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69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3-06-16

023-余其兵代表:

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落地方面的建议》(第269号)收悉。非常感谢对永川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谋划。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明确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路线图。全面梳理劳动教育现有成果,发掘各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发展有利条件,明确科研引领、教研深入、资源共享、示范带动、多方保障的区域劳动教育推进策略,逐步完善全区劳动教育制度、理论、实践和评价体系,构建全过程、全学段、全方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格局。

(二)丰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严格执行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课程要求,全区108所中小学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倡导一校一案,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整合实施,各学校明确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坚持大课程理念和课程群研究,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以劳动技能+劳动实践+劳模精神相结合方式,开设有家政、种植、绿化养护、木艺、陶艺、纸艺、茶艺、苗木识别、电工、烹饪等课程。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劳动月,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演、劳动小能手评选等,注重学生劳动能力培养、正确劳动观树立。

(三)开展实践活动。坚持落实、落细、落小、落真实施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永川职教城优势,启动百门职育课程进校园,上好劳动教育四堂课:即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劳动渗透课、校园文化劳动课、课外劳动实践课。加强中小幼衔接、家校社融合、跨学科整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楼道、教室、绿化带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合理分配到班级。充分利用劳技室、实验室、餐厅、种养殖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组织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食堂帮厨等活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劳模报告会、科技创新大赛、手工劳技展演活动等。

(四)拓展劳动基地。区教委先后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完善了全区109所中小学劳技教育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实现全区劳技活动室全覆盖。联合区发改委、区文旅委等多家部门,积极推进我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永川区有国家级社会实践基地1个,市级实践基地10个,区级实践基地16个,其中十里荷香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中小学智能制造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9个社会实践基地都开设有劳动教育课程,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搭建了很好的校外平台。萱花中学、子庄小学、三教小学等学校积极作为,根据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需求,筹措经费,利用空地、屋顶、花坛等在校内积极开发菜园、果园、中草药园等校级实践基地83,凤凰湖小学、红旗小学等学校积极挖掘周边企业、高校资源挂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50余个。

(五)密切家校联系。各学校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家长夜校、家庭教育微课堂、告家长的一封信等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要求,制定家庭日常劳动清单等,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举行家务小达人”“烹饪小明星评选,以及一日家长体验等,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家庭、参与劳动、分担责任,真正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掌握劳动的技能、技巧,形成家校合力。

(六)完善激励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七)构建特色品牌。近年来,全区中小学围绕“3+N”永川劳动教育模式,因地因校制宜,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品牌打造,永川中学、红星幼儿园、兴龙湖小学等10所学校已成功申报为市级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校。凤凰湖中学“五维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等8个课题成功结项。2020年,兴龙湖小学水稻种植课程组的学生给袁隆平院士写信,收到袁隆平院士的回信和珍贵的礼物——超级水稻新品种。2021年,结合我区建设现代蚕桑十亿级产值科普基地的区域优势,区教委接洽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引进小小蚕宫耕读教育课程,不断夯实永川教育劳动品牌。2023,永川区成功创建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抓实课堂

一是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抽查,确保每周1节劳动教育课不挤占。二是分段分层确立劳动教育目标,实现劳动教育课程清单化、系统化。三是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落实学科渗透。四是围绕爱劳动、会生活、重传承、爱创新,分级做好区--班课程开发及优秀课例展播,建好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微课资源库。

(二)强化保障

一是建机制。建立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机制,争取专项资金。二是强阵地。充分发挥永川区劳动教育联盟统领作用,加大培育市区级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提升学校劳动实践硬件水平。三是优队伍。整合资源,分级分类培训,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四是重安全。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风险分散机制。

(三)培育品牌

结合共育堂家长学校、百门职育进课堂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永川特色项目,践行三化校园加强校内劳动,开展劳动三进拓展校外劳动,推行劳动成长记录册落细家务劳动,积极选树劳动先进典型个人及集体,不断夯实“劳以启智·动以润心”阳光劳动教育理念持续打造永川劳动教育品牌。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3512

人:龙红利

联系电话:023-49861018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