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383009336512R/2022-00417 | 发文字号: | 永川府办发〔2022〕113号 | ||
| 发布机构: |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12-02 | 发布日期: | 2022-12-10 |
| 标题: |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永川区推动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 ||||
| 主题分类: | 经济运行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11500383009336512R/2022-00417 | ||||
| 发文字号: | 永川府办发〔2022〕113号 | ||||
| 发布机构: |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 ||||
| 成文日期: | 2022-12-02 | ||||
| 发布日期: | 2022-12-10 | ||||
| 标题: |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永川区推动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 ||||
| 主题分类: | 经济运行 | ||||
| 有效性: | |||||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永川区推动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
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永川府办发〔2022〕11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实施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加快“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坚持永川“2235”总体发展思路,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动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永川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牵引,切实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功能作用,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
(一)有利于强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担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使命
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是发挥重庆和成都两个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川渝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重要“双核”之一,加快构建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新格局,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永川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以新区大城在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中率先引领,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挑重担、作示范。
(二)有利于加快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领域协作是战略实施的关键。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是实现双城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取得重大突破,带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发展,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永川将锚定新区大城这一目标,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抓手,以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努力成为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三)有利于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引领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全力推动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协同互补的产业链、高效便捷的生活圈,增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永川作为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必须发挥好战略支点作用,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辐射带动力,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重庆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同城一体、优势互补
着眼于建立特色鲜明、区域协调的同城化发展格局,以同城化发展为核心要义,推动形成川渝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川渝在资源禀赋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形成要素集聚、优势互补、辐射带动的发展合力。
(二)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着眼于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路径探索,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加快政策、制度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三)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着眼于整体推进和全局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骤、分重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深化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发展。
(四)坚持共建共享、绿色发展
着眼于推进川渝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协同构建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进一步增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区(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主城都市区与周边区(市、县)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
到2035年,实现主城都市区全域同城化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同城化发展机制健全,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基本完善,对“一区两群”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四、重点任务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建立多层级、多领域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开放同步、改革同创、服务同标”重点任务,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构建区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交通同网,提升区域“硬联通”
以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目标,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推动川渝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建“1小时通勤圈”。加快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渝昆高铁建设,规划建设重庆至永川至自贡(乐山)、重庆至永川至毕节、重庆至永川至泸州(宜宾)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市域(郊)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线,积极谋划成渝铁路扩能改造(铁路二环线)、渝宜(宾)铁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江津至泸州北线、永川至璧山、永川至江津(三环高速陈食至油溪段)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成渝高速改扩建、永川至荣昌至内江隆昌至自贡高速、永川至大足高速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依法依规推进永川港区建设,推动川渝地区港航资源整合,实现永川港、江津港、泸州港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果园港的上游喂给港,形成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江海联运体系。提前开展永川至重庆新机场的轨道交通、高等级快速路等集疏运通道规划研究,策划大安机场与重庆新机场功能和产业协同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化交通物流枢纽衔接,实现与团结村、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江北机场、果园港等国际性物流枢纽便捷贯通。谋划推进新通道建设,依托重庆新机场更加便捷联通世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更好实现通江达海,依托铁路更好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缅通道等国际大通道贯通。打造智慧出行样板区,发挥全国首个自动驾驶无人化示范运营城市优势,推广应用无人驾驶公交车、网约车,提升智慧出行服务水平。
(二)产业同链,实现经济“加速度”
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主城都市区打造“产业升级引领区”。协同共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发挥永川国家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优势,构建以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及材料、特色消费品产业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民用航空产业为特色的“5+3”现代产业体系,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为主城都市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基础。围绕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形成“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亿级核心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企业梯队,力争到2030年汽车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支撑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紧跟成渝两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围绕生物医药研发、实验、中试、生产、销售全链条发展,依托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学,抓住技术供给源头,发力以蛋白原料和细胞材料为特色的生物技术上下游供应链建设;搭建新领先CXO平台、达硕实验动物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多元化发展康复器械、体外诊断、新中药及健康消费品、新康养服务,全力打造120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坚持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数字文创、自动驾驶、服务外包”三大业态,聚焦科技影视、虚拟数字人、数字版权等领域,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内最大的科技影视拍摄及内容制作基地;融合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制造产业链,高标准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依托西部职教基地,瞄准软件外包、数据处理、智能客服,高层次打造西部最大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持续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西部数字产业基地,助力重庆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制造向智造高质量发展。协同共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档升级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会展、工业设计等业态,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金融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成立川渝电商联盟,提升商贸物流水平。联合举办招才引智活动,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同发展。协同共建现代都市农业带,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优质粮油,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全产业链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
(三)科技同兴,激发产业“新动能”
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联动川渝创新赋能,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为主城都市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创新主体,要着力实施创新行动,坚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打通产学研合作渠道,推进校地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创新资源落户川渝,完善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营造创新生态,加快建立财政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型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以永川国家双创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永川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联动,西部职教城与西部科学城互动,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布局一批科技成果承载区。加强创新协同,开展科研机构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动,进一步建立科研机构与本区协同联动机制。配合召开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2022年第五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等,推动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四)开放同步,打造发展“新高地”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学好用好RCEP等重要国际经贸规则,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协调推进走出去、引进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效能开放通道,依托永川综保区、高新区建设,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加快大安机场建设,协同重庆机场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融入成渝地区国家枢纽建设,联合打造空铁公水多式联动体系。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永川联动创新区、永川综合保税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扩大金融、科技、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推动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中新互联互通合作项目特色发展。尽享RCEP开放红利,强化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质量。营造高标准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举措,打破区域制度性藩篱,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大“双招双引”,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引进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
(五)改革同创,深耕创新“试验田”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推进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补齐要素短板,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推进好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不断激发国有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培育一批千亿级国有重点企业。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好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编制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做好“三资”统筹,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要创新融资机制,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加快资产证券化。要推动运营市场化,探索新型管委会+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好区域融合发展机制改革,要在经济区和行政区分离上作一些改革探索,加强利益共享、土地适用、电价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努力打造更多川渝合作首个,形成更多亮点特色。
(六)服务同标,探索川渝“一体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公共服务互通共享,不断改革创新政务服务,创建“川渝通办”示范窗口,提升川渝两地政务服务效能,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推动川渝通办事项在永川落地落实;加强川渝公共政策协同和标准衔接,促进公共服务互通共享。探索名优教育先行示范,坚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以品牌化、体系化、网络化、国际化创建西部职教基地。联合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职业教育基地,打造有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和院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建设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形成更多有永川特色的教育品牌,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探索医疗康养一体共赢,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推动群众就诊“一机化”、就医信息“一网通”,共建区域性医疗中心。不断深化川渝两地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健全完善多元化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养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定期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工作协同,健全保障措施,确保重点任务有序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川渝合作重要事项,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开放合作等领域的专项合作机制。
(三)推动督促落实
共同制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计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定期开展评估。及时宣传永川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及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新进展新成效,形成良好的合作发展氛围。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