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永川“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为加快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一、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开展执法监督跨界联合,推动建立水利跨界联合执法、“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跨区域协作、泸渝重点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等合作机制9项。牵头主办“泸永江”首届律师论坛,以“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搭建三地律师行业协同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三地公证书异地核验工作机制,三地设立专家信息库,将公证、司法鉴定行业的专家登记入库,围绕公证相互核查、司法鉴定协作互助加强全面合作。建立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跨省跨市通办”。与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司法局签署“永泸合”毗邻地区社区矫正协作协议,与泸州市、江津区司法局签署《社区矫正合作框架协议书》,明确加强委托管理、收监执行等协作事项。打造边界联调品牌“和解港湾”。依法保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审查“三攻坚一盘活”相关事项20余件,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紧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需要,建立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定期集中清理机制。扎实推进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引入专家论证,明确6个评估标准,细化5个评估步骤,确保对文件合法性、合理性、时效性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创新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机制,强化对涉企执法的社会监督。深化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有效破除涉企行政复议存在的跨部门沟通不畅、办案质效参差等堵点。成立公平云民商事调解中心。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法企同行・共护营商”“永心惠企”“公证助企春风行动”等活动,培育涉企公证服务产品5件。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落实政府决策目录机制,牵头起草《2024年度永川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严把审查关口,审核区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15件。严格文件报备,向市政府、区人大常委会报备区政府规范性文件9件,备案审查暨入库管理部门规范性文件4件。落实动态清理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专项清理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各1次,废止规范性文件27件。
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定《永川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永川区镇街赋权事项运行评估工作制度》等系列配套制度方案。梳理形成全区执法事项总清单,区级执法事项占比和执法事项综合率全面达标。推动专业执法人员下沉,与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筹运行。制定“区属镇(街道)用共管”办法,确保基层能够调得动、用的顺。
五、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
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出台《关于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意见》,建立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跟踪、办理和反馈机制。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发挥行政应诉意见书的指导监督作用。健全区政府为被告案件负责人出庭请示协调机制,坚持“一案一请示”,今年以来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跃升至100%。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印发《永川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迭代升级“快点调”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打造家嘉金牌调解室、双石花金牌调解室等“永心调”系列人民调解品牌。
六、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1+23+267”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服务群众7.7万余人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规范有序,考试平稳安全顺利。创新“1+59+N”精准化普法模式。建成投用永川区民法典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区交通运输委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区司法局1名同志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1名“法律明白人”作为重庆唯一代表在司法部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交流授课。
七、构建体系化工作推进机制
持续巩固拓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果,谋划培育全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高质量迎接市委依法治市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回访抽查。开展2024年专项法治督察,推动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建立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制度,在辖区内设立5个法治观测点,选任20名法治观察员。
过去一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配套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部分跨部门跨领域工作还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等。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25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法企同行·共护营商”一条主线、抓实“执法监督与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两个重点、持续开展“法治三进”活动、聚焦“四个一”精准服务。二是纵深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双报备”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永行调·用心调”行政复议调解品牌建设,持续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三是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优化“1+23+267”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做好“八五”普法规划终期收官迎检工作,持续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多元调解“融网进楼”专项行动,指导成立物流行业矛盾纠纷人民调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