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31号建议的复函
程思娟代表:
您提出的《完善专业人才服务配套,取得人才引进“虹吸效应”加快永川产业快速高质量集群化大发展》(第231号)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关心。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形成人才引进“虹吸效应”,我区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安家永川、发展永川。
一、不断探索人才分类标准,构建引才用才体系
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党管人才政策,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政策。一是2012年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暂行办法》(永川委办发〔2012〕93号),将我区人才分为紧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其中紧缺高层次人才分为三类,第一类: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类:国内外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第三类:(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各类正高级职称人才。(3)省(市)级工业、农业、经济金融、科教文卫等领域知名专家。(4)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先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来永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型人员。(5)在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具备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急需专业人才分为两类。第一类: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定取得的国内外高校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的高学历人才。第二类: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定取得的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的高学历人才。二是2017年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永川府发〔2017〕26号),将我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人才分为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才两大类。三是2018年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永川委发〔2018〕20号),将我区人才分为高端人才、产业人才、紧缺实用人才等三大类。《永川区乡村人才振兴试验示范实施方案(2018—2020年)》(永川委办发〔2018〕54号),将我区乡村人才分为农村产业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农村服务人才、精英人才、社会人才等五大类。针对不同人才类别,构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分类开展引才用才工作。
二、完善人才服务配套,免除人才后顾之忧
一是大力实施安居资助。根据《重庆市永川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暂行办法》(永川委办发〔2012〕93号)要求,规定了人才引进的具体标准,引进人才调入(迁入)或柔性引进每年在永川工作半年以上的,由用人单位先行提供免费住房及生活必需品。如提供住房有困难的,可按永川区当年市场住房租赁价格进行货币补贴。住房使用或住房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其所需经费,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区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中支付,其他单位由用人单位承担。依据《重庆市永川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永川委发〔2018〕20号),制定人才公寓使用管理办法,在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区域,以购买、新建、配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500套,高层次人才可免费租住或按不高于成本价购买。为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1000套的定向配租住房。分层分类向各类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购(租)房补贴,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人才安居的扶持力度。二是全力完善保障服务。依据《重庆市永川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暂行办法》引进人才子女系高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生的,可自主选择永川区内学校就读,就读学校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户口经本人同意的,可办理在本区落户事宜。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紧缺性人才入住服务外包软件园的人才公寓。依据《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永川府发〔2017〕26号)企业新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才(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以上)在永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个人购房补贴500元/平方米。其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可择校入学,其本人每年可到辖区医院免费体检1次,看病就医享受“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服务。其配偶原则上可调入本区相同性质的缺编单位或部门,未就业的由人社部门帮助就业。三是加大财政激励政策。依据《重庆市永川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暂行办法》,引进人才分类别享受每月岗位津贴2000元、1000元、800元。对永川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柔性引进(兼职)人才,一年内在永连续(累计)服务半年以上的紧缺高层次人才,每月给予600元经济补助,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引进人才带项目或在永川区投资创业,投产当年上缴税金100万及以上的,由区委、区政府给予该项目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为上缴税金的1%,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依据《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永川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意见》(永川府发〔2018〕43号),对企业引进的中高管人才,按照其个人对永川区地方经济贡献额度,给予前五年每年100%、五年后每年30%的奖励。企业引进的永川区外户口员工在永首次购房且合同在区国土房管局已备案的,给予全额契税补贴,按1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家补贴,补贴面积上限为100平方米(含)/户。
三、采取“一事一议”,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
制定引进高端人才“一事一议”办法,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依托辖区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引进培育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外一流专家及团队,力争新增“两院院士”及国家级人才专项人选10名左右。依托国内知名大数据企业,打造国内外一流专家智库。制定柔性引才用才办法,继续开展“院士专家永川行”等活动,三年内柔性引进各类专家100名左右。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出台《永川区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永川区科技金融示范银行管理办法(试行)》,首批认定科技金融示范银行4家,推出税易贷、好企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多种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截至目前,共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6笔4770万元。二是改进科研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方式参与要素收益分配,对在永成功转化的重大研发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三是强化人才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永川杰出工匠评选、优秀民间乡土人才评选等活动,对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大成就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奖励,让人才名利双收。同时,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国家、重庆市级各项评选。2018年,推荐重庆文理学院刘奕清教授获评“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影响。
五、深化“政校企”合作对接,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召开政校企融合发展座谈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教学生留永就业,促成长城汽车、东鹏瓷砖等优质企业进校开设“定制专班”。紧紧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发展,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机器人工程与智能制造”等对口专业,增加特色专业,对接校企合作项目。2018年,全区职教院校与辖区企业新增校企合作项目65个,总数达681个;新增订单培养13个,总数达36个;新建校内实训(见习)基地4家,总数达95个,实现院校和企业互派师资30余名;对接区主导产业的专业学生总量达2.8万人,各职教院校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接专业的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8.2%。2018年,全区职教院校毕业生约2.25万人,其中留永就业3389人。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着力在集聚爱国奉献各方面优秀人才上下功夫。一是以人才项目为抓手,继续抓好主线工作。坚持项目引领,围绕“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工作主线,抓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紧缺实用人才开发行动等重点专项,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实用人才。二是纵深推进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坚持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在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流动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努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积极探索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人才贷”,破解人才“融资难”问题。加快人才服务软硬件设施建设,继续举办“永创汇”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持续营造“双创”氛围。四是积极促进产教精准融合。我局将积极与区教委协调对接,由区教委牵头搭建专业人才与在永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讲座平台,推动永川产教精准深度融合。
此复函已经苟晓梅局长审签。对以上复函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5月15日
邮政编码:402160
联系电话:49589653
联 系 人:王 权
抄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区政府督查办。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9年5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