,集种植、采摘、观光、教育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重庆、乃至全国地标性的蚕桑科普研学打卡基地,促进课堂教育与实践科普相结合,拓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广泛宣传

一方面,指导学校通过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重视科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普及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提高家长知晓率,让家长充分了解科学教育,形成育人共识,推动科学教育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等活动。同时,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依托社区平台,开展贴近居民生活的科普宣传活动。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4529

    人:周  哲

联系电话:49856713

邮政编码:4021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