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9336512/2017-4412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7-10-25 发布日期: 2018-06-25
标题: 2017年1-3季度永川区经济运行分析
主题分类: 统计 有效性:
索引号: 009336512/2017-4412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7-10-25
发布日期: 2018-06-25
标题: 2017年1-3季度永川区经济运行分析
主题分类: 统计
有效性:

                                       20171-3季度永川区经济运行分析

    1-3季度,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兴业兴城、强区富民总任务,狠抓发展、奋力赶超,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能转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明显 

  (一)速度变化: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目前的中高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475.9亿元,总量排全市第11位,排考核区第3位,增长10.0%(按可比价计算),增速排全市第9位,排考核区第6位。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4.3%,总量排全市第8位,排考核区第6位;增速排全市第24位,排考核区第8位。二产业增加值251.0亿元,增长11.5%,总量排全市第8位,排考核区第3位;增速排全市第13位,排考核区第6位。三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增长9.0%,总量排全市第10位,排考核区第2位;增速排全市第14位,排考核区第7位。 

  (二)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 

  1.从投资和消费看: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7亿元,增长13.8%,总量排全市第7位,排考核区1位;增速排全市第4位,排考核区第1位。批发零售业销售额669.2亿元,增长21.5%,总量排全市第8位,排考核区1位;增速排全市第3位,排考核区第3位。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7.5亿元,增长19.0%,总量排全市第6位,排考核区1位;增速排全市第8位,排考核区第5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3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占比1.5:57.7:40.8。大项目占比增大,5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391.4亿元,增长34%5000万以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61.3亿元,下降32.4%。从三大板块看,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投资占比24.564.111.5。民间投资338.8亿元,增长22.9% 

  2.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加强,工业水平上升 

  实现农业总产值54. 7亿元。蔬菜面积20.0万亩,增长1.1%;蔬菜产量35.6万吨,增长4.6%;出栏生猪55.9万头,下降0.2%;出栏羊1.4万头,增长16.7%;出栏家禽为1785.0万只,下降0.2%;出栏牛470头,增长14.9% 

  规上工业总产值893.3亿元,增长18.3%。一是园区聚集度提升。三个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16.6亿元,园区聚集度达80.2%,较1-6月提升0.2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31.5%,拉动全区产值增长22.8个百分点,产值贡献率达124.5%。二是企业对市场信心回升。三季度景气调查中,33.3%的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测乐观,较上半年提升14.2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为乐观的企业占35.6%,较上半年提升12.0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资增速回升。工业投资294.8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4.126.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显著。 

  (三)动能转化: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涌现 

  1.新产业:2012年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材料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精细化工、轻工、中轻型铸锻为主的3+3+1主导产业”,到而今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材料”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结构在五年多时间里不断优化。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634.2亿元,增长26.7%,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6.8%。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保持快速增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轻工三个产业贡献最为突出,对全区产值贡献率分别为16.4%26.1%30.0%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2.8亿元,增长75.5%;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49.1亿元,增长31.9%;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16.0亿元,增长25.3%;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78.4亿元,增长30.2%;能源及材料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37.9亿元,增长8.0% 

  2.新业态: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网上零售成为民众关心重点,新业态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日益茁壮成长。全区4000余个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5个企业自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分别是赛睿网络公司的永商网、万挑电子商务公司的万挑连锁网店、智考信息技术公司的帮考网、软易科技公司的软易通、吉之汇信息科技公司的吉之汇农贸电商平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额21.6亿元,增长1.1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客房收入704万元,增长2.2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175万元,增长82.0% 

   “四众平台发展迅速。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双创工作初显成效,以众创、众扶、众包、众筹为核心内容的四众平台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有14四众平台单位,包括2个国家级平台,12个重庆市级平台。 

  3.新商业模式:全区共有4个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居主城区外各区县前列。4个城市商业综合体营业面积25.5万平方米,客流量7039万人次,商户数524个;零售业278个,餐饮业149个,服务业97个。新模式不仅出现在个体工商户、个人灵活就业领域,企业也开始涌现。红星美凯龙家悦国际中心项目创造了家居MALL+购物公园商业MALL”的全新业态模式,以一站式家居时尚休闲购物为主题,为市民带来多重生活体验,力争创造永川综合商业空间的新时代。 

  二、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2亿元,同比增长54.8%,高于收入增速34.7个百分点。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6个减少。主导行业利润增长显著,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3.1%,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3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8.3%,汽车制造业增长101.5% 

  (二)规上服务业企业经营较为乐观 

  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呈乐观态度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23.3%,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呈中性态度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0%,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不乐观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6.7%,比上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对本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呈乐观态度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24.7%,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呈中性态度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67.3%,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不乐观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8%,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三)财税收入稳定 

  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0亿元,增长4.8%,税收收入39.0亿元,增长6.4%,国税收入19.8亿元,增长1.0%,地税收入19.2亿元,增长12.5%。永川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亿元,增长4.4%,税收收入21.3亿元,增长8.0%,国税收入5.9亿元,增长1.2%;地税收入15.4亿元,增长10.8%。政府性基金收入19.0亿元,增长13.0%。永川级一般预算支出71.1亿元,增长6.6%,政府基金支出12.6亿元,下降25.1% 

  (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7元,增长9.9%;总量排全市第10位,排考核区第1位;增速排全市第26位,排考核区第9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2元,增长8.6%;总量排全市第13位,排考核区第3位;增速排全市第23位,排考核区第6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2元,增长9.3%;总量排全市第9位,排考核区第3位,增速排全市第25位,排考核区第5位。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产业占比下降 

  GDP增速10.0%,较半年(11.4%)、一季度(11.3%)下降1.4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11.5%)下降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7.7:52.7:39.6,较去年同期8.1:51.8:40.1,第三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较半年5.2:47.3:45.2下降5.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4.9:47.3:47.8下降8.2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 

  房屋竣工面积48.8万平方米,总量排全市第16位,排考核区第8位,下降41.3%,增速排全市第22位,排考核区第10位。商品房销售面积175.2万平方米,总量排全市第9位,排考核区第3位,下降11.3%,增速排全市第33位,排考核区第11位。 竣工面积57.8万平方米,总量排全市第13位,排考核区第5位,下降4.5%,增速排全市第16位,排考核区第5位。 

  (三)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仍受制约 

  资金紧张影响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20%以上的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招工难。56%以上的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缺乏普通技工、高级技工,同时也缺乏经营管理、科研设计等专业人才。 

  四、关于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增强工业竞争能力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手段,果断放弃发展前景暗淡的停产和半停产企业,清退僵尸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并购重组,盘活存量。只有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强基固本,才能增强全区工业经济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水平。 

  (二)抓好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 

  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惠民利民政策导向,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永川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地。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努力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三)创新思路,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思路,整合其他产业资源优势,跨产业融合发展,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充分发挥网购提振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从供给侧入手,不断创新,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体零售业的创新发展。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较低,借力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推动农村消费的增长。 

  (四)强化培训,夯实统计基础 

  加强对企业、镇街和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减少统计人员因业务不熟而导致的报表错误和逻辑不匹配等问题。强化统计执法,认真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禁漏报、瞒报、错报现象发生。发现问题立即限期整改,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理并予以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