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42号建议的复函
陈小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劳模进校园的建议》(第342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永川教育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课程要求,全区113所中小学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同时要求各中小学将劳动教育、劳模榜样宣传纳入义务教育延时服务中,学校以“劳动技能+劳动实践+劳模(工匠)精神”相结合方式,开设有家政、种植、绿化养护、木艺、陶艺、纸艺、茶艺、苗木识别、电工、烹饪等课程,注重学生劳动能力培养、正确劳动观树立,以及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情感的引导。
(二)构建劳动教育特色品牌。近年来,全区中小学围绕“3+N”永川劳动教育模式,因地因校制宜,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品牌打造,劳动教育联盟校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永川中学、红星幼儿园、兴龙湖小学等10所学校已成功申报为市级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校。凤凰湖中学以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凤凰农场”为支点,成功建构“五维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020年11月,兴龙湖小学水稻种植课程组的学生给袁隆平院士写信,收到袁隆平院士的回信和珍贵的礼物——超级水稻新品种。2021年,结合我区建设现代蚕桑“十亿级”产值科普基地的区域优势,区教委接洽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引进“小小蚕宫”耕读教育课程,通过“校内+校外”、“科技养蚕+传统养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模范带领下参与养蚕过程中,学习蚕桑文化、养蚕技术、蚕茧应用及基因研究等跨学科课程,丰富了具有永川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三)广泛开展劳模工匠面对面。区教委鼓励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劳模专家进校园活动,倡导中小学生通过“学校分批组织+家长假期带领”相结合的方式,走进企业、高校、农村、科研院所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区教委联合区科协持续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6年,“百名博士校园行”活动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校会、团(队)会、班会等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模范专题报告、行业榜样对话,讲述爱岗敬业、拼搏奋进的先进事迹,宣传劳动榜样,弘扬工匠精神。永川中学、凤凰湖中学、海棠小学、南华宫小学、红炉小学等60余所学校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了在茶艺、农耕、剪纸、家政等方面有特长的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民间劳动能手等担任学校的兼职劳动教师,让学生与劳动模范零距离、面对面。
(四)夯实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区教委先后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完善了全区113所中小学劳技教育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实现全区劳技活动室全覆盖。联合区发改委、区文旅委等多家部门,积极推进我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永川区有国家级社会实践基地1个,市级实践基地7个,区级实践基地14个,其中十里荷香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中小学智能制造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9个社会实践基地都开设有劳动教育课程,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搭建了很好的校外平台,在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等方面为中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提供服务。萱花中学、子庄小学、三教小学等80余所学校积极作为,根据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需求,筹措经费,利用空地、屋顶、花坛等在校内积极开发菜园、果园、中草药园等,凤凰湖小学、红旗小学等学校积极挖掘周边企业、高校资源挂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40余个。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形成劳模进校园长效机制。区教委将会同区总工会结合“五一”劳动节、“926工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启动2022年“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动模范请进校园,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联合区文明办、区文旅委扩大“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范围,分期分批组织非遗传人、劳动模范、工艺大师走进校园,引领学生弘扬民族艺术,争做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人。鼓励学校结合实际,邀请工艺大师、劳动工匠进校园,在校内创建工艺大师工作室,激发、培育学生对传统技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拓展中小学生工业劳动教育基地。结合永川“2235”总体发展思路,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求,区教委将联动高新区等有关部门,加强校企联动、产教融合,鼓励园区、企业、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特点,设置一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一批职业体验中心,以及普遍设立学生开放日。让中小学生广泛接受职业启蒙教育,感受劳动者的独特魅力,见证家乡永川发展,懂得“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的真正内涵。
此复函已经区教委主任中意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5月20日
联 系 人:龙红利
联系电话:49861018
邮政编码:402160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