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总结
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1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总结
在今年两会期间,新城建管委共收到重庆市永川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共24件,其中:主办件8件(闭幕会期间1件),协办件16件。就近年以来新城建设发展情况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有关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做强园区”,做好建链、补链、强链三篇文章,发展动能强劲有力
一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区从呼叫外包起步,以传统“BPO、ITO”为基础,聚焦数字经济,招引领军企业,从单业态到多领域,着力构建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数字文创、数据审核等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从“声谷”向“云谷”的创新升级。园区招引聚集百度、阿里巴巴、爱奇艺、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西部分园、航天科工等数字产业项目415家,形成了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数据处理、数字文创和电子商务5大产业板块,建成全国最大先进影像制作中心、西南首个L4级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西南最大数据处理交付基地和西南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目前园区从业人员达1.7万人,产业配套楼宇达70万平方米,2020年实现营收282亿元,已成为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成功获批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重庆市大数据产业园、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在“十四五”末打造成为千亿级大数据产业园区。
二是现代服务业辐射力不断增强。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更加匹配,引进万达广场、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华贸国际、纵达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13个,总投资253.6亿元,2020年交易额突破180亿元,形成了服务永川、辐射渝西的大商贸格局。
三是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引进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重庆公司、重庆重交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帮考教育等总部企业13家,带动就业8000余人,年产值达55亿元,资源整合、产业集聚、税收带动等外溢效应不断放大。
(二)围绕“做大城区”,做好建设、扩容、提质三篇文章,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一是市政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投入25亿元,建成兴业大道、永和大道、高铁站前大道、茶神路、科园南北路、五洲路和高铁二期片区路网、古城片区二期路网等主干道路及次支道路55公里,渠化改造人民广场片区、小南门片区等交通路口30多个,建成文理附中人行天桥、产业园人行天桥、水电校人行天桥、财经学院人行天桥,城市路网更加完善,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公共配套设施加速提升。投入37亿元,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电力生产调度大楼、海关大楼、新区体育馆、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产业园C区、云谷大厦等12个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神女湖小学、子庄小学、兴龙湖中学等中小学校10所,建成和顺人家、昌州古韵、凤锦新城等安置小区7个,建成观音山公园、探花公园、文曲广场、东站站前广场、灵猴广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实现山水园林交相辉映、公共服务全域覆盖、城市功能更加健全。
三是科技生态城建设加快推进。永川科技生态城以“科技兴业、生态兴城”为核心理念,坚持未来眼光、对标国际标准,全域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首开区60平方公里,分为科技创新、智慧健康、现代职业教育三大片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1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目前,科技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通过区规委会审议,智慧湖、启智湖及连接河道、永璧高速连接道(纵一线)、渝西区域医疗中心(应急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数字文创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水土保持科技馆等一批产业及配套项目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逐步拉开“城市向东”发展大幕,全力将科技生态城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新平台、智慧城市新高地、生态城市新典范、新兴产业新基地。
(三)围绕“持续发展”,做好保障、管理、增效三篇文章,经营效益不断增强
一是千方百计抓财政收入。培育涵养税源、强化税收征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新城建设发展资金,2013年以来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57.64亿元,向区财政作财力贡献138.83亿元。惠通公司外部主体信用评级成功提升至AA+并持续稳定评级,融资综合成本从2013年的7.6%下降到目前的5.06%,资产总量达到404.8亿元,成为全区体量最大、资质最优、效益最好的区属国有企业。
二是多措并举抓用地保障。根据城市发展与用地规模相匹配的原则,依法依规征收、出让土地,2013年以来累计征收土地16779亩,出让土地7786亩,现有存量土地15193亩,保障了新城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增强了惠通公司抗风险能力。
三是创新作为提升城市管理质效。升级重构城市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打造100万平米“城市花海”、18公里“鲜花大道”、5.8公里“生态河道”,兴龙湖周边夜景灯饰闪亮全城,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动新城内升品质外增颜值。
“十四五”期间,新城建管委将按照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工作部署要求,大力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新兴产业引领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为永川“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新城力量。
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今年,新城建管委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共24件,其中:主办件8件(闭幕会期间1件),协办件16件,对代表所提出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积极办理。协办件全部按工作要求办理,并以正式文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主办单位,供主办单位在答复代表时参考。主办件8件(含闭幕会期间1件)已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代表满意度回执均为:满意。主办件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2条人大代表建议已落实(A类)
(一)、《关于在对永川博物馆至文博书香小区段排洪沟两侧进行综合整治的建议》(第144号)
卢长德代表提出在对永川博物馆至文博书香小区段排洪沟两侧进行综合整治的建议。我委收到建议后,立即派专人进行现场查勘,核实到排洪沟两侧确实存在较多杂草的情况。我委现已将该段排洪沟整治工作纳入2021年建设计划,目前已安排设计单位对该段排洪沟进行方案设计,预计8月底完成设计工作后按程序启动招投标工作,待施工单位确定后进场施工,计划今年完成该段排洪沟整治工作。
(二)、《关于对望城公园建设的再建议的建议》(第146号)
唐啸力代表提出对望城公园建设的再建议。2020年区政府已将该公园建设列入重点督办项目,按照工作部署,我委高度重视并当即启动相关前期筹备工作。项目于2020年10月16日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2020年12月18日取得可行性研究批复,随即完成了项目选址,方案报批和初步设计,在2021年2月完成施工图纸审核,3月30日完成招标工作,合同工期300天,目前公园项目已启动建设。
后期我委将着力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效果、造价等管控工作,在保质保量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该工程,争取早日投用,提升望城坡片区城市建设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5条人大代表建议正在落实(B类)
(三)、《关于在神女湖公园改建塑胶跑道的建议》(第142号)
陈庆嘉代表提出在神女湖公园改建塑胶跑道。2020年审议通过的永川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中,城区内部13处较为重要的公园绿地(包括3处城市级综合公园(含神女湖公园)、7处片区级综合公园、2处专类公园和1处郊野公园),作为城区内部专用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串联资源。将在这13处公园绿地(含神女湖公园)内打造专用型慢道、复合型慢道,可供市民跑步健身。
目前我委已委托设计单位对公园慢行系统开展调研、设计,后期将根据工作安排,分批建设。2021年计划启动神女湖片区慢行系统建设。
(四)、《关于在神女湖公园车行入口处增设智能识别道闸的建议》(第143号)
陈庆嘉代表提出在神女湖公园车行入口处增设智能识别道闸。该公园受市民关注程度很高,是否停车收费属于社会热点问题。我委收到建议后,立即派专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目前的车位能满足市民在节假日高峰期的停车需求,市民也更倾向于游玩公园能享受免费停车的福利。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可能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我委将结合情况择机再研究论证是否收费停车。同时也将责成公园管理方加强管理,劝导市民文明停车,对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并联合执法部门对不规范停车进行整治,立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五)、《关于进一步缓解永川区昌州大道交通拥堵的建议》(第96号)
龚放代表提出进一步缓解永川区昌州大道交通拥堵。我委于2017年就对昌州大道缓堵项目进行过方案研究,并形成以近期改造沿线各路口搭配远期增设复线的方案报送区政府、区人大审议通过。2019年,我委完成对昌州大道沿线各路口改造工作,对昌州大道起到了明显疏导效果。
近期,成渝高速公路拓能改造即将上马。道路路幅由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由80km/h提高至120km/h。由于城区段成渝高速条件比较复杂,不具备原路扩宽条件。目前方案为在小坎互通前后向北改线下穿箕山后接于堂皇坝附近,扩建后的高速路将绕过城区向北改线穿越箕山山脉。原成渝高速城区段将退还区属管理,作为我区东西向城市快速路之用。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彻底解决昌州大道交通拥堵问题。
(六)、《关于优化永川东站进出站通道的建议》(第154号)
杨晓铭代表提出优化永川东站进出站通道。我委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派专人进行现场查勘,经研究办理,工作纳入2021年建设计划,拟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是积极主动与成渝客专公司、铁路公安等协调,争取在售票厅旁边的铁栅栏能够开辟一处进口,方便旅客出行。
二是协调重庆长途运输公司,开通地下负一层出站口西侧通道与长途汽车站的通道。由于站前地下负一层出站口东侧电梯出地面广场后距公交车站仅10余米,暂不考虑高铁站集聚大厅前往公交车站的风雨长廊。
(七)、《关于解决丰田村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的建议》(第7号)
曾钦兵代表提出解决丰田村征地拆迁遗留问题。丰田村黄泥坡村民小组土地证永集有(2010)第1186号载明集体土地总面积为25.71公顷,折合面积为385.65亩,2017年6月12日前经数次征地拆迁,余173.0895亩未征收,137人未安置。2017年9月,根据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与丰田村黄泥坡村民小组签订《征收土地协议书》,已将该村民小组剩余土地面积173.0895亩全部征收,对137人全部安置。于此该村民小组集体土地全部补偿完毕,且在籍农业人员全部安置,该村民小组所有征地补偿安置已终结,故安置后新增的人员不再进行安置。
1条人大代表建议由于政策原因无法落实,列入参考(C类)
(八)、《关于保留五洲小学周边土地用于打造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议》(第149号)
杜成章代表提出保留五洲小学周边土地用于打造劳动教育基地。我委高度重视该建议,经与临江河指挥部、区教委、区规资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现场踏勘、研究办理,现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根据相关规划核实,五洲小学东侧为五洲国际项目用地,南侧为商业用地,西侧及北侧均为临江河,临江河绿化隔离绿带宽20米。为实现临江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保护目标,加快推进临江河生态通廊建设,区规资局在2019年委托专业设计单位(重庆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临江河流域进行生态通廊景观设计,目前已完成了临江河(芭江桥-栏杆滩段)生态通廊景观设计。经对五洲小学周边现场踏勘,该小学打造的劳动教育基地主要位于学校西侧的临江河绿化隔离带中(即临江河生态通廊用地)。若将该用地打造为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将存在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违反河道管理办法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五洲小学用地面积为75.6亩,结合现场踏勘情况,五洲小学围墙内靠临江河一侧有成片的绿化区域,可以用作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学生休闲劳作,在教学楼临河一侧空地作绿化处理,可以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劳动教育等,打造劳动教育基地。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五洲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若设置在临江河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政策障碍,故建议劳动教育基地设置在本校区内。在后续学校建设中,我委将充分综合考虑教学与劳作、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打造有益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空间。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层层落实办理工作。我委在办理工作中,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由各分管领导负责,相关科室承办的办理机制。委办公室作为承办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办理工作的协调、催办、督办以及检查办理落实情况。收到建议后,明确专人负责分类和登记,分别交有关科室办理、答复和落实。对建议回复,做到严格要求,程序格式规范,注重办理质量,坚持做到答复行文简练、准确;语言通顺流畅,能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制订方案逐步落实,确保办理质量。
(二)抓实“三见面制度”,提高代表满意度。为吃透建议精神,加强了与代表的交流与沟通,在今年的建议办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三见面制度”进行了落实,即办理答复前深入了解情况,当面听取代表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和想法;答复办理过程中多方收集资料和信息,及时与代表进行情况交流;答复办理完结后通过电话预约、登门拜访等途径当面与代表见面,并就所反映的问题的效果进行交流、沟通,虚心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力求对办理工作达成共识,提高代表满意率。
(三)注重调查研究,回应群众关切。随着新城建设的不断完善,群众对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此,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调查研究,对建议涉及问题均进行了现场走访和专题研究,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落实措施,能办理的立即办理,能吸纳的纳入决策,进一步促进了新城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认真履行公开职责。按照《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永川府办发〔2015〕45号)文件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认真履行公开职责,已按工作要求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代表建议答复函。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建议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代表监督,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好实事。
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办理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应该解决、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建议,加大督办力度,真正把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认真吸纳代表建议意见,不断提高新城规划、管理、服务的水平,促进新城工作再上新台阶。
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