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98号建议的复函
姚利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建议》(第198号)收悉。经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三留守”问题日益突出,也备受关注。解决好“三留守”问题是符合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通过提供就近就业创业条件留住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
一、当前农村“三留守”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全区农村人口62.43万人。全区共有477名农村留守老年人,350名农村留守妇女,1551名农村留守儿童。“三留守”人口仅占0.38%。
二、完善落实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举措。
(一)助对接重稳岗,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计划,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着力搭建对接平台,有效帮助返乡就业,促进“留守”妇女就业。2020年全区新增就业25425人,其中女性10230人。2020年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性支出1.95亿元,同比增长40.9%。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新型农民技能,促进“留守”妇女就业。2020年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321.63万元,培训9699人。开发公益岗位帮扶“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就业908人,发放补贴1140万元;为1083家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和疫情稳岗返还4586.6万元,惠及参保职工7.03万人;兑现技能提升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见习补贴3518万元,稳定工作岗位7257人。持续开展千名机关干部进企业“四帮一体验”活动,每期统一安排100名干部深入企业,帮助做好疫情防控、解决困难问题、宣传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稳岗用工问题210余个;建立全区稳岗用工保障机制,组建16个企业用工指导服务组和1495个包企专班,在每个镇街派驻“就业用工人社服务专员”,负责联络指导镇街基层稳就业保用工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着力推动政策落地,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较好的降低了疫情影响,保障了重点群体就业。一是广泛宣传。通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向全区劳动者群发短信60万条,宣传网络招聘及招工信息获取渠道;印制用工宣传单6万份、宣传册3万本,发放到全区262个村(社区)和城区178个小区,精准推送至不适应线上应聘的求职人员手中。二是摸清需求。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快速摸清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研判、建好台账,先后摸排全区返乡人员85365人,收集整理486家企业2.2万个岗位。三是精准对接。整合永川新闻社、永川广播电视台、茶竹人才网等多家媒体力量,2-3月,举办2021年“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招聘岗位数39765个,招聘会浏览次数1382867次,求职人数23205人,网络投递简历58927份,分行业、分园区直播推介招工企业469家,达成招聘对接意向12871人,其中女性5367人。3月5日,举办了主题为“川渝携手春风送岗”的2021年宜宾—永川大型招聘会,现场达成求职意向508人,在3小时招聘过程中共有1.64万余人次在线观看直播,通过网络招聘对接,实现了招工就业“足不出户,一点通”,把更多的岗位送到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妇女手中,使其尽快实现留永就业,有效促进了“留守”妇女就业
(二)搭平台育主体,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基地年度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2020年,依托全区26个创业孵化平台培育创业主体(含4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入驻孵化企业1500余户,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1.1万余人。高质量举办了以“三赛一服务”为支撑的永川区第六届双创节—“云创永川”系列活动,举办大学生、乡村振兴和成渝杯3项创新创业大赛,先后在重庆文理学院、软通动力等地举办“企业发展暨行业融资交流会”、“创业政策云服务”、“创客沙龙·半月谈”、“数字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云创助梦—大学生创业主题沙龙”、“文理创谷·私董会”、“财智空间双创经理人”等三大系列七场活动,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开展各类创业培训2315人,开展名师巡演8场,举办创业沙龙、讲座、培训等活动10余场,120余个项目参与创业节系列活动。2020年,全区新增创业主体15421 户,其中农民工创业8587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314万元,其中发放妇女贷款392人6598万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各类自媒体,大力宣传支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典型事迹、诚信模范等,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返乡创业,在全区营造起有利于推动创业工作、孕育创业精神、激发返乡创业热情的浓厚氛围。
(三)组站点强队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引进紧缺人才数量稳步提升。2020年永川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作,经初审、面试、体检和政审考察,为我区事业单位引进教育、卫生、建筑、环保、管理等领域优秀紧缺人才31人;2020年重庆英才大会期间,参加重庆市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专场考核招聘活动,为我区教育和卫生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人才13人。二是重庆英才计划实施效果显著。2020年我区共有10名优秀人才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其中优秀科学家1人,名师名家1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人,乡村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我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总人数达21人。三是乡村人才加速汇集。实施振兴乡村人才“五大行动”,新设立区级专家工作站25个,全区专家工作站总量达34个,全覆盖式对接指导全区23个镇街。评选永川“乡村之星”50人;加快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速度,新培育农村全科教师、全科医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等乡村人才2400余人。重庆首个本科高校乡村振兴学院在我区重庆文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委托重庆文理学院开展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与标准研究课题,形成了一套乡村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永川区乡村人才振兴人才信息库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留守”妇女就业。
(四)实措施建机制,深化就业脱贫攻坚。一是加强岗位对接。依托招聘网站,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送工送岗不停歇”贫困劳动力送岗专项行动,向在永未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至少1个工作岗位;新建扶贫车间4个,通过送工送岗、推送就业岗位,多渠道解决建卡贫困人员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建卡贫困人员就业4228人。二是创新兜底举措。由区级财政自筹资金,对公益性岗位安置期满后,就业仍然困难的建卡贫困人员,延期兜底安置至2020年底;对不符合条件的边缘易致贫户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延期安置建卡贫困人员187人,安置边缘易致贫户33人。三是落实智力帮扶。在市级贫困村和市级乡村人才振兴试验示范村建立专家工作站25个,选派专家70余人进行产业规划和帮扶脱贫。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550人次,有效提升建卡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促进了“留守”妇女就业。
三、优化创业布局,加大支持力度。
(一)优化农村土地供给侧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做好全区118个村村规划编制工作,采取镇街、村社和村民多级联动的方式,从规划上优化农村土地供给侧改革,保障好农村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二是在符合村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指导用地企业充分利用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用地政策,保障好农村产业项目的落地。
(二)着力乡村人才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抓好农村乡土人才培育。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通过“云视讯”线上教学培训我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水稻育秧栽培技术230余人。开展水果种植、食用菌养殖、茶叶种植采摘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00余人次。采取以会议代培的方式,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00余人次。完成农村建筑工匠培训174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4次,累计参加培训人员超290人。2020年共培育经济组织带头人67名、致富能人114名。二是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0年全区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07人,累计8956人。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体系补助项目对科技示范户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10余次1000余人;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日50次1500人;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80余人。三是着力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高校、职业院校等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帮扶一批区内重点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培育茶叶、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产业和乡村旅游人才;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截至目前,我区工商登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3522个,其中家庭农场数1086户,专业合作社1084户,大户1268家;农业龙头企业84个。四是积极引导社会人才下乡服务。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投身乡村振兴工作,选派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派遣53名区级科技特派员。借助“卫生下乡”活动,依托医联体工作模式组织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20余人次,开展诊疗活动10余次。选派4名规划师进驻我区9个镇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场镇风貌改造等20余个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三)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新型农民技能。乡村振兴以及“工业强区、产业兴城”,离不开农民工这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加强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加速我区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至关重要。我局高度重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调整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结构。
2020年,全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352人,完成重庆市下达全年培训13500人目标任务的106%。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8611人,涉及厨师、电工、焊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师等27个工种;农民工创业培训1980人。
(四)加大创业平台建设,引导返乡创业创新。聚力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市场机制运作”的原则,通过集中开展创业融资、提供基础场地、代办代理服务、线上线下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为全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搭建集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培训和创业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实践平台,构建起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目前,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26个,其中市级以上20个(含国家级3个),累计孵化企业3500余户,带动就业1.3万人。加大创业平台扶持,对评为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创业平台的分别予以50万元、20万元、5万元的奖励。累计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补贴610万元,带动就业732人。
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改革助推产业扶贫
2020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850万元支持贫困村和相对滞后村产业发展,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全区贫困户发展种短平快的养殖业和人居环境整治,对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给予资金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区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6.8万亩,为农村产业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2020年,5个市级贫困村、相对滞后村茶叶、水果花椒等主导产业面积已达到1万亩以上。
(一)积极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各级财政采取直接补助方式支持贫困村、滞后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单个项目补助30万元以上(含)的原则上纳入改革。财政补助资金的30%由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持股,其中村级持股不高于60%,组级持股不低于40%(所在地社建卡贫困户享有收益分配权),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按股分红。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系机制,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分红收益中,需按持股农户人平均分红收益标准发放给土地流转所在地社的建卡贫困户。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二是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将市级贫困村和相对滞后村纳入“市级持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范围。集体“空壳村”全面消除,为接续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额贷款落实到户。重点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难等问题,逐步实现有意愿、有条件的扶贫对象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3043户次4527.65万元(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7户次190.5万元),建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到69.23%。所有贫困户小额贷款由区财政予以全部贴息。
五、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搭建平台推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继续加强就业平台对接,突出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就业,继续组织开展好 “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农民工日招聘会”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有力促进“留守”妇女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工“实名制”动态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开展农民工定点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创业状况,加大政策落实,针对性提供就业服务。抓好就业扶贫新政策落实,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继续深化以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推荐、创业扶持、创业孵化等为措施的长效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全年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
(二)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回引政策,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留守”妇女就业。继续加大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贴息、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奖补政策,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力度,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服务保障,提高孵化质量和成功率。切实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返乡创业试点地区优势,以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单项试验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建平台、畅融资、强服务,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创业进一步拓展就业新渠道。全年培育创业主体1万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
(三)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面向农民工人群的职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十四五”时期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年度综合计划,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行动”。加强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开设“订单式”、“定向式”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大力推动永川区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农村乡土致富带头人150人,培育农村技能人才1500人,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3000人,进一步减少留守人员和促进“留守”妇女在家安居乐业。
(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安排10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安排300万元到户资金帮扶脱贫户发展产业,做实“一户一业”,继续做好小额信贷贴息工作,将农村“三留守”问题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生保障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返乡、就地创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实现人回家乡,情注亲人,脱贫致富,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此复函已经赵亚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陈秋语
联系电话:023-49850166
邮政编码: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5月9日
抄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区政府督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