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1-00312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1〕126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12-02 发布日期: 2021-12-20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永川区城市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1-00312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1〕126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12-02
发布日期: 2021-12-20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永川区城市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有效性:










永川府办发〔2021126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永川区城市供水十四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永川区城市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

(此件公开发布)



永川区城市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城市概况及供水基本情况 5

1.1城市概况 5

1.2供水系统现状 15

1.3水厂现状 16

1.4城市水源现状 22

1.5供水管网现状 27

1.6管理及服务 33

第二章 “十三五”规划回顾与总结 35

2.1“十三五”规划回顾 35

2.2水厂项目完成情况 39

2.3管网项目完成情况 40

2.4水源项目完成情况 40

2.5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41

第三章 “十四五”规划总则 42

3.1规划范围 42

3.2规划年限 42

3.3规划依据 43

3.4指导思想 45

3.5规划原则 46

3.6规划目标及指标 46

第四章 水量预测 48

4.1预测方法 48

4.2主要参数确定 49

4.3水量预测 53

4.4规划需水量确定 56

4.5供水能力分析 56

第五章 城市供水水源 57

5.1现状水源 57

5.2可供水源分析 62

5.3供水水源选择 63

5.4应急备用水源规划 65

5.5取水工程规划 66

5.6水源保护措施 67

第六章 水厂规划 71

6.1规划原则 71

6.2水厂规划规模及实施时序 72

6.3水厂厂址规划及用地情况 74

6.4水厂处理工艺 76

6.5水厂尾泥处置规划 85

第七章 输配水系统规划 88

7.1规划原则 88

7.2管网规划内容 89

7.3供水分区 89

7.4系统规模及各分区水量分配 90

7.5配水管网布置 90

7.6城市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91

第八章 应急保障规划 108

8.1水源应急保障规划 108

8.2水厂应急保障规划 109

8.3应急管理规划 111

第九章 城市节水规划 112

9.1节约用水措施 113

9.2再生水利用规划 114

9.3管网漏损控制 115

第十章 智慧水务规划 116

10.1概述 117

10.2项目建设与思路 120

10.3智慧水务总体建设方案 123

10.4智慧水务详细建设方案 125

10.5智慧水务工程量 135

第十一章 供水管理及服务 135

11.1落实城市供水管理相关政策 135

11.2水质监管落实情况 136

11.3城市供水运营服务和应急维修抢修工作情况 137

第十二章 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估算 139

12.1编制依据 139

12.2近期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估算表 139

附件1 区位图 142

附件2 现状供水范围图 143

附件3 远期供水范围图 144

附件4 现状水厂与输配水设施布置图 145

附件5 2025 水量平衡图 146

附件6 水源供需平衡图 147

附件7 水厂规划布局图 148

附件8 供水分区图 149

附件9 “十四五”规划管网系统图 150

附件10 低区平差图 155

第一章 城市概况及供水基本情况


1.1城市概况

1.1.1地理位置

永川区为重庆市辖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市境西部,东距重庆市主城区56km,西离成都276km。位于成渝主轴(成内渝发展带)和沿长江发展带上。其中成渝主轴承接成渝两大极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成渝之间的最重要的增长轴线,带动川南渝西地区的发展。长江发展轴主要依托长江航道,整合港口资源,促进内陆地区出海大通道建设。


永川区


1.1永川区区位图

永川区与其他区域的关系为:东邻江津区,东北靠璧山区,北界铜梁区,西接荣昌区,西南与四川省泸州市的合江县、泸县接界,地处被重庆、泸州、南充、自贡、内江、宜宾、成都等环绕的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城区东经105°54′,北纬29°22′)。

1.1.2行政区划

永川幅员面积1576km2,辖16个镇、7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210个行政村。永川区的镇、街道包括:中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安街道、卫星湖街道、陈食街道、茶竹街道、三教镇、朱沱镇、双石镇、临江镇、何埂镇、来苏镇、仙龙镇、红炉镇、青峰镇、松溉镇、金龙镇、板桥镇、吉安镇、永荣镇、宝峰镇、五间镇。

1.1.3气候

永川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性显著,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夏季光能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全年日照少,夏季日照多,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短少严寒的特点。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8.2℃,最冷月平均气温7.2℃,最热月平均27.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2.9℃

2.气压

夏季平均气压1004.5kPa

3.湿度

一年四季相对湿度比较大。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83%1962年,1965年,1968年),最小平均相对湿度为78%1978年)。

4.降水量

多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年降雨量1036mm,其中夏季(5~10月)降雨量829.9mm,占全年降雨量的80.9%

5.日照

全年日照1306.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0%

6.风速、风向

多年平均风速1.6m/s,最多风向为NNW风,频率为13%

1.1.4水资源

1.地表径流量

规划区内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7.05亿m3。径流分布规律与降水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一般山区大于平坝丘陵区,迎风坡面大于背风坡面,全区多年地表水平均径流深447.3mm

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调查的方法是通过代表站(双石桥水文站)基流分割法获取逐年地下水径流量,以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深与多年平均面雨深分析入渗系数,从而建立降水地下径流关系,与降水径流相关关系相类似。以代表站的地下水径流在相应适用的区域推求地下水径流量。本次调查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11亿m3,全区降水平均入渗系数为0.13

3.水资源总量

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70480m32020年末永川区常住人口114.89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13.46m3。以通用国际标准衡量,属重度缺水地区。

永川区的水系较发达,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涪江两大水系。有干流5条,支流229条。属长江水系(四级水资源区分区属北岸盆地区)的有龙溪河、大陆溪、临江河(含支流圣水河)、九龙河。属涪江水系(四级水资源区分区属涪江丘陵区)的有小安溪。

永川区水资源的特点是:南部边境长江过境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缺乏。

1.2永川区水系图1.3永川区流域图

4.永川境内主要河流情况

1.1 永川境内主要河流情况

序号

河流名称

上级河流名称

流域面积(km2

河流总长(km

河道功能

1

临江河

长江

725

100.18

行洪

2

九龙河

璧南河

520

78.00

行洪

3

大陆溪

长江

455.4

66.1

行洪

4

龙溪河

长江

502

110.00

行洪

5

圣水河

临江河

99.4

32.94

行洪

6

大竹溪

临江河

86.09

26.19

行洪

7

板桥河

小安溪

117.24

30.9

行洪

8

太平河

小安溪

106

20

行洪

9

隆济溪

九龙河

88.77

23.52

行洪

10

大河溪

大陆溪

79.21

22.24

行洪

永川区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共有6条,干流为长江水系支流临江河(其上游为麻柳河),一级支流玉屏河、跳蹬河和红旗河直接流入临江河,二级支流胜利河在红旗小学汇入玉屏河,三级支流萱花河在文曲路老法院旁汇入胜利河。临江河干流及其支流玉屏河、跳蹬河、红旗河、萱花河、胜利河穿城而过,将城区分为数个小流域。图1.4为永川城区主要河流水系分布。

临江河及其上游麻柳河沿线50年一遇洪水位分别为:麻柳河堰307.01m,军分区堰306.23m,铁路桥306.16m,永泸桥305.21米,长征桥305.10m,观音桥303.48m

1.4 永川城区河流水系图

1.1.5地质地貌

永川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的西南端,辖区面积1576km2,平行岭谷在这里作帚状散开,逐渐趋于倾没。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低山次之,占20.8%,山脉呈东西排列,南北走向分布。地质构造:永川区隶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南褶皱带的永川帚状褶皱束。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展布不对称的高幅度紧密褶皱。其特点是背斜窄,向斜宽,两翼不对称。

最高点在永川城区北面的箕山薄刀岭,海拔1025m,最低点在境内南端松溉镇中河坝长江出境处,海拔200m,最大海拔相对高差为825m。其地貌总特点是:东面云雾山、西面巴岳山、英山包围全境,箕山、黄瓜山直贯其中,五条背斜、中低山大致组成“川”字形岭群。三个向斜,板桥、最高点在永川城区北面的箕山薄刀岭,海拔1025m,最低点在境内南端松溉镇中河坝长江出境处,海拔200m,最大海拔相对高差为825m。其地貌总特点是:东面云雾山、西面巴岳山、英山包围全境,箕山、黄瓜山直贯其中,五条背斜、中低山大致组成“川”字形岭群。三个向斜,板桥、来苏向斜是西南高、东北低,石庙向斜是中间高,南北低,经流水切割,向斜谷地多已地形倒置,形成各式丘陵地貌。按地貌形态及成因归划为浅丘、中丘、深丘、低山、中山五种类型。



1.5 永川区高程图1.6永川区坡向图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永川区所在地段地震设防烈度为VI度。

1.1.6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中,永川区现有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菜地)面积711.8km2,占幅员面积45.17%,园地(果园、桑园、茶园、其他园地)面积100.56km2,占幅员面积6.38%,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苗圃)面积189.26km2,占幅员面积12.01%;城乡居民住宅及工矿用地(城镇集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面积212.50km2,占幅员面积13.49%;交通(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港口码头)用地22.80km2,占幅员面积1.45%,水域(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面积65.8km2,占幅员面积4.18%,未利用(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地、田坎)面积272.96km2,占幅员面积17.32%

2.农业资源

永川农业发展布局规划,形成“两山两带三大基地”的空间布局。

两山:黄瓜山打造梨文化主题园和优质早熟矮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茶山发展茶竹主题的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两带:成渝高速沿线绿色通廊花卉苗木产业带,重点发展森林绿化、花卉苗木种植和部分农业生产;长江沿岸“森林长江”绿色经济带,发展生态林和晚熟龙眼种植基地。三大现代农业基地:经济农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业加工基地。经济农业基地包括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南方早熟梨基地、万亩晚熟龙眼基地、百万头生猪基地、万亩优质商品鱼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包括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农业加工基地包括万亩优质粮油基地、万亩林浆纸速生原材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基地。

永川区现耕地面积75.04万亩,农村人均耕地0.66亩,其中农田面积58.39万亩。全区播种面积为147.78万亩,粮食总产量50万吨,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72.8%

3.森林植被

永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1.0%。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共有101科,268种,其中种子植物74科,225种,孢子植物27科,43种。

4.矿产资源

永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7种。

1.1.7社会经济情况

1.功能定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圈重要战略支点。

2.人口

永川区辖16个镇,7个街道。全区常住人口114.89万人,比上年增加0.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93%。永川区城市定位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西部增长段、长江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支点、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西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主导产业为商贸物流、职业教育、休闲旅游、加工制造,重庆西部的能源生产基地和商业中心,以发展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

3.经济发展概况

1)国内生产总值(GDP)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基于新形势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永川区在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轻工业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2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一产业增加值7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419.2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367元,增长3.2%

2十三五时期是永川制造业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大跨越的关键五年。永川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生产方式,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路径更加清晰、势头更加强劲,为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1.4%,对永川GDP贡献率达到56.6%。工业投资保持年均10.4%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9%。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5%。培育发展了智能装备、汽摩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和能源及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产值的比重达到了82.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9%

3)建筑业

全区共有建筑业联网直报企业13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9家,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33家,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67家。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8%。建筑业税收收入6.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建筑业总产值370.18亿元。

4)农业生产

永川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全区人民艰苦奋斗,进行了大量的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区现有耕地面积75.04万亩,农村人均耕地0.66亩,播种面积147.78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8.39万亩,耕地灌溉率为35.96%,农村人均灌溉面积0.43亩。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作物复种指数显著提高。

农业总产值1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0万亩,比上年增长0.9%。油料播种面积18.2万亩,比上年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43.1万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48.1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产量74.2万吨,比上年增长4.0%

5)林牧渔生产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六九”总体思路和打造“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和幸福永川”的总体目标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1小时经济圈”建设,结合全区实际,永川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大奋斗目标”。积极推动现牧业发展步伐“实现增民收入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思路。基准年完成林牧渔总产值19.31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4739万元,增长78.3%;牧业总产值16.28亿元,增长51.5%;渔业总产值1.56亿元,增长2.6%

1.2供水系统现状

1.城市供水服务面积约70km2,供水服务人口约70万人。

2.水资源与城市供水目前尚能基本满足。

3.一水厂、三水厂水源为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以松溉长江提水工程的长江水为补充水源,二水厂水源为孙家口水库。

4.永川城区目前未实行分区分压。

5.互联互通情况:

一水厂地处永川老城区一环以内中心地带,设计供水能力5m3/d,出厂水由两根DN600管道分流至城区各条主干管网,覆盖永川胜利路办事处、万寿社区、中山大道西至中段、渝西大道西至中段、南大街办事处、内环南路、萱花路。

二水厂位于永川东北方向孙家口库区,设计供水能力3m3/d,由一根DN600主管道由北朝南向永川新城区进行补水,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并向工业园区补水,沿途与三水厂大环线管网多处连接。

三水厂位于永川西南方向,设计供水能力10m3/d,出厂水为DN1200,在一环路向西北方向分流一根DN800口径管道,从外围向老城区补水或获取老城区富余水量。向东北方向分流一根DN1000管道向新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总体形成永川城区外向内补水和调节供水平衡的大环线,二水厂与三水厂主要供水范围为中山路办事处片区、永川凤凰湖工业园区、孙家口沿线。

1.2 互联互通情况

主干管网互联互通详情

连接点

连接口径

连接区数量

备注

一水厂管网口径

二水厂管网口径

三水厂管网口径

1

300


400

2


2

300


400

2


3

400


800

2


4

300


1000

2


5

300


800

2


6

500

300


2


7


300

600

2


8


600

600

2


9


300

600

2


10


600

600

2


11


600

400

2


12


600

600

2


主要包含城市服务面积、服务人口、水资源与供水的平衡、水源(备用或应急)、给水布局、分区分压、互联互通等内容。

1.3水厂现状

向永川城区供水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重庆侨立水务有限公司和永川区惠永水务公司,两家公司分别下辖多个水厂向城区供水。

1.3.1重庆侨立水务公司(以下简称侨立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重庆市永川区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是中国水务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前身为永川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64月。20017月改制重组成立有限公司,2007年初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并入中国水务集团。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总资产5.34亿元,员工人数约160人,有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三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8m3/d,供水面积约70km2,供水人口约70万人,供水管网总长度530km,水质综合合格率99%

为提高供水水质,满足城区用水需求,公司不断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2.07亿元进行老城区给水管网改造、新城区给水管网敷设和水厂技术改造等。2012年,公司投资1.61亿元新建了供水能力为10m3/d的三水厂一期工程。同时,敷设输水管网14.5km,连通新、老城区管网,缓解了永川城区的供水不足,为永川城市建设做好供水基础保障。

2.所属城区市政水厂基本情况

公司有3座市政供水厂向城区供水,供水面积约70km2,供水人口约70万人。各水厂规模如下表1.3所示。

1.3 永川中心城区现状水厂一览表

名称

现状规模(万m3/d

规划总规模(万m3/d

一水厂

5

5

二水厂(孙家口水厂)

3

3

三水厂

10

20

合计

18

28

现有三座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为18m3/d。(其中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m3/d,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3m3/d,三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0m3/d)。三座水厂并联运行形成环状管网向永川城区供水。

根据《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25年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28m3/d,其中一水厂供水量5m3/d,二水厂供水量3m3/d,三水厂供水量20m3/d

1)一水厂

19765月建成投产,水厂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探花支路12号,厂区占地面积20.37亩,水厂员工共计17人。设计供水能力5m3/d。一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4.5m3/d左右。主要供水范围为永川老城区,供水面积约23km2,供水人口约20万人。水源地为上游水库,以松溉长江提水工程的长江水为补充水源,关门山水库为备用水源,麻柳河为应急水源。通过长约23.6km,管径DN1400DN1200的输水管道自流到三水厂,再通过DN1000的输水管道自流到一水厂取水泵站加压至制水场。主要供水范围为永川老城区,供水面积约23km2,供水人口约20万人。水源地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水池有两套制水工艺:五千吨和一万吨水力循环澄清池--气水反冲快滤池;三万吨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翻板滤池。

2)二水厂

20094月建成通水,水厂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孙家口村牌坊村民小组,厂区占地面积22.19亩,水厂员工共计14人。二水厂水源地为水库型,取水地点位于永川区中山路办事处孙家口村孙家口水库,采用取水竖井分层取水,DN700管道自流到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m3/d,二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2.35m3/d。供水范围为永川区城区高铁片区、新城建管委片区,供水面积约20km2,供水人口约20万人。制水工艺:三万吨格栅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快滤池。

3)三水厂

20138月建成投产,水厂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大南村麻柳河二社、三社,厂区占地面积64.16亩,水厂员工共计17人。设计供水能力10m3/d,规划终期为20m3/日,三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4.7m3/d左右。供水范围为永川城区的凤凰工业园、一环路片区、职教城等地区,供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供水人口约30万人,年度供水保障率:98%,水质综合合格率:99%。取水水源以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和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作为水源,长江提水工程提水至上游水库,水厂从关门山水库和上游水库库区取水竖井取水,通过DN1400管道密闭输送到三水厂配水井,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处理。制水工艺:折板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翻板滤池。

4)供水系统及水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的供水产能利用率为66.44%,一水厂、二水厂处于满负荷状态,高峰期会出现超负荷的情况,三水厂有富余产能48.73%

2)随着永川工业企业增加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用水量每年有7%左右的增加,高峰用水期间瞬时流量达到9000m3/h,导致部分区域欠压,不能保证该区域居民高峰期正常用水。

1.3.2永川区惠永水务公司(以下简称惠永公司)

1.公司简介

惠永水务公司是一家以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收集处理为主,集工程建设、管道安装与维修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区属国企。

公司成立于20107月,是由区兴永公司占股100%的区属公益类国企,注册资本3000万元,现有职工230人,共计运营镇级水厂15个、农村人饮水厂30个,水厂设计规模总达8.825m3/d,惠及人口45万;运维镇街污水处理厂(站)74座、提升泵站103座。公司下辖全资子公司7个(分别为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港桥水务有限公司、绿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惠永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竹溪谷科技有限公司、水利开发有限公司、渝西设计院)、控股企业1个(润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和参股企业3个(分别为重庆市泽永水务有限公司、重庆环投临江河水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环投惠泽水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集中式供水(仅限有证分公司经营);从事自来水厂项目建设及经营管理;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及经营管理;给排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咨询服务;销售、维修给排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销售建筑材料(不含油漆及其他危险化学品);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叁级,淡水鱼养殖,销售;河道清淤清漂、污水处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业务以镇街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为主。2014年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将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港桥水务有限公司、绿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等水务类公司整合为我公司下属子公司;2015年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我司又陆续接收管理运营了部分农村人饮工程;2016年随着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先后成立了区惠永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竹溪谷科技有限公司,并从同年8月起逐步接收运维永川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

2.所属城区市政水厂情况

公司目前有5个水厂部分向城区供水(其余供给村镇),陈食水厂、茶店水厂、卫星湖水厂、青峰水厂和黄瓜山水厂。5个水厂水处理工艺均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标准化水处理工艺。

1)陈食水厂

水厂位于城东科技生态城,处理规模为4200m3/d,制水工艺为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东方红水库。城区供水涉及城东生态科技城核心区域陈食片区、凤凰湖工业园区

2.茶店水厂

水厂位于城东科技生态城,处理规模为1000m3/d,制水工艺为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孙家口水库。城区供水涉及城东生态科技城大安片区,主要供区为茶店场镇、灵英村、铁山村,供区位于城东生态科技城核心区域。

正在建设处理规模3000m3/d的茶店水厂,水处理工艺为超滤膜处理工艺,建设工期为6个月,建成后将保障城东生态科技城前期建设用水。

3.青峰水厂

水厂位于青峰镇,处理规模为3000m3/d,实际供水规模为1600m3/d,制水工艺为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青峰水库。城区供水涉及城西片区,主要位于城西吉之汇至香海温泉,及通威后面的城西路网(城西商贸物流片区、渝西卫校新校区等)。

4.黄瓜山水厂

水厂位于南大街代家店村,处理规模为5500m3/d,实际供水规模为680m3/d,制水工艺为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孙家口水库和跃进水库。城区供水涉及城西片区及永师路,主要位于森林大道至青峰路口,及永师路、恒大悦府小区等。

5.卫星湖水厂

水厂位于卫星湖街道办事处,处理规模为5000m3/d,实际供水规模为4000m3/d,制水工艺为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上游水库。城区供水涉及凤凰湖园区及城南工业片区。

1.4城市水源现状

1.上游水库

上游水库位于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圣水河中上游,距城区28km。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1982年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坝址位于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绵羊坎处,距永川区城区28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54km²,主河槽长18.75km,河槽平均坡降为5.14‰,多年平均径流量2357.01m3,坝址处河床高程292.80m,设计总库容2895,正常水位327.80m,正常库容2320,死库容870

2.卫星水库(现不作为饮用水水源)

卫星水库所在水系为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大竹溪,工程枢纽位于永川区卫星湖街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灌溉为主兼防洪、旅游、养殖于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距城区12km

水库坝址处河床底部高程287.86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9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19m3校核洪水位301.92m,设计洪水位300.10m,正常水位296.83m,死水位292.42m,总库容1019m3,正常库容415m3,死库容138m3

3.关门山水库

关门山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临江河上游,坝址位于永川区来苏镇关门山村,距永川城区20km,距来苏镇5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0.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03.95m3

关门山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是永川城区主要供水水源。水库总库容1435m3,兴利库容884m3,死库容46m3

4.孙家口水库

孙家口水库位于临江河支流的白塔河上游,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的人畜饮水、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孙家口水库流域面积为10.32km2,河长6.55km,河道平均比降30.9‰;在团结桥建有一引水工程,引水工程以上流域面积为10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48m3。水库总库容1064m3,正常蓄水位334.00m,相应库容1008m3,死水位324m,相应库容98.00m3,校核水位334.35m

5.东方红水库

东方红水库系长江水系九龙河支流,坝址位于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村,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小(一)型水利骨干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6km2,校核洪水位320.08m,总库容245m3,正常水位为318.30m,正常库容196m3,死水位308.06m,死库容32m3

6.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系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坝址位于永川区大安镇铜鼓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一)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5km2,校核洪水位380.34m,总库容144m3,正常水位为378.73m,正常库容104.5m3,死水位372.02m,死库容7.4m3,设计灌面积4590亩。

7.青峰水库

青峰水库系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位于青峰镇莲花石村,是以灌溉、场镇供水为主、防洪于一体的小(一)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集雨面积2.3km2,总库容为322m3,正常库容270.0m3,死库容8.0m3,灌溉面积10094亩。

8.金鼎寺水库(在建)

金鼎寺水库位于永川区金龙镇,坝址距离永川城区17km,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由水库枢纽,供水工程和灌区工程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1.20m,水库正常蓄水位304.50m,正常库容982m3,水库死水位298.00m,死库容335m3,设计水位304.50m,设计库容982m3,校核蓄水位305.25m,总库容1076m3

工程由大坝枢纽与灌(供)区工程组成。灌(供)区工程含南灌区、北灌区和大安供水区。南灌区采用渠道输水,灌溉面积10978亩;北灌区采用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192亩,并向金龙场镇供水;大安供水区采用抽水管道,将库水输送至永胜水库后向大安街道供水。同时永胜水库至孙家口水库埋设dn355PE管,另外在金鼎寺至永胜水库输水管道设置支管,直接输水至孙家口水库。

供水管道工程共分两部分,一是向主城凤凰湖工业园区(主要指原大安工业园区)及大安场镇综合生活用水供水,二是向金龙场镇提供综合生活用水供水。向金龙镇场镇供水146.2m3;大安镇场镇供水由永胜水库和金鼎寺水库工程承担,永胜水库年缺水416.7m3,需由金鼎寺水库向永胜水库调水416.7m3。金龙场镇需水全由金鼎寺水库提供,故需金鼎寺水库提供场镇供水量为562.9m3

9.石梁桥水库(在建)

石梁桥水库工程所在地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水库所在河流为临江河支流跳蹬河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1km2,石梁桥水库正常蓄水位338.50m,总库容114.6m3;水库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15.72m3,年生态水量16.68m3,为IV等小(一)型工程。主要建筑主坝、副坝级别为4级,主坝坝型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42.0m,坝高22.2m,坝顶长160m

工程主要解决永川城区11000居民生活用水,新增年可供水量119m3

10.提水工程

现状已建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水源泵站设计流量0.91m3/s,经上游水库调蓄后向永川城区供水。现状长江提水一期工程日提水能力达7.86m3,但实际提水量并未达到。

松既长江提水取水口位于长江干流重庆市永川区松既镇毛子岩长江左岸,工程采用泵站提水到金子山高位水池后,采用重力输水方式从高位水池输送至上游水库,经上游水库调蓄后,通过上游水库取水口,经蓝子山隧洞沿活龙沟埋设至双桥后沿双桥河铺设至熊家坡隧洞,沿卫星水库左岸穿黄瓜山隧洞后沿临江河河岸铺设至三水厂和一水厂。

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

松溉泵站:泵站取水口位于松溉镇长江毛子岩,取水口设计水位194.25m,泵站装机3×900kW,设计扬程166m。泵站土建和高位出水池已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机械设备按近期规模安装。

输水工程:输水管道(含5座输水隧洞和3座管桥)全长38.3km,泵站至上游水库15.33km,上游水库至永川城区第三水厂22.97km。输水管道为钢筒混凝土预应力管、钢管,直径1.21.6m。隧洞已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管道按一期规模敷设。

上游水库为松溉提水工程在线调节水库,坝址位于永川五间镇,距永川城区约28km,集雨面积5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039m3,总库容2895m3,调节库容1450m3,正常蓄水位327.8m,死水位315.8m,灌溉面积5.4万亩。

11.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2021年开工,在建)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由泵站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和调蓄工程组成。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长江金刚沱、嘉陵江草街、涪江桂林、双江、安居(新)和渭沱、渠江东城7座泵站,续建安居和小沔2座泵站,新建输水管线510km,新建扩建在线调蓄水库3座(圣中、同心桥、千秋堰),工程新增提水流量共计49.28m3/s2030均新增供水量约11.44亿m3,供水对象为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其中续建提水工程新增供水0.35亿m3,新建提水工程供水11.09亿m3

其中长江金刚沱泵站向永川年供水量为15275m3,主要为城镇供水及工业供水。金刚沱泵站取水口设计水位约183m,设计流量约30.44m3/s,提水扬程约 93m,提水至圣中水库后通过一条支线分流到孙家口水库。

1.5供水管网现状

1.侨立公司

供水主管道总长度已达约530km,期间老旧管网逐步替换,2000年以前老旧管网基本替换完成,现管网漏失率约10%

管道材质主要为球墨铸铁、钢管、钢塑管、PPR管、PE管。还有部分铝塑管、UPVC管、灰口铸铁管,已纳入替换改造计划。

供水主干管口径及位置如下:

一水厂地处永川老城区一环以内中心地带,由两根DN600管道分流至老城区各条主干管网。

二水厂位于永川东北方向孙家口库区,由一根DN600主管道由北朝南向永川新城区进行补水,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

三水厂位于永川西南方向,出厂水为DN1200主管道,在一环路向西北方向分流一根DN800口径管道,从外围向老城区补水或获取老城区富余水量,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向东北方向分流一根DN1000管道向新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并与二水厂管网相连。

现状供水管网存在问题:因城市建设、人口迁移等问题,导致用水量在管网上不平衡增长,加之地形海拔原因,导致局部出现压力及水量不足的情况,主要分布在南大街兴南路、新城区一、二、三转盘两侧,还有小部分地势较高区域。

2.惠永公司

青峰水厂供水管道管径均为dn200,材质为PE,长度10km。黄瓜山水厂供水管道管径为dn315,材质为PE,长度15km。茶店水厂供水管道管径为dn32-dn200,长度为45km。陈食水厂供水管道管径为dn32-dn400,材质为PE,长度为120km。卫星湖水厂供水管道管径为dn32-dn315,材质为PE,长度为45km

1.4永川城区现状主要供水管网

序号

供水主干管

名称

长度(m

管径(mm

材质

建设年代

加压泵站位置

调节池

管网水质现状

公共管网漏损率

欠压和爆管情况

1

一环路

18658

110-1200

PE、钢管、球墨

2013/2018

合格

全年综合漏损率为:9.8%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2

兴龙大道

11717

110-600

PE、钢管、球墨

2017

合格

无欠压情况,少量支管爆管

3

凤龙大道(永泸路路口往兴龙大道方向)

3268

200-600

PE、钢管、球墨

2016

合格

无欠压情况,少量爆管

4

才子路兴龙大道路口至凤龙大道路口

2424

160-300

PE、钢管、球墨

2013

合格

5

高家路(机器人展场)

984

150-200

球墨、钢塑

2013

合格

6

凤临路(GD3线路口至兴龙大道路口)

2983

315

PE、钢管、球墨

2012

合格

7

塘湾路(华科)

1259

200-315

PE

2012

合格

8

凤辽路(机器人展场)

1065

150-300

球墨、钢塑

2009

合格

9

龙马大道(凤凰湖往陈食方向)

2421

200-400

PE、钢管、球墨

2017

合格

10

永津路(兴龙大道路口至断桥水库)

2080

110-300

球墨、PE

2010

合格

11

三星路(万达广场)

952

160-315

PE

2009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12

松花路(红河小学)

340

160-315

PE

2008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13

星光大道(三转盘至一环路)

2264

110-315

PE

2008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无爆管

14

三星北路

997

160-200

钢塑、PE

2007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15

红河南路

3242

160-315

PE、球墨

2006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16

学府大道(三转盘至和顺大道路口)

1884

300

PE、钢管、球墨

2008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17

红河大道(一环路口至昌州大道路口)

4579

110-315

PE

2005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无爆管

18

人民东路

4102

110-315

PE

2008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主管道少量爆管

19

人民西路

1879

160-315

PE

2008

合格

20

红河中路

2113

110-315

PE、球墨

2005

合格

21

汇龙大道

2507

110-500

水泥、钢管、铸铁、PE

2018

合格

22

卧龙路(人民大道路口至渝西大道路口)

760

150-200

铸铁

2001

合格

23

人民大道

3291

110-315

PE、球墨


2008

合格

24

人民北路

710

160-315

PE

2005

合格

25

化工路

552

300

球墨

2006

合格

无欠压情况无爆管记录

823

315

PE

合格

26

内环东路

2076

100-300

PE、钢管、球墨


2008

合格

无欠压,少量爆管

27

文昌西路

3340

160-300

PE、钢管、球墨

2010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无爆管

28

文昌东路

2984

110-315

PE、钢管、球墨

2012/2019

合格

29

文昌片区

3291

110-400

PE、球墨

2010

合格

30

F片区(凤凰
湖园区)

4224

160-200

PE、球墨

2015

合格

无欠压,少量爆管

31

永泸路(一环路往动物园)

4688

200-300

钢管、铸铁

2000

合格

32

凤凰一路(凤凰湖园区)

1376

110-315

PE、钢管

2017

合格

33

凤凰二街(凤凰湖园区)

596

200-315

PE

2017

合格

34

凤凰一街

1710

110-315

PE、钢管、球墨

2017/2019

合格

35

凤兴路(凤凰湖园区)

553

160

PE

2017

合格

36

渝西大道

8067

110-500

水泥、钢管、铸铁、PE、球墨

1995

合格

37

萱花路

4325

110-400

PE、钢管、铸铁

1995-2007

合格

38

中山大道

3333

100-315

PE、球墨、铸铁

2004

合格

39

南大街

952

110-315

PE、钢管、铸铁

1997-2008

合格

40

内环南路

4263

160-400

水泥、钢管、铸铁、PE、球墨

1992-2008

合格

41

永青路

5609

600

水泥、钢管、铸铁、球墨

1992-2013

合格

42

探花支路

975

600

铸铁、PE、球墨

1988-2008

合格

43

永峰路

1114

110-200

PE、铸铁

1995-2013

合格

44

双龙路

903

110-200

PE

2015

合格

45

阳光花园

334

600-700

球墨

2008

合格

46

文曲路

859

200-300

PE、铸铁

2005

合格

47

胜利北路

797

150-200

PE、钢管、铸铁

2008

合格

48

桂山路

1417

100-315

PE、铸铁

1997-2005

合格

49

石油路

1029

100-200

PE、铸铁

1997-2005

合格

50

永师路(永师路口至一环路口)

2573

100-400

PE、钢管、铸铁

2008

合格

51

胜利路

809

110-200

PE、铸铁

2005

合格

52

外环西路

523

100-315

PE、铸铁

1996-2006

合格

53

枣园路

545

110-315

铸铁、PE、球墨

1996-2008

合格

54

石油西路

504

110-315

PE、铸铁

1997-2012

合格

55

官井路(水东门往月源山水)

1316

110-200

PE

2004

合格

56

和顺大道红河南路路口至昌州大道路口

3102

200-400

PE、钢管、球墨

2016

合格

57

迎宾大道(中医院往客运中心)

1763

100-300

铸铁、PE、球墨

1998-2008

合格

58

泸州街(渝西大道路口至内环南路路口)

935

100-300

铸铁、PE、球墨

2008

合格

59

城南路(渝西大道路口至内环南路路口)

651

100-200

PE、铸铁

2008

合格

60

和畅大道(兴龙湖小学背后)

2621

200-600

钢管、球墨

2016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主管道少量爆管

61

昌州大道东段(人民西路路口至兴龙湖)

1443

100-600

PE、钢管、球墨、钢塑

2008

合格

无欠压,少量爆管

62

玉清东路(巨宇江南)

436

160-200

PE

2008

合格

63

孙家口输水管线

2145

600

球墨

2006

合格

64

凤凰二路

750

160-315

PE

2007

合格

65

永铜公路
127128

5639

100-300

PE、铸铁、球墨、钢塑

2007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主管道少量爆管

66

昌州大道(科创学院至人民西路路口)

3151

100-300

PE、铸铁、球墨、钢管

1990-2010

合格

无欠压,少量爆管

67

萱花西路(重医第五临床学院至高铁下)

2019

100-300

PE、铸铁、球墨、钢管

1990-2008

合格

68

玉屏路
(红旗小学)

1778

110-300

PE、铸铁

2005

合格

69

箕山路(二院往萱花佳苑)

901

200

PE

2008

合格

70

新泰路
乾丰公园道往一环路

1009

300

PE、铸铁

2016

合格

71

火车站南路
火车站往一环路

2724

100-250

PE、钢管、铸铁

1996-2014

合格

72

兴南路(观南城)

528

100-200

铸铁

1999

合格

夏季高峰期欠压,主管道少量爆管

73

祥龙路
(高铁片区)

1559

110-300

PE

2017

合格

无欠压,少量爆管

74

腾龙路
(高铁片区)

269

110-200

PE、球墨

2017

合格

75

福安路
(高铁片区)

303

110-300

PE、钢管

2017

合格

76

灵龙路
(高铁片区)

659

100-300

PE、钢管、球墨

2017

合格

77

兴龙湖周边道路

580

160-300

PE、钢管、球墨

2013

合格

78

永和大道

928

200-300

钢塑、球墨

2019

合格

79

昌龙北路

3399

200-700

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0

昌龙大道南延伸段

2184

200-600

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1

永津路

1920

200-300

PE、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2

科园北路

1903

200-300

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3

站前大道

1126

200-600

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4

凤莲路

1176

200-300

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5

和畅大道

1045

110-600

PE、钢管、球墨

2019

合格

86

凉亭子

104

110-160

PE

2019

合格

1.5城区厂外加压泵站一览表

序号

水厂名称

加压泵站名称

清水池容积

m3

位置

水泵机组

1

三水厂

永川工业园区G区加压泵站

无水池

凤凰湖园区永津路

无负压设备一套,水泵3台,流量280m3/h,扬程49m

2

一水厂

万寿片区加压泵站


万寿社区

水泵3台,流量70m3/h,扬程44m

3

二水厂

孙家口片区加压泵站

无水池

孙家口村

无负压设备一套,水泵3台,流量16m3/h,扬程78m

1.6城区厂外调节池一览表

序号

水厂名称

水池名称地址

水池容积(m3

池底标高(m

1

一水厂

高位水池

2500

350

1.6管理及服务

1.目前永川区未单独制定供水节水管理政策,将严格按照重庆市的供水节水管理政策,如2012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政策进行落实。

2.水质监管落实情况:

1)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市城市供水水质行业监管工作,指导区县(自治县)开展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工作。

2)永川区城市管理局负责永川城区供水水质监管工作,负责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承担本辖区水质检测和监测技术工作,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水质抽样检测、定期汇总上报水质检测数据、编制水质报告、水质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3)水务公司目前有检测原水29项和出厂水42项的能力,无106项指标全分析检测能力,需委托有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水务公司有健全水质自检制度,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水质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进行水质定期检测。其中:原水9项指标检测每日不少于一次,原水水质检测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29项指标每月不少于一次。出厂水9项指标检测每日不少于一次,常规指标检测42项指标每月不少于一次,106项指标全分析检测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管网水7项指标检测每月不少于两次。管网末梢水常规42项指标检测每月不少于一次。

4)城市供水运营服务和应急维修抢修工作情况

水务公司制定了《制水运营管理标准》《供水运营管理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中国水务,情润万家服务品牌,实行一站式服务,开通24小时对外服务热线:49862162。公开社会服务承诺,水费缴纳方式多样化,不仅有支付宝、微信、利安邮政等代收点,还专门开通了指尖水务缴费APP

供水应急维修抢修实行110联动〔含供水热线转接的其他报警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供水热线是供水抢险抢修应急联动的指挥调度枢纽和信息枢纽,负责调度供水抢修。遇突发性事件报警后,水务公司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将领导批示迅速转达给有关单位,并督促落实情况。供水热线必须认真落实并坚决执行铃响三声必须接听的工作纪律。做好抢修电话首接负责制的落实工作,即:“接听电话、周到热情;问明情况、记录详尽;本职范围、立即出警;复杂问题、及时转达;第一受理、责任不推

每日对车辆、设备、工具准备、维护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车辆设备运转正常,对抢修所需常用设备、工具以及安全标识等物资装运上车,以节约接警出动准备时间。

所有参与抢修人员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放在首位,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对抢修地段的土质状况、道路状况、基坑开挖、材料装卸情况、电器使用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全年抢修工作中,在接到供水热线爆管抢修指令后,迅速出动抢修人员、车辆,抵达爆管现场(中心城区30分钟内到达并止水),并立即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护栏、警示标志等。与城市管理部门等联动,配合辖区施工单位止水,对停水区域用户根据需要出动应急送水车送水。根据现场爆管情况采取相应方案组织抢修施工,确保在承诺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DN300及以下爆管6小时内、DN300~700爆管为12小时内、DN700以上爆管为24小时内),修复通水试验确认无渗漏后回填土方,同时向热线反馈恢复供水时间,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及时恢复路面。抢修完毕及时填写爆管事故报告单。


第二章 “十三五”规划回顾与总结


2.1“十三五”规划回顾

永川区“十三五”期间未做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因此供水相关设施的建设,依据城市总规以及控规。

2.1.1《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1.水源

以关门山水库、上游水库、孙家口水库、长江提水工程、临江河红河闸坝以上段和金鼎寺水库该水库已建、白沙水库和双龙水库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其中现状水库供水能力3650万立方米/年,现状长江提水一期工程供水能力2850万立方米/年,规划水库供水能力7200万立方米/年,水源能够满足用水量需求。

2.用水量预测

预测2025年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28万立方米/日。

3.给水系统规划

1)中心城区供水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各供水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供水系统,各供区间加强联络,发挥水厂之间的互补、应急作用。

2)规划3座市政水厂。保留侨立一水厂,规模5万立方米/日,保留孙家口水厂,规模3万立方米/日;续建三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

3)改造、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加强供区间的供水联络,保障供水安全。中心城区消防供水与市政供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室外市政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2.1.2《永川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8年编制)》

给水工程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城市市政供水主要由侨立水务公司承担,侨立公司下属侨立一水厂、侨立二水厂(孙家口)和侨立三水厂。

侨立一水厂位于永川火车站西面、临江河北岸,占地面积约1.5公顷,设计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实际平均日供水量4万立方米/日,最高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日,取水水源以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和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作为水源,长江提水工程提水至上游水库,水厂从关门山水库和上游水库库区取水竖井取水,通过DN1400管道密闭输送到三水厂后,再通过DN1000钢管流到一水厂取水泵房。

侨立二水厂(孙家口)位于城区北面,孙家口水库南侧,占地面积约3.3公顷,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实际平均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日,最高日供水量2.5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孙家口水库。

侨立三水厂位于麻柳片区,设计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天,一期10万立方米/天供水能力已建成,取水水源以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和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作为水源,长江提水工程提水至上游水库,水厂从关门山水库和上游水库库区取水竖井取水,通过DN1400管道密闭输送到三水厂配水井。

2.存在问题

供水管网系统性不足,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不足,各水厂之间供水联络性较差,供水安全性不足。

3.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重庆市城乡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导则》标准,结合规划区的功能分布、性质、特点及其规模,采用不同指标预测规划区用水量。

居住用地:0.4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

公共管理服务设施用地:0.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0.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

工业用地:0.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

其他用地:0.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

综合考虑其他用地用水,预测规划区总用水量为37万立方米/日。

4.供水水源规划

水源由侨立一水厂、侨立二水厂、侨立三水厂、东方红水厂、双竹水厂和拟建四水厂提供。

5.供水设施规划

中心城区逐步取消自备水厂和镇街小水厂,供水全部由市政水厂承担,规划区内共规划四座市政水厂,规划区外拟建一座永川四水厂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重要节点项目)。

规划保留侨立一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占地2.7公顷。随着长江提水工程的进一步建设,采用长江水作为水源。供水区域主要为老城区部分地区、西部商贸物流片区及城北部分地区。

保留侨立二水厂(孙家口),供水能力为3万立方米/日,占地3.3公顷。水源为孙家口水库和金鼎寺水库,随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引入长江提水作为水源。供水区域主要为大安片区、城北部分片区及高铁站附近区域。

续建侨立三水厂,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占地7.3公顷。水源为关门山水库、白沙水库、双龙水库和长江提水工程。供水区域主要为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及凤凰湖产业园片区。

根据《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供水总体方案》,规划区外控制永川四水厂,目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未来随着该工程的建设,远期永川中心城区供水缺口可由该水厂补足。

5.供水管网规划

规划供水管沿规划道路敷设,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布局构建主干供水环网,管径为DN400DN1000主干管构成环网。非管廊路段,沿规划道路敷设DN200-DN600给水干管,供水管网的供水水压按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不低于0.28MPa的要求考虑。

以地下综合管廊为支撑,预控再生水给水管,规划区内沿昌龙大道、兴龙大道等道路地下综合管廊预控DN200~DN400再生水给水管道。

6.消防供水规划

规划区消防供水与城市供水共用一套管线系统,道路上按不大于120米设置地上式市政消火栓,其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规划保留临江河、凤凰湖以及跃龙湖等水体,并预留消防用水应急取水点。

2.2水厂项目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永川中心城区水厂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侨立水务公司已于20138月在南大街办事处麻柳二社、三社,建设总规模20m3/d,第三水厂分二期建成,一期建10万吨(分为25万吨的处理系统),土建及净水设施按10m3/d建成,一期工程,总投资3.047亿元。因供水量达不到5万吨,10万吨的第二组部分设备未安装,实际净水处理能5万吨。2019年底完成第二组设备增装,三水厂一期10万吨建设完毕。

2.3管网项目完成情况

1.2016~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3516.88万元,新敷管网39633m,改造城区老旧管网68546m

2.完成的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

2019年、2020年共投入1048万元资金,改造40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共计25800m

2.4水源项目完成情况

永川金鼎寺水库入库径流为1355m3,总库容为1235m3,兴利库容为1003m3

永川区全区有蓄、引、提水工程17163处,现状总供水能力29996m3,设计供水能力33671m3。其中蓄水工程16160处,现状供水能力15337m3,设计供水能力19012m3;引水工程43处,现状供水能力622m3,设计供水能力622m3;江河提水工程960处,现状供水能力13765m3,设计供水能力13765m3。蓄水工程中有中型水库3座:即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和孙家口水库,现状供水能力3300m3,设计供水能力4688m3;小(一)型水库29座、小(二)型水库101座,现状供水能力5314m3,设计供水能力7198m3;山平塘9480口、现状供水能力4675m3,设计供水能力4640m3;石河堰517道,现状供水能力1868m3,设计供水能力2261m3;微型水利工程6030个,现状供水能力180m3,设计供水能力225m3

2.5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

中心城区供水规模达到18m3/d,供水能力满足永川中心城区用水需求,产销差控制在10%以内。2020年预计实现供水量4367m3,日均供水11.97m3,最高日供水量146719m3。永川中心城区自来水普及率98%以上,水厂3座水厂联网供水,供水普及人口数70万,供水管网长度530km2020年管网基本漏损率9.84%

2.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区出现压力不足。随着永川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企业增加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用水量每年有7%左右的增加,高峰用水期间瞬时流量达到9000m3/h,导致部分区域欠压,不能全天候保证居民正常用水。

2)因无专项规划,建设内容纲领性不强。

3)水源的保护和建设还要加强。

4)管网漏损偏高。

5)爆管次数较多,造成停水频率较多。

6)一水厂、三水厂目前的原水供应只有一根原水输水管道,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将造成全城大面积降压停水,原水供应的安全可靠性需加强。

7)一水厂、三水厂目前的生产能力为15m3/d,目前的原水供应能力最大只有12m3/d,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需要加大原水供应能力,以满足城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第三章 “十四五”规划总则


3.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永川区城市规划建设区域及城区周边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规划范围内服务面积约100km2,规划人口100万人。城市规划区内的供水,执行市政供水有关规范和标准。

3.1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图

3.2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规划基准年:2020

3.3规划依据

3.3.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日起施行,2019年修正版)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月修订)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53号)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

3.3.2相关标准规范与规定

《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

《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09149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53号,199711日生效)

《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试行)》(住建部)

《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卫生部)

3.3.3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重庆市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规划2009-2020》(重庆市市政委,2009.9

《重庆市城市供水水质规划》(重庆市市政委,2006.1

《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111号公告)

《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1842号)

《重庆市给水专业规划修编》(2004年~2020年)

《供水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委

《重庆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2017年修订版)》

《重庆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1349日)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水效标识管理办法》(20183月)

《重庆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渝水〔201519号)

《重庆市主城区水厂布局调整分区规划》(201810月)

《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建设方案(2017年)》(渝西工程有关区/县采用)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

《永川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6

《永川科技生态城城市设计》初稿,2020.3

《关于反馈永川中心城区城镇人口数据的函》(重庆市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8.19

永川区住建委、区规划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新城建管委等主管部门提供的地形图、地下管网等其他基础资料。

业主提供的供水设施图纸、水量、水质、运行数据等资料。

3.4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围绕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等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提供量足、质优、服务好的供水保障为目标,增强城市供水系统韧性,建设水量更充足、水质更安全、体系更可靠、节水更充分、管理更精细等城市供水系统,为永川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3.5规划原则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按照属地属事原则,辖区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牵头开展城市供水规划编制、建设和管理,供水企业积极参与并承担具体建设任务,坚持城市供水的公益属性,做好供水保障。

补齐短板,保障民生。着力解决城市供水能力不均衡,区域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实施城市供水能力补短板项目,促进城市供水保障随经济社会和市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统筹兼顾,重点突出。规划要与永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等相协调,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的发展战略,统筹城市供水量足、质优、服务好三个方面,以提升城市供水水量充足性、水质安全性、系统可靠性为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城乡融合。充分结合永川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拟定十四五城市供水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向周边乡镇延伸,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

智慧水务,精细管理。加强城市供水智慧化建设和运用,建立完善永川区供水智慧平台。强化城市供水精细化管理,深化供水服务改革,提升供水质量。

3.6规划目标及指标

十四五城市供水以水量充足、水质安全、服务优良为保障目标,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节水优先的总原则,重点解决城市供水水量充足性、水质安全性、系统可靠性问题。主要实施城市供水能力补短板工程,建设江库联动、互联互通的供水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备用水源使用管理制度,推进老旧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建设智慧水务系统,严格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优化供水服务改革,降低停水时间。推广实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巩固重庆市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

2025年基本建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供水保障能力,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系数达到1.2以上(该系数是指通过利用互联互通、调节池、加压站等储水设施在应急状态下供水的保障能力,1.2即应急供水能力为正常供水的2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城市水厂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供水持续稳定,服务方便快捷,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成为供水系统有效补充,巩固重庆市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具体指标见下表。

3.1 重庆市城市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指标一览表

规划目标

2025

主城都市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水源保护指标

达到或优于III


达到或优于III

达到或优于III

达到或优于III

备用水源指标

完成备用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备用水源使用管理制度

完成备用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备用水源使用管理制度

完成备用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备用水源使用管理制度

人均综合用水量(L/cap·d

360-420

300-400

300-400

水厂负荷率

负荷达到95%的天数每年不超过90天,平均负荷率不高于75%

负荷达到95%的天数每年不超过90天,平均负荷率不高于75%

负荷达到95%的天数每年不超过90天,平均负荷率不高于75%

供水普及率

100%

99%

99%

水厂出水水质

国标

国标

国标

公共管网漏损率

10%以下

10%以下

10%以下

供水系统调节容积比不低于

15%

10-12%

10-12%

供水系统安全保障系数不低于

1.3

1.2

1.2

水厂监控、自控

完善

完成建设

完成建设

管网监测信息化

完成建设

逐步建设

逐步建设

人均停水时间(不超过)

6小时/·

8小时/·

8小时/·

永川区属于主城都市区,供水规划指标在无实际数据参考时,可按主城都市区执行。


第四章 水量预测


正确选择城市给水工程的规模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满足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工矿企业生产和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用水的需求,同时也关系到工程的基建投资和城市供水的经济效益。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人口数和城市经济发展计划,按照最近几年人口综合用水量实际数据与发展状况,在规范规定的幅度内选取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值,推算近期与远期的用水量。

自备水源供水的工矿企业和公共设施的用水量应纳入城市用水量中,由城市给水工程进行统一规划。

4.1预测方法

城市给水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市政、绿化等用水量,城市用水量预测涉及的因素较多,其与城市人口,工业产值,产业结构及城市类型等有关。其中工业用水因工业产业结构不同差异很大,其水量预测不可预见性较大。另外由于计算方法采用的指标不同,预测的结果也有差异,尤其是远期的偏差较明显。

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主要有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趋势外推法。

本工程以永川区的人口及《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永川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并根据永川区供水特点,拟采用不同方法对供水区域近期2025年、远期2030年及远景2035年水量进行预测计算。

4.2主要参数确定

4.2.1人口规模

1.规划人口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中人口空间分布中描述:至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85万人;城市人口80万人。《永川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中关于人口描述为:规划居住人口为80万人。重庆市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反馈永川中心城区城镇人口数据的函》中提出:根据《永川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初步预测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城镇人口90万人,另考虑外来服务人口10万人,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城镇人口110万人,另考虑外来服务人口20万人。

综合以上相关规划和最新文件,确定中心城区规划人口2025年按100万人,2035年按130万人考虑。

2.增长率预测人口

根据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数据,2016年永川中心城区服务人口61.39万人,2020年现状服务人口约70万人。2016~2020年平均服务人口增长率为3.4%2025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从上述2020年现状服务人口与2025年规划人口数据分析,永川中心城区的规划人口增长率为7.4%,呈现递增趋势。规划比实际人口增加更快,原因在于十四五期间建设生态新城大力建设发展,会带来人口较大的机械增长。但之后会随着建设的放缓,增长率会逐步降低。

参考城市总规控规和最新文件,以及永川中心城区近几年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本规划对中心城区范围内20202025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取7.4%20262030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取3%2031~2035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取2.5%。各年度人口增长预测如表4.1所示。

4.1 年度人口增长预测如表

分项

年限

服务人口(万人)

平均人口增长率

2020

70

7.4%

2021

75.18

2022

80.74

2023

86.72

2024

93.14

2025

100

2026

103

3%

2027

106

2028

109.27

2029

112.55

2030

115.93

2031

118.83

2.5 %

2032

121.8

2033

124.84

2034

127.97

2035

131.16

在现状人口的基数下,通过增长率测算人口的预测结果,近期2025年为100万人,远期2030年为115.93万人,远景2035年为131.16万人。

3.人口确定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预测人口,可得到下表数据:

4.2预测人口

序号

项目

2025

(万人)

2030

(万人)

2035

(万人)

1

规划人口

100


130

2

增长率预测人口

100

115.93

131.16

3

人口确定

100

116

130

近期2025年人口确定为100万人,2030年人口为116万人,2035年人口为130万人。

4.2.2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

城市供水中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及工业用水之和除以供水人口,即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城市用水量标准受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用水现状

根据《永川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规划区城市市政供水主要由侨立水务公司承担,侨立公司下属一水厂、二水厂和三水厂。目前,侨立水务下属三座水厂2020年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4m3/d2020年日平均供水量已经达到11m3/d。供水人口约70万人,供水面积约70km2。按照19年永川中心城区的实际供水量数据计算,2020年永川中心城区平均日人均综合用水量约为157L/(人·d),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量约为200L/(人·d)。

2.供水规划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中重庆地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0.6m3/.d,该指标较大,不适合永川地区。将永川区看作一个中等城市(人口为50~100万),则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25~0.5m3/.d

3.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结合用水现状及城市供水规划,并考虑到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将来进一步扩展,用水量会有所增长,本次规划确定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近期2025年为250L/(人·d),远期2030年为270 L/(人·d),远景2035年为290L/(人·d)。

4.2.3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

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2006),重庆市建设用地年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40190m3/km2·a),折算为日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80.52m3/km2·d),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2,则最高日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60.62m3/km2·d)。

从永川中心城区的实际供水量数据来看,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2000m3/km2·d)。

参考永川区实际供水数据,考虑规范、标准取值,以及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的增长,本规划2025年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2500m3/km2·d),2030年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3000m3/km2·d),2035年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3500m3/km2·d)。

4.2.4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由于《给水工程规划规范》(50282-2016)所定标准均较高,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取低值,并参考供水战略规划中的取值。永川区各类用地面积用水量参数取值如下表:

4.3 分类用地面积用水量指标

序号

类别

给水工程规划m3/hm2

取值m3/hm2

1

居住用地

50-130

50

2

行政办公用地

50-100

50

3

文化设施用地

50-100

50

4

教育科研用地

40-100

40

5

体育用地

30-50

30

6

医疗卫生用地

70-130

70

7

商业用地

50-200

50

8

商务用地

50-120

50

9

工业用地

30-150

50

10

物流仓储用地

20-50

20

11

道路用地

20-30

20

12

交通设施用地

50-80

50

13

公用设施用地

25-50

25

14

绿地与广场用地

10-30

10

4.3水量预测

4.3.1城市人口综合指标法

根据前文预测的人口和人均综合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本次规划预测水量为:

4.4 城市人口综合指标法预测水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2025

2030

2035

1

中心城市人口

万人

100

116

130

2

人均综合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L/·d

250

270

290

3

最高日用水量

m3/d

25

31.3

37.7

4.3.2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根据前文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值,本次规划预测水量为:

4.5 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预测水量

序号

年限

2025

2030

2035

1

服务建设用地面积(km2

100

-

-

2

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

m3/km2·d

2500

3000

3500

3

最高日综合用水量

25.0

-

-

由于总规和控规规划年限均为2025年,因此没有2030年及2035年准确的建设用地面积,所以本水量预测方法仅预测到2025年。

4.3.3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城市单位分项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2025年预测结果见下表:

4.6 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预测水量

序号

用地类别

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m3/hm2

用地面积

(公顷)

年需水量

m3

1

居住用地

50

2470.52

123526

2

行政办公用地

50

60.42

3021

3

文化设施用地

50

79.43

3971.5

4

教育科研用地

40

718.59

28743.6

5

体育用地

30

33.55

1006.5

6

医疗卫生用地

70

71.81

5026.7

7

商业用地

50

1120.32

56016

8

商务用地

50

64.55

3227.5

9

工业用地

50

1590.09

79504.5

10

物流仓储用地

20

153.22

3064.4

11

道路用地

20

1338.76

26775.2

12

交通设施用地

50

94.23

4711.5

13

公用设施用地

25

100.8

2520

14

绿地与广场用地

10

1191.22

11912.2

15

合计


90.87

353026.6

4.3.4趋势外推法(年递增率法)

根据永川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近几年供水及售水数据,见下表,可以推测出近年来的水量增长率约为:8%。由于2020年至2025年规划人口增长幅度较大,因此供水量增长率也相应扩大,按12%考虑。考虑到远期城市建设逐渐放缓,在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节约水资源的大环境下,城市的人均用水量指标普遍呈下降,远景增长率会稍低于现状,因此按6%考虑。

4.7供水量表

年份

供水合计

一水厂

二水厂

三水厂

增长率

2013

26912311

17346683

7393915

2171713


2014

27367543

15656578

5325425

6385540

2%

2015

30417327

14910145

6307479

9199703

11.1%

2016

33061940

15148504

6765369

11148067

8.7%

2017

35159416

15754008

6129818

13275590

6.3%

2018

37095307

14461458

8298671

14335178

5.5%

2019

40120086

14577971

8702292

16839823

8.2%

根据以上数据推算的增长率可以预测各年的最高日供水量,如下表:

4.8预测最高日供水量

序号

年限

2020

2025

2030

2035

1

增长率

8%

12%

8%

6%

2

最高日综合用水量(m3/d

15.4

27.14

33.06

44.24

4.4规划需水量确定

以上四种不同方法对需水量进行了预测, 预测的需水量比较如下:

4.9 预测需水量比较表

序号

年份

城市人口综合指标法

m3/d

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m3/d

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m3/d

年递增率法

m3/d

平均年需水量

m3/d

1

2025

25.0

25.0

35.3

27.14

28.11

2

2030

31.3

-


33.06

32.18

3

2035

37.7

-


44.24

40.97

上述不同方法预测的结果,远期需水量差异较大,与远期人口增长率,人均用水指标等指标取值及需水量增长率密切相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城市最终需水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不同规划的成果,结合不同预测方法的结果,近期城市的需水量按照29m3/d来控制;远期城市的需水量可按照33m3/d来控制。远景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远景城市的需水量可按照42m3/d来控制。

4.5供水能力分析

供水能力分析详见下表:

4.10 2025年供水能力分析表

编号

现状设计规模

(万m3/d

服务范围

规划需水量

(万m3/d

供水能力分析(+/-

(万m3/d

1

18

永川中心城区

29

-11

4.11 2030年供水能力分析表

编号

现状设计规模

(万m3/d

服务范围

规划需水量

(万m3/d

供水能力分析(+/-

(万m3/d

1

18

永川中心城区

33

-15

4.12 2035年供水能力分析表

编号

现状设计规模

(万m3/d

服务范围

规划需水量

(万m3/d

供水能力分析(+/-

(万m3/d

1

18

永川中心城区

42

-24


第五章 城市供水水源


5.1现状水源

5.1.1永川区水源现状

永川区全区有蓄、引、提水工程17163处,现状总供水能力29996m3,设计供水能力33671m3。其中蓄水工程16160处,现状供水能力15337m3,设计供水能力19012m3;引水工程43处,现状供水能力622m3,设计供水能力622m3;江河提水工程960处,现状供水能力13765m3,设计供水能力13765m3。蓄水工程中有中型水库3座:即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和孙家口水库,现状供水能力3300m3,设计供水能力4688m3;小(一)型水库29座、小(二)型水库101座,现状供水能力5314m3,设计供水能力7198m3;山平塘9480口、现状供水能力4675m3,设计供水能力4640m3;石河堰517道,现状供水能力1868m3,设计供水能力2261m3;微型水利工程6030个,现状供水能力180m3,设计供水能力225m3

在向全区供水的工程中,以蓄水工程为主,共16160处,占总供水工程处数中的94.15%,现状供水能力10650m3,占总供水能力的61.1%;在整个供水工程中又以水利工程为主体,水利工程总计为17163处,其中蓄水工程为16160处,为总数的94.15%,引水工程43处,为总数的0.1%,提水工程996处,占总数的5.6%,由此可见,向全区供水的工程中,以水利工程为主体,水利工程中又以蓄水工程为主。

5.1.2城市现状供水水源

1.上游水库

上游水库位于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圣水河中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坝址位于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绵羊坎处,距永川区城区28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54km²,主河槽长18.75km,河槽平均坡降为5.14‰,多年平均径流量2357.01m3,坝址处河床高程292.80m,设计总库容2895m3,正常水位327.80m,正常库容2320m3,死库容870m3

2.卫星水库(现不作为饮用水水源)

卫星水库所在水系为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大竹溪,工程枢纽位于永川区卫星湖街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灌溉为主兼防洪、旅游、养殖于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距城区12km

水库坝址处河床底部高程287.86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9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19m3校核洪水位301.92m,设计洪水位300.10m,正常水位296.83m,死水位292.42m,总库容1019m3,正常库容415m3,死库容138m3

3.关门山水库

关门山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临江河上游,坝址位于永川区来苏镇关门山村,距永川城区20km,距来苏镇5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0.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03.95m3

该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是永川城区主要供水水源。水库总库容1435m3,兴利库容884m3,死库容46m3

4.孙家口水库

孙家口水库位于临江河支流的白塔河上游,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的人畜饮水、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流域面积为10.32km2,河长6.55km,河道平均比降30.9‰;在团结桥建有一引水工程,引水工程以上流域面积为10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48m3。水库总库容1064m3,正常蓄水位334.00m,相应库容1008m3,死水位324m,相应库容98.00m3,校核水位334.35m

5.东方红水库

东方红水库系长江水系九龙河支流,坝址位于永川区陈食街道办事处朱龙花村,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小(一)型水利骨干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6km2,校核洪水位320.08m,总库容245m3,正常水位为318.30m,正常库容196m3,死水位308.06m,死库容32m3

6.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系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坝址位于永川区大安镇铜鼓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一)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5km2,校核洪水位380.34m,总库容144m3,正常水位为378.73m,正常库容104.5m3,死水位372.02m,死库容7.4m3,设计灌面积4590亩。

7.青峰水库

青峰水库系长江水系临江河支流,位于青峰镇莲花石村,是以灌溉、场镇供水为主、防洪于一体的小(一)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集雨面积2.3km2,总库容为322m3,正常库容270.0m3,死库容8.0m3,灌溉面积10094亩。

8.金鼎寺水库(在建)

金鼎寺水库位于永川区金龙镇,坝址距离永川城区17km,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由水库枢纽,供水工程和灌区工程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1.20m,水库正常蓄水位304.50m,正常库容982m3,水库死水位298.00m,死库容335m3,设计水位304.50m,设计库容982m3,校核蓄水位305.25m,总库容1076m3

工程由大坝枢纽与灌(供)区工程组成。灌(供)区工程含南灌区、北灌区和大安供水区。南灌区采用渠道输水,灌溉面积10978亩;北灌区采用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192亩,并向金龙场镇供水;大安供水区采用抽水管道,将库水输送至永胜水库后向大安街道供水。同时永胜水库至孙家口水库埋设dn355PE管,另外在金鼎寺至永胜水库输水管道设置支管,直接输水至孙家口水库。

供水管道工程共分两部分,一是向主城凤凰湖工业园区(主要指原大安工业园区)及大安场镇综合生活用水供水,二是向金龙场镇提供综合生活用水供水。向金龙镇场镇供水146.2m3;大安镇场镇供水由永胜水库和金鼎寺水库工程承担,永胜水库年缺水416.7m3,需由金鼎寺水库向永胜水库调水416.7m3。金龙场镇需水全由金鼎寺水库提供,故需金鼎寺水库提供场镇供水量总为562.9m3

9.石梁桥水库(在建)

石梁桥水库工程所在地为中山路街道。水库所在河流为临江河支流跳蹬河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1km2,石梁桥水库正常蓄水位338.50m,总库容114.6m3;水库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15.72m3,年生态水量16.68m3,为IV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主坝、副坝级别为4级,主坝坝型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42.0m,坝高22.2m,坝顶长160m

工程主要解决永川城区11000居民生活用水,新增年可供水量119m3

10.松溉长江提水工程

现状已建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水源泵站设计流量 0.91m3/s,经上游水库调蓄后向永川城区供水。现状长江提水一期工程日提水能力达7.86m3,但实际并未达到。

长江提水取水口位于长江干流重庆市永川区松镇毛子岩长江左岸,工程采用泵站提水到金子山高位水池后,采用重力输水方式从高位水池输送至上游水库,经上游水库调蓄后,通过上游水库取水口,经蓝子山隧洞沿活龙沟埋设至双桥后沿双桥河铺设至熊家坡隧洞,沿卫星水库左岸穿黄瓜山隧洞后沿临江河河岸铺设至三水厂和一水厂。上游水库为松溉提水工程在线调节水库。

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

松溉泵站:泵站取水口位于松溉镇长江毛子岩,取水口设计水位194.25m,泵站装机3×900kW,设计扬程166m。泵站土建和高位出水池已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机械设备按近期规模安装。

输水工程:输水管道(含5座输水隧洞和3座管桥)全长38.3km,泵站至上游水库15.33km,上游水库至永川城区第三水厂22.97km。输水管道为钢筒混凝土预应力管、钢管,直径1.21.6m。隧洞已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管道按一期规模敷设。

11.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2021年开工,在建)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由泵站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和调蓄工程组成。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长江金刚沱、嘉陵江草街、涪江桂林、双江、安居(新)和渭沱、渠江东城7座泵站,续建安居和小沔2座泵站,新建输水管线510km,新建扩建在线调蓄水库3座(圣中、同心桥、千秋堰),工程新增提水流量共计49.28m3/s2030均新增供水量约11.44亿m3,供水对象为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其中续建提水工程新增供水0.35亿m3,新建提水工程供水11.09亿m3

其中长江金刚沱泵站向永川年供水量为15275m3,主要为城镇供水及工业供水。金刚沱泵站取水口设计水位约183m,设计流量约30.44m3/s,提水扬程约93m,提水至圣中水库后一条支线分流到孙家口水库。

5.2可供水源分析

目前城区一水厂、三水厂的水源为关门山水库、上游水库以及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松溉长江提水工程的水源为长江水。为保护临江河水生态环境,2017年取消原临江河取水水源,枯水期河道内水量不足时从长江提水经孙家口水库调蓄后补充生态环境用水,年平均补水422m3

二水厂水源为孙家口水库,位于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孙家口村。孙家口水库的补充水源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输送的长江水。未来孙家口水库可作为永川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下表是供城区的永川区饮用水水源地。

5.1 永川区供城区饮用水水源地

序号

所在乡镇

水源地名称

供水范围

管理单位

水源地类型

1

中山路街道

永川区孙家口水库侨立水务有限公司二水厂水源地

永川城区、孙家口村

重庆市泽永水务有限公司孙家口水库管理处

中型水库水源地

2

五间镇

永川区上游水库侨立水务有限公司三水厂、五间圣水水厂水源地,侨立水务有限公司一水厂水源地

永川城区、五间场镇、何埂场镇、松溉场镇

永川区水库管理中心

中型水库水源地

5.3供水水源选择

5.3.1永川区水源供需分析

根据第四章节中心城区水量预测结果,可以得出近期2025年需水量为29m3/d,远期2030年需水量为33m3/d,远景2035年需水量为42m3/d。城区现状供水水源有上游、关门山、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孙家口水库(渝西水资源补水)。

根据《重庆市水利局关于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取水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渝水许可〔202062号),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取水量2870m3/a,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2671m3999m3,在调整上游水库和关门山水库部分灌溉水量用途的前提下,在优先保证上游水库和关门山水库坝址下游河段生态流量与两座水库现有取用水户取水的情况下,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上游水库和关门山水库城区可供水量4562,可满足永川区第三水厂一期工程2762m3取水水量(未满负荷)以及永川区第一水厂1800m3的取水水量要求。孙家口水库能够满足永川区第二水厂工程1460m3取水水量。

近期到2025年,需水量缺口为4562m3/a,不足的水量需通过各个水库水量调配加以解决。建议加大力度实施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远期及远景中心城区所需大部分水量将由该工程供给。

以上各水源通过管网相连,互联互通,可相互调水补充。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近期建成后,水源供水量完全能够满足近期至远景的需水量要求,详见下表。

5.2 水源供需平衡表

编号

年限

规划需水量

(万m3/d

供水水源

水源供水能力

(万m3/d

供需平衡

1

2025

29

上游、关门山,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孙家口水库(渝西水资源补水)

29

能满足需水量要求

2

2030

33

上游、关门山,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孙家口水库(渝西水资源补水)

33

能满足需水量要求

3

2035

42

上游、关门山,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孙家口水库(渝西水资源补水)

42

能满足需水量要求

5.3.2水源供水水质

永川区通过临江河上游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在类(汛期)、类(降水较多期)、IV类(枯水期)之间)取水的方式现已不再采用,因为少数次级河因永川城区及沿江城镇现状多为向临江河直接排放城镇工业、生活废污水,导致水体逐渐污染。随着国务院对全国江、河、湖、库水质的治理和保护问题的重视,永川区域内的临江河(含圣水河)等次级河流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已规划了城镇排污、治污的系统工程建设。待工程建成后,将改变直排现状,在治理的同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质将会得到保障。根据水质保护规划的要求,水体治理和保护目标,各功能区均要满足要求。

永川区现有城镇供水主要通过长江提水,以及几座中小型水库(关门山水库,上游水库,孙家口水库)取水。

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将长江水提至中转水库上游水库后,自然流至城区一水厂和三水厂,日可提水约8万方,该工程的运行投用极大提升了原水水质,能基本满足城区用水要求。通过永川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可知,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孙家口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达标率100%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孙家口水库的补水通过金刚沱泵站直接从长江取水。按河流评价,渠江、涪江、嘉陵江渝西段和长江干流渝西段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河长均在96%以上。

5.3.3永川城区供水水源选择

城区各水厂的水源来源仍然与现状保持一致。即一水厂、三水厂的水源为关门山水库、上游水库以及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二水厂水源为孙家口水库。城区即将建设的四水厂,水源选择为孙家口水库。

5.4应急备用水源规划

永川区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但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特别是永川城区当地水资源少,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工业废污水排放量大,对供水工程的依赖程度更高。由于永川城区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极端干旱年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的60%~70%。如果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用水保障率低,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供水工程更难满足各用户的需求,从而制约城区生活、工业及经济发展。

永川城区目前主要是通过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孙家口水库以及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供水,但它们不能根本解决水源短缺的情况,因此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永川区的供水安全意义重大,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长江提水,是永川区在特大干旱年景发展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用水的安全保障水源。

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永川区内大中型水库,在满足生态、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可预留一部分库容作为生产生活应急备用。上游水库和孙家口水库各预留250m3水量作为永川城区应急备用水源。

永川城区一、三水厂备用水源为关门山水库,均由一根DN1400DN1200DN1000原水管道输送到永川城区一、三水厂;一水厂、二水厂可将卫星水库作为应急水源,卫星水库可向城区一水厂补水,也可以向孙家口水库补水。

5.5取水工程规划

近远期永川区水源取水主要由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供给。通过该工程解决永川区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该工程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工期54个月,2025年前投运。建设项目详见下表:

5.3 取水工程一览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取水量(万m3/a

水源地

水源水质

建设时序

规划受水水厂

1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

15814

长江

达到或优于类水质

2025年之前

二厂、三厂及四厂

5.6水源保护措施

5.6.1水源地保护范围

按照文件《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如下:

1.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沿岸区县自治县、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规定

1)一级保护区水域卫生防护带范围:即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

2)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在重庆主城区段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15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在区县段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

3)二级保护区上游5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为准保护区水域。

2.次级河流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

1)次级河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整个河段水域;

2)次级河流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的划分根据邻近取水口上游入河的化学耗氧量COD污染负荷的不同量级划分为长度不等的三类二级保护区。

一类:为临近取水口上游每日入河化学耗氧量COD污染负荷大于1.5吨并小于2吨的河段,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4000米以上、下游为100米至200米的整个河段水域为二级保护区;

二类:为临近取水口上游每日入河化学耗氧量COD污染负荷大于1.0吨并小于1.5吨的河段,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3000米以上、下游为100米至200米的整个河段水域为二级保护区;

三类:为临近取水口上游每日入河化学耗氧量COD污染负荷小于1吨的河段,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1500米以上,下游为100米至200米的整个河段水域为二级保护区;当临近取水口上游每日入河化学耗氧量COD污染负荷大于2吨时,应单独计算核定二级保护区长度。

3)二级保护区以上500米的同侧河水水域以中泓为界为准保护区水域。

4)对已进行了水利开发形成湖库的次级河流,坝上水域保护区的划分参照湖泊水库的方法进行。

3.湖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

1)凡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湖库,库容小于1000万立方米的,整个湖库划定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2)凡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湖库,库容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以取水口为圆心,1000米为半径所划的扇形区域;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水域以外的整个湖库;

3)入湖、库河流的水源保护区划分参照河流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确定。

5.6.2保护区水质标准

1.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2.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3.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原则上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控制。

5.6.3水源地保护措施

按照文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规定,水源地保护可采用如下措施:

1.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1)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设置油库;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2)二级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3)准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2.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有害废弃物;

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

禁止建设油库;

禁止建立墓地。

2)二级保护区内

1)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

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

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2)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好潜水的止水措施。

3)准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不得使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

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第六章 水厂规划


6.1规划原则

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如下:

1.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等确定布置形式、取水构筑物、水厂和管线的布局。

2.给水系统规划设计时应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尽量以最少的投资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考虑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3.保证提供足够的水量是选择水源的前提。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如果当地水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应考虑区域性供水,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以便降低输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和长度。净水工艺力求简单有效,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便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5.输配水系统因造价较大,应在满足供水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多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管道,减少金属管道和高压材料的使用。

6.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净水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以便尽可能提高现有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6.2水厂规划规模及实施时序

根据第四章节的水量预测,确定水厂不同阶段的建设规模。

一水厂近期、远期及远景规模都为5m3/d。二水厂近期规模为4m3/d,远期及远景规模为4m3/d。三水厂近期规模为10m3/d,远期规模为15m3/d,远景规模为15m3/d。四水厂新建,近期规模为10m3/d,远期规模为10m3/d,远景规模为20m3/d。详见下表:

6.1 水厂规划规模及实施时序表

编号

水厂

名称

服务区域

水厂规模万m3/d

建设时序

备注

现状

近期

2025

远期

2030

远景

2035

1

一水厂

老城片区、西部商贸物流片区、城北部分区域供水面积约23平方公里

5

5

5

5

无扩建计划

为将来水质提标做准备

2

二水厂

新城片区、城北部分片区

供水面积约20平方公里

3

4

4

4

近期:2022~2023

为将来水质提标做准备

3

三水厂

部分老城、西部商贸物流片区、部分新城片区、职教城、部分凤凰工业园等供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

10

10

15

15

近期:2023~2024

远期:

2027~2028

远景:

2032~2033


4

四水厂

科技生态新城片区、职教城、部分凤凰工业园等

0

10

10

20

近期:2022~2023

远期:

2027~2028

远景:

2032~2033

四水厂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建设,终极规模为30m3/d

合计



18

29

34

44



由于本规划仅针对永川中心城区范围,对于在中心城区周边乡镇的给水厂,大部分供给镇、村,仅小部分供给城区周边的情况,建议采取前文所述的因地制宜,城乡融合处理办法,即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向周边乡镇延伸。若现状乡镇水厂位于中心城区范围之内,则今后该片区统一由大水厂供水,小水厂关停或作为备用水源。若乡镇水厂位于乡镇,则今后该水厂只供应乡镇范围。此类乡镇水厂详见下表。

6.2 乡镇水厂规划规模及实施时序表

编号

水厂

名称

服务区域

水厂规模万m3/d

建设

时序

备注

设计

实际

近期

2025

1

青峰水厂

青峰场镇、佛岩寺村、胡豆坪村、凌堂阁村、莲花石村、牌坊坝村,胜利路丰田村、永青村、黄墙村、堂皇坝村、城西商贸物流片区

0.3

0.16

0.5

无扩建计划

城西商贸物流片区由城区统一供给

2

黄瓜山水厂

黄瓜山村、代家店村、大南村、凤龙村、一环路、永师路、恒大悦府小区

0.55

0.068

0.55

无扩建计划

一环路、永师路等由城区统一供给

3

卫星湖水厂

卫星湖场镇、高滩场镇、临江场镇、石脚场镇、七郎村、石龟寺村、南华村、大竹溪村、小竹溪村、石脚迹村、高滩村、龙洞桥村、九龙村、龙安村、隆顺村、凤凰湖园区

0.5

0.38

0.5

无扩建计划

凤凰湖园区、卫星湖场镇由城区统一供给

4

茶店水厂

茶店场镇、灵英村、铁山村、北大桥村、城东生态科技城大安片区

0.1

0.08

---

关停或转为备用

2021年新增规模0.3m3/d;服务片区与第四水厂重合,四水厂建成后,由城区统一供给

5

陈食水厂

陈食场镇、莲花场镇、朱龙花村、卢家岩村、双河口村、马银村、长滩河村、瓦窑村、梓潼观村、莲花塘村、冯坪村、菜茵岩村、凤凰湖园区

0.42

0.16

----

关停或转为备用

2021年新增规模0.2m3/d;服务片区与第四水厂重合,四水厂建成后,由城区统一供给

6.3水厂厂址规划及用地情况

6.3.1厂址选择原则

水厂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尽量接近水源地,减少水管距离,方便管理维修;

2.少占或不占耕地;应尽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

3.附近无污染源;

4.供电及交通方便;

5.离地区较近。

6.3.2水厂的选址分析

拟建四水厂选址距永川城区约6km,拟定建设终极规模30m3/d,计划用地面积200亩。建设选址合理性分析:

1.符合永川区城市中期总体规划、供水专项规划,水厂靠近未来水量增长较快的永川东北部区域,供水管网可根据城市扩展区逐步推进延伸;

2.可以实施与现有水厂之间水量互补配置;

3.符合渝西水资源配置管廊走向规划;

4.地面标高在390m~413m间,地质条件较好;

5.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水厂厂址选在永川区东北面大安街道办事处高庙村石井社黄家院子附近,占地约200亩。此处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390.0m~410.0m,原水进水高程为400m,无地面拆除物,周围环境质量较高,交通方便。

6.3.3四水厂选址规划

经勘察地形及对供水经济效益分析,新建四水厂选址于永川区东北面大安街道办事处高庙村石井社黄家院子附近,用地性质为公用设施用地。

6.3.4四水厂规划总结

根据生态城的规划及生态城现状建设情况,规划在主城区东侧大安园区西侧的茶店场镇建设永川主城区四水厂。终极总体规模30m3/d2025年,2030年为10m3/d2035年达20m3/d,后续根据城市的发展及具体建设规划进行扩建。

6.3 规划水厂用地情况一览表

编号

水厂名称

近期2025设计规模

(万m3/d

远期2030设计规模(万m3/d

状态

规划用地面积(亩)

原控规是否布点

控规地块

编号、用

地性质

备注

1

四水厂

10

10

新建

205

公共设施用地

新增用地

2

三水厂

10

15

扩建

--

公共设施用地

--

3

二水厂

4

4

扩建

--

公共设施用地

--

6.4水厂处理工艺

6.4.1净水工艺选择

1.净水工艺选择原则

净水工艺方案的拟定应针对水源水质特点,以最低的基建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为此应充分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1)水源水质的历史资料:对水源的水质应作长期的观察,如有条件应对水源地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与深层的水质都要加以分析比较。

2)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对产生污染物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污染源,对潜在的污染影响和今后发展的趋势也应作出分析和判断。

3)出水水质的要求:除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水质标准外,还应结合今后水质可能的提高作出相应考虑。

4)相同或类似水源净水处理的实践,运行经验及参数选择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

5)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要使工艺过程能达到预期的处理目标,操作管理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处理设备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工艺选择时,应尽量选择符合当地习惯和使用要求的净水工艺。

6)场地的建设条件:不同处理工艺对于占地或地基承载力等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工艺选择时还应结合建设场地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有些处理工艺对气温关系密切,在选用时还应充分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

7)今后可能的发展:随着水质要求的提高,或者原水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对今后给水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选择的工艺要求对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8)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工艺选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工艺虽然对提高水质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投资较大或运行费用较高而难以被接受。因此工艺选择还应结合项目业主的经济条件进行考虑。

2.原水水质基本特征

远期水源来自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但由于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工期长,暂无水质可参考。为保障四水厂建成后原水供给,前期原水水质参考类似工程,如鲤鱼石水厂水源为长江取水口相关数据,其水质监测结果能基本反映取水口断面的水质状况。其水质监测结果见下表。

6.4 原水分析监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单位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限值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二级限值

监测结果

1

嗅与味



不应有明显的异臭、异味

2

PH


69

6.58.5

7.6

3

溶解氧

mg/L

5


6.2

4

高锰酸钾指数

mg/L

6

6

4.5

5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mg/L

4


2.5

6

氨氮(NH3-N

mg/L

1.0

1.0

0.3

7

总磷(以P计)

mg/L

0.2(湖、库0.05


0.05

8

mg/L

1.0

1.0

0.005

9

mg/L

1.0

1.0

0.005

10

氟化物

mg/L

1.0

1.0

0.25

11

mg/L

0.05

0.05

<0.00002

12

mg/L

0.0001

0.001

<0.00001

13

mg/L

0.005

0.01

0.005

14

铬(六价)

mg/L

0.05

0.05

<0.004

15

mg/L

0.05

0.07

0.02

16

氰化物

mg/L

0.2

0.05

<0.004

17

粪大肠菌群

CFU

/100mL

10000

10000

3400

18

挥发酚

mg/L

0.005


<0.002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取水口水质类别为Ⅲ类。

对于原水,对水厂净化处理构筑物设计影响较大的水质指标主要是浊度。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设计处理干泥量按满足全年75%95%日数的全量完全处理要求确定。

根据2016-2019年原水分析结果,保证率取75%45.8NTU;详见下面统计图表:


6.1 水质浊度

6.2 水质浊度频率


6.3 水质浊度保证率

本次评价监测断面属于类水域范围,按照类标准衡量,本次评价监测指标中,各项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原水水质标准。

6.4.2净水工艺确定

1.近期净水工艺

根据原水水质特点,对比出水水质指标,近期净水工艺拟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原水经净化处理后,所有指标均能达到或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常规水处理工艺系指对一般浊度的原水采用混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的净水过程,以去除浊度、色度、细菌和病毒为主的处理工艺。尽管常规水处理工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给水处理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处理方法。

1)沉沙:上世纪8090年代,重庆长江段原水含沙量较高,沙粒粒径较细,单纯采用重力沉砂池的沉沙效果较差。当采用斜管沉砂池,投加一定量的助凝剂和混凝剂后,由于沙粒可充当絮凝时的核体作用,泥沙沉降效果大大提高。

2)去浊:现有水厂的运行经验表明,除非出现很高浊度的情况下,采用单级混凝沉淀即可保证沉淀池出水的浊度小于5度。

3)混合、絮凝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絮凝工艺处理,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它们都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絮凝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4)沉淀处理

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5)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6)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的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水经过了絮凝、沉淀和过滤之后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自来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作用。

据了解,重庆市现运营中的水厂,消毒方式主要有液氯,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溶液,在线次氯酸钠发生器,对以上消毒方式的比较见下表:

6.5 各种消毒方式综合比较

消毒方式

项目

液氯

二氧化氯发生器

次氯酸钠溶液

在线次氯酸钠发生器

安全性

运输问题,毒性

运输问题,原料可制毒品,易爆炸

运输问题,气味

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氢气,需考虑安全排放

副产物对水质的影响

THM-较低程度危害

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钠进入水体-高程度危害;且针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氯酸盐不得超过0.7ppm这一项,存在不达标风险

高浓度次氯酸钠会生成氯酸根污染;较高程度危害

较低的危害程度

运行

对操作要求高,一旦泄漏危害大

原料及成品都易爆炸造成事故

原料易分解失效

极更换成本为设备的1/3左右,各厂家所使用的电极成本以及使用寿命不同,选购时应考虑电极制造商的品牌

投资成本

较高

适中

较低

最高

运行成本未考虑运输成本

较低

最高

较高

适中

综合考虑

最通用的消毒方式;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合理;运行管理风险高;原料采购运输不便

目前较常见的消毒方式;设备投资较低;运行成本高;反应副产物多,易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运行管理风险较高原料采购运输储存不便

加氯与二氧化氯的替代消毒方式;设备投资低;运行成本高;运行管理风险低;原料采购运输储存不便

消毒新技术;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较低;原料采购储存便利;运行管理风险较低;设备运行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

通过以上对比,推荐采用次氯酸钠成品溶液进行消毒,该消毒方式在重庆多个大型水厂得到了应用,设备投资低,且原料获取容易。

2.远期净水工艺

远期供水水质目标为符合并优于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同时满足永川片区高起点、高标准的供水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远期水处理的任务是在一期常规净化处理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处理的重点是:

去除溶解性铁和锰、色度、藻类、臭味,改善混凝条件,加强过滤效果,取代前加氯,减小氯消毒副产物,氧化无机物,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杀死细菌、去除病毒、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去除重金属等。

能满足上述改善水质目标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较多;超滤膜、臭氧生物活性炭、纳滤及其组合工艺等,结合今后生态城对供水水质的高标准要求,新建水厂深度处理推荐采用超滤膜工艺,确保水质达标。

对于无场地新建或者扩建的水厂,如侨立一、二水厂,增加深度处理工艺较为困难,若遇到原水水质异常情况,只能增加高锰酸钾和活性炭应急投加设备,以保证出厂水质达标。侨立三水厂已安装高锰酸钾投加设备,今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深度处理方式,如臭氧+活性炭过滤处理工艺等。

最终给水厂(新建)推荐工艺流程如下:

6.4 工艺流程图

6.5水厂尾泥处置规划

6.5.1污泥处理工艺

给水厂污泥主要来自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排水。高效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在给水工艺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也就减少了混凝剂投放量,这样,所产生的污泥体积和数量会大大减少,而且污泥更易脱水和焚烧。

给水厂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污泥收集、浓缩、调质、脱水和泥饼处置等几个环节。

1.污泥量的确定

给水厂产生的污泥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原水水质、水处理药剂的投加量、采用的净水工艺和排泥方式等。

2.污泥调质

给水厂排泥水处理一般在污泥脱水前需进行预处理,即污泥调质。尤其是采用铝盐或铁盐处理低浊度原水产生的污泥,由于污泥成中金属氢氧化物的比例很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很差,更需要进行污泥调质。

3.污泥减容

污泥减容是污泥处理系统优化中的重要环节。改进制水工艺可以大大减少污泥的生成量,从而减少污泥处理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采用有机助凝剂以减少无机混凝剂的用量,可以提高净水效率。

4.污泥浓缩

沉淀池排泥水的含固率(絮凝污泥)通常仅有0.5%~1%。浓缩的目的是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和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最常用的浓缩方法是重力式浓缩池。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可设计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运行方式。对小型水厂,可使用带浮动式撇水装置的间歇式浓缩池。一般是采用带搅拌装置的连续流重力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慢速搅拌造成的扰动有利于污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水和气泡上升逸出,加速污泥的浓缩。

5.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最关键的环节,它将流动性质的泥水转变为不具流动性、可进行处置的泥饼。污泥脱水一般分为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和机械式污泥脱水两大类。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又可以分为污泥塘和污泥干化床等,其中污泥干化床的应用和研究较多。

6.泥饼处置

脱水以后泥饼的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关键问题。目前主要有泥饼的农用、泥饼的焚烧处理、泥饼的卫生填埋、泥饼的海洋投弃、泥饼资源化等。

目前侨立一水厂、三水厂的泥饼送至重庆泽渝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理,二水厂泥饼含水率不符合焚烧条件,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十四五期间仍采用相同的泥饼处置方式。

6.5.2生产废水回收方案

净水厂生产废水(絮凝沉淀池排泥水以及滤池的反冲洗水)约占水厂供水量的3%5%。原水均为长江加压后取水,电费成本较大。为节省电费,对水厂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废水回收系统主要构筑物有:滤池冲洗水回收水池、排泥水调节池、泥沙浓缩池、泥沙平衡池、脱水机房。

滤池反冲洗回收水池和排泥水调节池分建。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全部回用;为防止铁锰回流中循环累计超标、隐孢子虫等生物指标超标,重泥沙浓缩池上清液、脱水滤液不回用,直接排入水体。

生产废水回收流程如下:

6.5 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七章 输配水系统规划


7.1规划原则

7.1.1输配水系统规划原则

应根据规划区地形情况,科学划分供水分区,合理布局加压站、调节池等供水设施,使整个系统经济合理;配水管网系统体现互联互通的思路,增强供水系统应对事故风险的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性。输配水管网及加压泵站、调节池等供水设施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的结合,用地和管廊按远期控制。

7.1.2管网布置原则

1.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应符合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管网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新建管线应尽量配合道路建设同步敷设。

2.根据地形,水质,城区和工业布局,规划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对统一、分区、分质、分压供水系统作出选择,确定合适的供水系统。

3.供水管网的布置应使干管尽可能以最短距离到达主要用水地区及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

4.通过规划确定近远期规模,近远期结合,一般以远期规划,近期为主,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管网布置。同时充分尊重现有状况,尽量利用道路上已有的输配水管道。

5.为保证规划区域内的供水安全,区域内管网合理成环,降低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

6.为保证消火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将消火栓与干管相连接。消防工况校核,应满足现行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超过60米宽的道路两侧布置给水管,消火栓设置间距不超过120米。

7.2管网规划内容

1.根据规划目标,为消除二次污染,确保用户端水质达标,本次规划中对老城区旧有敷设的管道,已经老化或漏损严重的管道进行更新改造。

2.新开发地块随同道路建设增敷新管道,以提高供水普及率。

3.城市管网布置采用环状布置,提高供水安全性。供水主干管改造时尽量敷设在城市主干道上,避开尚未改造的城市旧街道。

4.对于与规划道路不符影响地块开发的管道采取迁移。

5.规划对现有供水系统实现互互通,增强城区供水系统的安全。

7.3供水分区

7.3.1供水分区原则

城市规划区用地高程起伏较大且相对分散,城市供水采取分区分压的供水方式,供水压力等级按60~80米为一个级,各供水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供水系统,根据分级供水实际情况,合理布设调节池和加压泵站,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加强供区间的供水联络,发挥水厂之间的互补、应急作用。

给水管网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管网布置以环状为主,枝状为辅。管网建设应与用地规划和水厂建设相结合,逐步扩大统一供水的范围和规模。

7.3.2分区内容

1.西部商贸物流片区、老城区、新城区和凤凰工业园区

西部商贸物流片区、老城区、新城区和凤凰工业园区,地形标高为300~340m,现状由一水厂、二水厂以及三水厂供水,规划考虑由一水厂、二水厂以及三水厂联合供水,同时在北部片区和陈食片区新增泵站。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主环管网沿一环路、昌龙大道和兴龙大道等成环布置。管径为DN200DN1200

2.永川生态科技城片区

永川生态科技城片区现状由茶店水厂供水,地形标高为350~410m,规划考虑片区发展,拟建设永川四水厂(2025年规模为10m3/d,场地标高为397m),关停茶店水厂。给水管道成环布置,管径DN200DN1000。同时新建输水管至凤凰湖工业园区和陈食片区以及卫星湖片区(出水无需通过泵站加压)。

7.4系统规模及各分区水量分配

7.1 各分区水量分配一览表

序号

分区

标高区间

m

供水水压

m

设计规模m3/

备注

现状

近期

远期

1

西部商贸物流片区、老城区、新城区和凤凰工业园区

300~350

62~73

18

19

24


2

生态城片区

350~410

46

0

10

10


7.5配水管网布置

一水厂地处永川老城区一环以内中心地带,由两根DN600管道分流至老城区各条主干管网。

二水厂位于永川东北方向孙家口库区,由一根DN600主管道由北朝南向永川新城区进行补水,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

三水厂位于永川西南方向,出厂主管道为DN1200,在一环路向西北方向分流一根DN800管道,从外围向老城区补水或获取老城区富余水量,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向东北方向分流一根DN1000管道向新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并与二水厂管网相连。

7.6城市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1.城区配水管网布置及管网平差计算原则

1)配水管网布置范围总规中的中心城区。

2)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本次设计将供水最小自由水头确定为28m,以保证城区6层建筑直接供水。

3)按中心城区管网远期最高日总供水量考虑。

4)能利用重力供水的优先考虑重力供水。

2.设计水量

管网按到2030年形成配水能力34m3/ d的规模进行总体布置。各水厂的规模详见表6.1

3.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

采用海曾—威廉(Hazen_Williams)公式计算:

10.67Q1.852·l

h=

C1.852·D4.87

式中:管道长度l和管径D以米计;流量Q以米3/秒计;

C值系数根据管道的新旧程度及材质的不同,结合现状计算模型校核,取100150之间。本规划管网水力计算管径小于DN200的采用PE管,C值取150;管径大于DN300的采用球墨铸铁管,C值取110

1)最高用水小时:

K=1.25~1.58

2)事故时:

泵站供水量和地区用水量均按最高用水小时的70﹪计算。

3)经济流速:

DN≤300mmVe=0.61.0m/s

300mm<DN≤600mmVe=0.71.2m/s

600mm<DN≤1000mmVe=0.91.4m/s

1000mm<DN≤1600mmVe=1.01.7m/s

4)消防用水时:

消防用水量根据规范,确定一起火灾灭火设计流量为100L/s,按同时发生三起火灾考虑

4.平差计算

管网平差计算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为范围,并依据上述服务范围的供水量和该区域规划建成区面积内管网长度来计算各节点的长度比流量,并适当考虑现有集中用水户的集中流量和居民区与工业区的用水差别。管网平差按最高日最大时城市总供水量计算。经平差计算,依据各输配水管道的经济流速,从而确定相应的管径。

管网平差按最高日最高时、消防时、事故时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详见附图。

7.7管材选择

7.7.1管材选择要求

1.管材性能可靠,能承受要求的内压和外荷载;

2.管材有良好的防腐蚀措施;

3.管材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计、施工应以相关的规范标准为依据;

4.管材、管件质量可控,应有50年的使用寿命;

5.管材来源有保证,管件配套方便,运输费用低;

6.施工机具配套及安装方便,维修工作量少;

7.输水能力能长期保持相同条件下,综合造价合理,使用年限长。

7.7.2管材的种类

1.球墨铸铁管Ductile iron pipeDIP):

球墨铸铁亦称可锻铸铁(Ductile iron),其特点在于铸铁管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球形石墨(灰铸铁件中的石墨呈片状),这些球形石墨使铸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球墨铸铁管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欧美和日本自50年代开始逐步以球墨铸铁管取代灰口铸铁管,并制订了ISO2531标准。球墨铸铁管按其生产工艺不同分为铸态球墨铸铁管和离心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DIP)利用离心力铸造成形,管壁致密,石墨形态为球状,基体以铁素体为主,伸长率大、强度高,性能与钢管相似,具有柔韧性,适应突发力强,且抗弯强度比钢管大,使用过程中管段不易弯曲变形,能承受较大负荷,材料耐蚀性好,一般不需特殊防腐蚀处理,其接口为柔性接口,具有伸缩性和曲折性,适应基础不均匀沉陷,是比较理想的管材。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球墨铸铁管,最大管径为DN3000。球墨铸铁管内衬了水泥砂浆,管内输水符合卫生要求。球墨铸铁管可承受内水压力超过2.0MPa以上。球墨铸铁管为柔性接口,拆装方便、承受局部沉陷的能力好,特别在有地下水或管内有少量余水的状况下维修容易。球墨铸铁管通常外表面首先喷涂锌层,再喷涂沥青保护,在防腐蚀性方面比非金属管材弱,但比钢管强,它是供水管道的主要管材。

2.钢管Steel pipeSP):

钢管是一种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管材,具有长久的应用历史,丰富的使用经验。城市供水用钢管通常选用Q235B镇静钢钢板制作,它的强度高,有良好的韧性,管材及管件易加工。

按焊缝的形式分为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直缝焊接钢管产品规格DN1502200,也有更大口径的产品,往往大口径钢管应增加刚性环,以减少管壁厚度。直缝钢管多采用现场生产,单管长度较短,管长受钢板寸的限制。

螺旋缝焊接钢管(SY/T5037)生产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都是工厂生产。产品规格D2192420,单管长度812m

钢管强度高,承受内外压好,延伸性能好,不易破碎,便于现场加工。

钢管的刚度小,易变形,钢管易被腐蚀,作为输水管材应另作内外防腐层,在环境条件较差地段还应作阴极保护。钢管为一般长距离输管道的首选管材,广泛用于输水、供热、供气等行业。

3.预应力钢筒砼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PCCP):

预应力钢筒砼管的生产和应用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最早由法国邦纳(Bonna)公司研制,在欧美得到广泛的使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80年代末,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批量生产。其生产工序分为钢筒制作、管芯制作、环向预应力钢丝缠绕和保护层制作四大工序。

管子的工作内压一般在0.42.0Mpa。单管长度56m。钢筒的最小厚度为1.22mm,预应力钢丝的最小直径为4mm

管材接口采用经过加工的金属承插口环连接,胶圈密封。

此种管材充分利用了钢管与预应力钢筋砼管的优点复合而成,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该种管材抗内、外压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寿命长,一般可使用50年以上,更适于大中口径,特别是大口径管道。

国内数家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批量生产此种管道。PCCP管材的行业标准已颁发,设计规范与工程建设标准已在编制,其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其管道自重较大,施工较困难。

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RPMP):

近十年来,我国从欧美引进多条玻璃钢管生产线,并形成批量生产,各厂家产品多执行AWWA标准。近年我国制定了建材行业标准JC552JC/T838和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3079标准。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提供的玻璃钢管材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管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夹砂管两类。

主要特性:

内壁光滑,粗糙系数低,n=0.0080.009之间,在相同的管径水头损失的条件下,其过流量较大,换句话讲,就是在相同的过流量和水头损失的条件下,管径可以减小。

重量轻,管壁材料的比重为1.51.9,管材单位长度的重量也轻,便于运输、吊装。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田野、丘陵地段铺设此程管道会更为方便。

耐腐蚀,玻璃钢的抗酸碱和散电流的腐蚀性能较强,因此可以减少防腐层费用,在壤电阻率低的地区还免去了繁琐保护措施的费用。

管道接口:玻璃钢夹砂管道的管道接口可分为约束连接和无约束连接两种。约束连接包括接连接和法兰连接,属于刚性连接;无约束连接就是采用承插式或套筒式橡胶圈密封的连接方式,为柔性接头,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偏移,为玻璃钢夹砂管的主要连接方式。玻璃钢夹砂管的承插接口亦可以采用双橡胶圈密封形式,接管后及时用小型人工试压的方法检验接口的密封性。

玻璃钢管刚度小,管道基础要求较严,必要时需作砂垫层,但优点是重量轻,抗腐蚀,胶圈柔性接口安装容易。输水用的玻璃钢管,它的内衬层应耐磨、有韧性、表面光洁、厚度适当、树脂固化效果好,不允许存在裂纹,否则影响其抗渗性,结构层的纤维有可能游离至水中,影响输水的卫生条件。一般而言,大口径玻璃钢管在工业用水、污废水排放及水管道上,国内外使用较多,而在供水管道中使用较少。

5.PE管:

在我国属新兴管材品种,90年代,国内有近十家企业从国外引进了设备和技术,现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其主要特点是:重量轻、柔韧性好抗老化、好迁移、防腐性能好、内壁光滑、阻力小;但价格较高,此种管材的管道基础设置多且要求高,目前在各类水司的小口径管道应用比较广泛,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高。给水用PE管产品国标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管材分PE63PE80PE100三个级别,它们在20℃下,在50年后还能保持最小强度达6.3MPa8.0MPa10.0Mpa,对于允许最大设计应力分别为5MPa6.3MPa8MPa

7.7.3管材的物理性能比较

各种管材具体性能详见下表:

7.2 管材物理性能比较表

种类项目

球墨铸铁管DIP

钢管SP

钢筒混凝土管PCCP

玻璃钢夹砂管RPMP

PE

容量(g/cm

7.2

7.85

2.5

1.62.0

1.62.0

抗拉强度(MPa

420

325460

30

160300

160300

屈服强度(MPa

300

215360

40

120180

100

延伸率

10%

15%

1.2

23%

23%

冲击强度J/cm2

——

——

——

2.63.8

2.63.8

线膨胀系数m/m·ºC

8.711×10-6

10.612×10-6

1014×10-6

10.715×10-6

1416×10-6

7.7.4管材的经济技术性能比较

7.3 主要给水管材性能一览表

管材

比较项目

聚乙烯管(PE

球墨铸铁管(DCIP

钢管(SP

预应力钢筒砼管PCCP

玻璃钢夹砂管RPMP

安全可靠性

承受内压能力

PN0.61.6MPaPE100

DN1000

K93.0MPa

通过计算确定壁厚

工压PN2.0MPa

根据压力生产

工压PN2.5MPa

承受外压能力

轻型车行道下管顶覆土1.0m

进行复核

管顶覆土>4.0m进行复核

管顶覆土10m根据需要生产

不能深埋 承压能力低

故 障 率

较低

较低

较高

漏 水 率

较低

较低

最低

较低

较高

抗震性能

较好

最好

较好

较差

使用年限

水温2050

>50

50

50

与成品质量有关 设计为50

综合评价

较好

最好

较好

较差

对水质的影响

无影响

需作内防腐

需作内防腐

无影响

结构层的纤维可能游离水中影响卫生,一般用于原水输水

水力条件

管道粗糙系数

0.0090.01

0.012

0.012

0.0125

0.0090.01

水头损失

50%

100%

100%

100%

50%


运输施工条件

管重/管长

/6.09.012.0m

较重/4.09.0m

较轻/≤9.0m

/5.06.0m

/6.012m

市场供应

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

运输损伤

无损伤

无损伤

无损伤

损伤1015%

损伤1020%

防 腐

不需防腐

内外壁需防腐 厂内已完成

内外壁均需防腐

不需防腐

不需防腐

施工条件

安装、起吊、运输方便,山区铺设有优势

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

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

安装、起吊、运输较麻烦,不适合山区及软弱地基的地段施工

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

综合评价

较好

较好

较差


接管方式

标准配件规格少,接管不容易

有标准配件,接管容易

配件可灵活制作, 接管容易

有标准配件, 接管容易

在干燥环境下作业,修补接管不易

接口形式

热熔连接、电熔连接、机械连接

常用T型滑入式柔性接口

焊接(刚性)

承插橡胶柔性接口

承插橡胶柔性接口

DN12001800

-

100%

79%98%

56%76%

无资料

DN6001000

-

100%

99%88%

67%57%

无资料

DN500300

100%DN300)~139%DN500

100%

93%103%

无资料

无资料

首选管径

DN100≤DN≤300

300<DN≤1200

各种管径

DN1000≤DN

DN≥1200原水输水管


7.7.5管材选择结果

通过以上技术经济论述,球墨铸铁管成品不需防腐,内壁光滑,输水能力高,接口为柔性胶圈接口。

钢管具有承受内外压好,供水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管材、管件容易加工的优点,特别是地形复杂的地段,一般采用钢管。但钢管的刚度小,易变形,衬里及外防腐要求严,必要时需作阴极保护,施工过程中组合焊接工作量大,与水泥压力管相比,造价较高。

PCCP管的钢制套筒防漏、防渗、耐压等方面性能较好,具有钢管的优势,大口径的价格较之钢管较低。在地形开阔平坦,具有大吨位吊车施工的条件,采用PCCP管综合造价最低。

玻璃钢夹砂管成品不需防腐,内壁光滑,输水能力高,接口为柔性胶圈接口,但是管件制作质量难以考查。

PE管柔韧性好抗老化,耐腐蚀性能较好,无需防腐处理,但管道基础设置要求高,供水安全性较好。小口径管道使用极为普遍,在重庆地区有较丰富的施工、使用经验。

综上所述,在选择永川城区供水管网管道时,从其使用寿命、抗老化性能、强度、抗冲击性能力、管道重量等技术性能角度来看,球墨铸铁管、钢管、PE管、PCCP管均满足本次设计的要求;但综合来源可靠、维护维修简单、施工方便、工程综合造价低等因素,建议≤DN300管道首选PE管,DN400~DN1200管道选用球墨铸铁管。≥DN1400首选预应力钢套筒钢筋混凝土管(PCCP),局部过障碍特殊地段如:过河和过铁路段等管道均采用钢管。

7.8附属设施

7.8.1控制阀门

1.功能:在输配水管道上设立阀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水的流向,调节水的流量,在管道上出现故障时,立即关闭有关阀门,使出现故障的管段断流以便进行检修。

2.布置原则:在输水干管和配水主管上设置控制阀门。

3.阀门型号:≥DN600选用手动蝶阀,充分运用蝶阀体积小、重量轻、启闭快、设置深度较浅的特点,DN200-DN500管径选用软密封闸阀。

DN600 蝶阀 卧式安装

DN600 闸阀 立式安装

4.阀门的主要要求

所有阀门均带有伸缩节并配有尺寸标准的榫头供地面操作;

要求阀门启闭灵活、启闭方向统一(顺时针转动为阀门关闭,逆时针转动为阀门开启)、关闭严密;

阀门不用明杆阀门,阀门应设立启闭指示器,启闭指示器所指示的位置应与阀门的启闭程度一致,当操作者面向启闭件时,应能清晰地观察到阀门的启闭程度,启闭指示件安装牢固、调整正确、指示清晰、经久耐用;

蝶阀应有启闭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应能承受二倍最大操作转矩的撞击;

阀杆应用含铬量不低于11.5%的不锈钢制造;

阀杆填料结构设计应考虑耐久性,考虑不停水更换、维护及保养。

7.8.2检查孔

为管道运行检修的需要及管道施工的便利,在蝶阀前设置检查孔。

7.8.3空气阀

1.功能

冲水期间排出空气,防止通水不畅或空气受压,引起水锤;

正常运行时排出空气,避免形成气团妨碍通水;

管道排放期间进气(正常排放或维护排放)防止管道出现负压。

2.布设原则

本设计在管道的最高点设有复合式排气阀与控制蝶阀。

3.规格

复合式排气阀

转向蝶阀

4.排气阀设置

排气阀的设置考虑两种方式,方式一:有条件时和检查孔合并在一个井内设置,减小井的数量和工程造价。方式二:采用在主管道上设置,单独设置排气井。

7.8.4泄水阀

1.功能:在管道上设立泄水的目的:一方面在冲洗管道时,能把管内沉淀杂物、泥冲刷排净;另一方面在管道检修时,能把管内存水放空。

2.布置原则:泄水阀设置在每个检修管段的最低点,及倒虹吸管的最低处。口径和数量应确保该管段的水能在1~3h内放空。在两个主阀之间的管段最低点设放空排水阀门,采用直接放空排水。

对于放空排水阀的口径,当阀门全开时可按下式计算:

Q=10000TD2

式中:Q-排水阀排出的总水量(m3

T-排水时间(h

D-排水阀口径(m

H-排水阀前管道的水头值(m

在输配水管网低洼处设置泄水阀,口径根据主管管径确定。

3.规格

软密封闸阀

4.排水方式

排水井尽量在雨水箅子附近设置,直接排入附近的雨水管道内。

7.8.5减压设施

根据管网平差结果,针对管网实际情况对以下几种常用的减压设施进行比选。

1.减压池

通过修建与大气接触的敞口水池达到泄压的目的,水池后压力恒定。但修建水池占地较大,管理复杂,因此不考虑此种减压方式。

2.固定锥形阀

固定锥形阀是由滑动套管控制启闭的阀门,其结构为一个固定的倒置锥形,先进的水力设计形体及用来降低振动的4个导流翼叶片支撑,流量则由外部活动套管的前后移动来控制,阀体上分别设有不漏水的金属阀座,可以作为末端自由排放阀或可作为连续排放流量控制阀,也可作为管线中减压、流量控制阀。

优点:

固定锥形阀在管线中进行减压、流量控制时具有流量控制精确的优点。

固定锥形阀在管线中进行减压、流量控制时不会产生气蚀现象,且在任何情况下不会有振动现象产生。避免了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对管网的影响。

固定锥形阀作为调流阀使用时,在0开度到10%范围内仍然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效果。

缺点:

固定锥形阀开度一定时,末端流量及压力会受到前端的影响,当前端流量及压力变化时,若要维持末端流量及压力,那么其开度要重新调整。

采购成本高。

固定锥形阀在管网中作为调流、调压使用时需要与流量计或压力传感器使用,且必须有一套PLC控制系统为操作﹐故需要用到电源;在管网用要配套能源电难度较高。

3.可调式减压稳压阀

可调式减压稳压阀的结构形式为球型垂直上下动作之水力操作式阀体,介由双导盘活塞与隔膜操作,同时利用控制阀可任意调节所需进口端安全压力。减压阀安装于送配水管网中,恒定阀后端出口压力﹐用以保护主阀下游安全供水压力。

优点:

可调式减压阀调压精度高。

可调式减压阀性能稳定,且在预先设定后端压力值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维持恒定压力值。

可调式减压阀在后端用量增大时能通过自我调整(调节阀开度)﹐用以保证阀后端的用水量来维持阀后端出口压力值恒定不变。

无须任何外部动力﹐利用介质压力作为自动调节﹐减少操作失误。

缺点:

可调式减压阀用在管线中压力可以恒定,但不能作为流量控制阀使用

可调式减压阀在前后端压力值超过5KG时容易有气蚀现象产生。

可调式减压阀必须在阀前端加装过滤装置﹐以免异物卡堵。

4.减压设施选择

根据以上对三种常见减压设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比较,可调式减压阀具有阀后压力固定,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优点,用于城市管网的减压设施最为合适。

7.8.6管道压力及接口形式、防腐

PCCP管最大工作压力为0.6MPa,最大试验压力为0.9MPa;球墨铸铁管最大工作压力为0.6MPa,最大试验压力为1.1MPaPE管最大工作压力为0.6MPa,最大试验压力为0.9MPa。小口径PE管采用热熔对接焊接。PCCP管、钢管、PE管、球墨铸铁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

7.8.7消防及用户留支管设计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结合沿途生活、生产及消防用水实际,在配水管道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120m;各主要交叉路口优先设置;同时根据市政工程特点,每120m左右将用户预留支管与消火栓合并设置,过街用户预留支管口径为DN100

7.8.8管道埋深

一般情况下,根据管径及在道路上所处位置的不同,各种管径管顶覆土深度为车道下管顶覆土考虑为1.2m,人行道下管顶覆土考虑为0.7~1.0m。局部超深地段可采用增加钢管壁厚或外包混凝土处理,超浅地段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管廊。PE管过街部分均采用混凝土套管保护。

7.8.9管道支墩

所有支墩按照柔性支墩考虑,管道最大设计内水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或管道静压的大值,抗力安全系数1.5。支墩采用C15素砼。

7.8.10管道附属井

按国家标准图集选用,并按照抗震设防烈度校核。

7.9管网规划

7.9.1新建管网规划

7.4 新建管网一览表

编号

名称

规格管径

单位

数量

建设时序

1

新建给水管

DN200

m

96429

2021~2025

2

新建给水管

DN300

m

39634

2021~2025

3

新建给水管

DN400

m

13204

2021~2025

4

新建给水管

DN500

m

1463

2021~2025

5

新建给水管

DN600

m

14497

2021~2025

6

新建给水管

DN800

m

11500

2021~2025

7

新建给水管

DN1000

m

2683

2021~2025

7.9.2老旧管网改造

7.5 老旧管网改造表

编号

名称

原来规格管径

改后管径

单位

数量

建设时序

1

改造给水管

DN200

DN200

m

2000

2021~2025

2

改造给水管

DN200

DN300

m

1393

2021~2025

3

改造给水管

DN200

DN400

m

1585

2021~2025

4

改造给水管

DN250

DN 250

m

800

2021~2025

5

改造给水管

DN300

DN300

m

1200

2021~2025

6

改造给水管

DN300

DN400

m

2159

2021~2025

7

改造给水管

DN400

DN500

m

208

2021~2025

8

改造给水管

DN400

DN600

m

149

2021~2025

9

改造给水管

DN400

DN800

m

1136

2021~2025

10

改造给水管

DN50~300

DN300

m

11000

2021~2025

7.9.3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2002年开始实施城区一户一表安装,目前城区据统计尚使用总分表计量的用户只有4500户左右,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加大改造及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基本改造完成;二次供水设施目前城区总套数为413套,移交实施改造的有282套,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应收尽收。

7.6 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设施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单位

数量

建设时序

输配水系统工程

一户一表改造

2000

2021-2025

二次供水建设/改造

楼盘

40

2021-2025,每年改造8个楼盘

7.9.4直饮水入户规划

为确保永川城乡饮水安全,逐步推进管道直饮水计划,彻底解决永川城乡饮水安全和优质供水最后一公里目标,加快实施永川城区管道直饮水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计划住宅小区新建直饮水系统37000户,企业、单位、学校新建直饮水系统共100家。

7.10加压泵站规划布局

7.7 表规划加压泵站用地一览表

编号

泵站名称

规划规模(m3/d

状态

占地面积(m2

建设时序

1

陈食片区加压泵站

12000

新建

800

2021~2025

2

北部片区加压泵站

8000

新建

800

2021~2025


第八章 应急保障规划


8.1水源应急保障规划

第一,加强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的质量,控制工业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率,建立水利、建设、卫生、环保等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防止饮用水源遭受污染;水源地权属或管理单位,在饮水源水库取水口进行定期排污或清淤,以减少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提高原水水质。

第二,建立水质达标评估机构及原水水质早期预警体系,完善饮用水水源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规划水源流域周围的城市建设、交通布局,同时建立备用水源,在水源地区建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水源,在没有水源的地区,通过供水调度,实现应急供水。建设水系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切换,例如在发生污染时,可以将被污染的水体稀释或是切断,保证原水的正常供应。建立重点水厂中的战略储备水源,可以保证长时间内水厂生产供水,以免水源发生重大紧急情况时,居民的生活用水不能正常供给。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流域资源的管理、调度及统一规划。

原水预警系统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加强原水交水点的水质监测工作。针对水质特点,设置氨氮、COD、铁、锰和氯离子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由水务公司监控水质变化情况,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第二,依托原水预警系统,与水务公司等相关单位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快捷、稳妥、可靠的通信网络,实现原水预警信息共享。

8.2水厂应急保障规划

1.应对水质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

1)应对微生物污染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采用强化消毒及适量投加高锰酸钾强氧化剂的方式,去除水中的微生物。

2)应对有机物污染的措施

在原水水质出现突发有机物污染情况下,按照技术要求,采用在前段(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处理手段,吸附去除水中有机物。

3)应对高浊度水的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采用加大混凝剂碱式氯化铝(PAC)投加量,投加高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助凝剂(PAM),增大沉淀池排泥频率等措施。

1)做好启用备用水源的准备工作

在地表饮用水水源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或出现发射型污染、无法取用,各地表水被迫停运时,将紧急启用备用水源(井)。

2)及时做好备用水源启动的准备工作

落实人员及时对平时停用的地下水源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维护;对地下水源井进行抽水排空和消毒;落实各地下水源值守人员,严格工作纪律,做好交接班记录,确保人员及时到位,设施完好;对已经停用的地下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并做好水质监测记录等。

3)增大消毒剂量

应明确加强对消毒设施的管理,通过加大消毒药剂的投加量,保证出厂水中余氯(或总氯)含量值不低于0.7mg/L.

2.供水爆管应急处置措施

1)供水企业在接到群众有关管网爆管、漏水、供水设施损坏的情况反映后,要按照“首问责任制”的原则,问明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现场基本情况、报漏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及时报告供水企业供水调度中心。

2)供水调度中心值班人员接到爆管、漏水、供水设施损坏等情况举报时的处理程序:

1)问明发生爆管事故的具体地点、影响大小、提供信息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2)判断管道爆管事故的大小,立即通知管网值班人员现场止水。若通知因故无法送达,值班人员应通知管网负责人安排处理,同时向供水主管部门领导汇报;

3)根据管网压力等情况,及时调整水泵运行台数,最大限度地保证市民的用水需求,减少影响面,保证供水管网经济合理的运行;

4)在做好上述工作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报告人姓名、信息内容、联系方式、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和落实情况等做好详细记录;

5)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处理情况和完成时间,服务热线应对受影响的用户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6)把上述情况及时向供水生产管理部负责人汇报。

3)管网部门接到爆管、漏水、供水设施损坏等情况的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启闭相关阀门,将漏损和停水范围降到最低。

4)管道维修队伍接到爆管、漏水、供水设施损坏等抢修命令后,应按照供水企业“社会承诺”要求,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抢修。抢修现场应做好警示、打围和维持秩序等安全措施。

8.3应急管理规划

为确保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制定相关规划。

1.应急处理体系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供水企业供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2)统筹规划,协调配合。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应纳入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各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密切配合。

3)依靠科学,充分利用一切先进技术、设备,采取科学方法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任何部门、任何人,特别是责任部门,一旦获悉突发事件,应在十分钟内或立即通过部门向行政部负责人报告,行政部应在五分钟内将准确的情况报告供水企业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并立即通知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和领导小组成员,根据组长指示启动相关应急处理预案。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视为供水企业总经理直接下达的重要紧急任务,要迅速组织力量,以最快的速度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散,把影响供水的程度降至最低。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保证指挥部指令、信息畅通。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主动加强横向联系,责任部门负责人必须每隔半小时分别向总经理、行政部报告一次,直至事件处理完毕。

3.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及应急抢险小组进行适当的训练及演练,以增强职工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认识,提高职工供水维修抢险技能,加强职工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高预案适用性、可实施性。


第九章 城市节水规划


9.1节约用水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量同水资源的短缺、污染、浪费等情况形成尖锐矛盾。如何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处理好,同时达到节水目的,是保障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依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永川具体情况节水措施如下:

1.加强法制建设,把节约用水纳入法制管理;制定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计划和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

2.核定工业用水大户的单位产值耗水量,尽可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行节水型工艺技术,降低主要工业行业单位产品水量。

4.研究开发污水水资源化技术,并逐步扩大再生水应用市场,新开发地区应以完善城市供水、污水、再生水管道系统为目标,选择试点分步实施。

5.合理制定水价,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6.降低管网漏损率,推广节水器具。

7.鼓励和推广建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提高污水的回收利用率

8.在新建小区宜鼓励开展中水回用,雨水利用。

9.实施阶梯水价制度,不同用途不同水价。

10.提高节水意识。城市供水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做好供水工程措施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各类节水措施。在管理方面,应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严格实施城市用水定额管理。

9.2再生水利用规划

9.2.1中水回用方向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中水主要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洁、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在本次规划中,主要考虑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经一定处理后作为中水,主要用于园林绿化和道路清洁。针对于给水厂而言,要注重中水回用工作,不断引入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水厂自来水生产环节会产生一定量废水,不同指标的废水回收后可在不同领域再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达到节水目的。

9.2.2中水利用技术

由于规划区水资源相对缺乏,供水成本较高,水资源的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自来水消耗,降低污水排放量,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有效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局面。所以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鼓励实施中水回用,特别是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

水厂的中水回用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生产废水直接回用技术,另一种为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第一种直接回收技术,开展反冲洗废水实验,发现其中的颗粒物能够增大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沉淀,同时降低其他物质的含量。给水厂生产废水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主要原因是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土壤污染、植物死亡等情况,所以要进行有效处理。第二种为处理回收技术,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通常情况下和混凝预处理组合使用,确保水质满足规定要求,可以有效利用。

再生水回用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约供水、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节约供水:再生水的回用可以增加总的可供水量,而且回用水的补充和替代作用有助于满足农业和工业发展及人口增加对水的需求。环境效益:再生水回用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进入水道和海洋中的营养物含量,这有助于保护水环境。经济效益:再生水回用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再生水回用作为一种替代供水源可以促进农业及工业的经济发展;(2)因为农作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节约肥料的使用量;(3)再生水回用还可以减少对建设和更新改造水基础设施的潜在需要(如水坝、污水处理厂、排水设施)。

9.3管网漏损控制

一是提倡管网设计与施工的紧密对接。从理论设计、实地考察、材料选取三方面提高设计环节的质量。尤其应避免设计人员纸上谈兵,单凭经验进行管网设计。施工环节主要着力于严守材料关与工序关,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作业,提高监理与验收质量,防止接头不佳等工程问题的出现。

二是完善水力学模型以及流量压力均衡调控,并以此为基石构建集成化防漏查漏体系。建立数字化无线自动传输的计量监测网,对整个管道范围进行动态监控,以提高漏损发生时的响应速度,同时减少对非漏损事件的误判。提高漏损探测精度,重点关注输水主干、分支供水管道,严防暗漏的发生。

三是在日常防漏控制中,需将被动抢修和主动防控较好结合起来。尤其针对一些耗水重点单位,如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以及宾馆等服务业单元,建立主动防控机制。在对水表是否有异常波动检测基础上,通过简易水平衡检测等方式,检测两趟管现象。四是解决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有时因面临技术等问题成本较高,着力于规范用水统计体系,防止用水统计上的漏网之鱼,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

管网漏损不仅对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更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随着水资源稀缺性日益加深,管网防漏工作势必将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坚持技术与管理层面的双管齐下,提高管网防漏水平。在技术层面,以建立现代化管道漏损检测体系为基石,一手抓管网运行状况的宏观调控,另一手抓管网勘漏微观普查。有效衔接管网设计与施工,加强施工用料与工序的监管。在管理层面,结合被动抢修和主动防控,有重点对耗水大户进行强化监管。着力于进一步完善用水计量体系,尤其针对消防等市政公用行业的用水建立合理的计量机制。加强各执法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完善供水稽查制度,严防非法偷水行为。只有在技术层面措施得当、目标明确,在管理层面健全制度、奖罚分明,才能有效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水平,在保障供水企业利益同时,起到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第十章 智慧水务规划


10.1概述

10.1.1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安全,响应国家提出的“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以及国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其中的智慧供水业务,正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与供水企业的重视,传统的供水企业业务正在逐渐被智慧供水新业务、新形态所替代,并逐步从国内上海、深圳、天津等一、二级城市的深入应用向三、四线城市的扩面推广而发展。智慧供水是智慧水务的重要环节,涉及原水、制水、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它通过挖掘、整合和运用水务信息资源,提升供水企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实现节能、降耗、增效、提质的管理目标。

10.1.2规划目的

随着各地水务公司的发展,对管网的全局把控、漏损定位、问题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多,借助水务信息化把控管网的问题也是当下发展的必须要求,根据经验项目信息化基础与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差距分析,为制定信息化建设顶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依据,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达到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让系统为发现问题”“精准控漏”“业务辅助服务,为建立和完善供水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提供智慧保障

此次规划建设从实际出发,在总体框架基础下,逐步阶段性建设,着重基础数据与功能,涉及水厂数据、管网监测、GIS图层集成等。设计遵循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建设的整体设计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努力做到统一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适应性、灵活性的协调统一。同时,智慧水务设计工作坚持以需求为本,逐阶段满足智慧水务建设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依据系统的重要性、紧急性、基础性、可行性等方面,将系统建设顺序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信息感知、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水司的智慧水务架构。

配合供水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套符合供水企业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架构,打造现代化的水务企业,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提高供水企业实时决策水平与准确性,对供水保障和安全的变化快速反应,有效降低漏损。

10.1.3规划思路

平台按照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综合效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统筹编制和实施水务运管智慧化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建设统一的、运管智慧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库和应用平台,建立运管智慧化管理的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管理制度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1.信息集成化

实现供水信息的综合集成,在地图上直观展示实时监测的水质、水量、水压信息,居民用水情况,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进度,当前巡检人员位置,抢修情况等,为全面掌握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支持。

2.数据可视化

实现管网管线及相关资料在地图上的可视化查询、统计、分析等,提供对地下管线的横、纵断图查询浏览,为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改扩建、维修提供准确详实的管网资料。

3.业务智能化

建立供水管网数据梳理,实现从水厂到用户的供水管网相关资料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如管道、水表、阀门资料以及相关的施工、维修、养护资料等。

4.管理便捷化

实现企业运营资料的动态管理,系统不但能够管理原有的运营资料,而且能够将其他系统的数据快速准确的同步,结合GPS和其他空间数据,实现运营数据同步更新,同时保证空间数据的拓扑完整性、属性数据准确性、现实性。

5.决策科学化

当发生供水事故时,系统可准确快速定位到事故地点,并提供比经验关阀更科学、准确性的关阀方案,辅助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借助漏水量计算、漏水点管理、漏水点分布分析等信息化工具,辅助管网部门更好开展检漏、巡检等相关工作。

10.2项目建设与思路

10.2.1建设需求

1.信息服务

智慧水务信息服务的功能需求是:在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展现、分析与整合。信息服务包括智能感知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服务。

1)智能感知服务的感知对象包括水厂、管网、用户、泵站等。

感知的内容包括水厂进出水管网水量数据、存水液位数据,管网的水压数据、水量数据、水质数据等,应实现自动监测、实时信息查询和自动报警功能。为漏损控制系统、GIS系统等数据接入提供基础数据集成支撑。

2)综合信息服务包括各个子系统相关业务数据、流程流转的相关信息,使平时的纸质化流程可实现无纸化办公,可对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分析。

3)系统管理服务为统一集成平台,实现一键式登录的极简服务形式,以及统一系统管理的高效服务模式。

2.决策支持

建设和完善“制水—供水—用水”等环节的监测体系,实现对水质、压力、流量、功耗等实时数据的采集,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建立生产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调度平台可视化呈现运营状况,提升企业针对突发状况下的事件应急、事件联动、事件处理的决策、管理和执行反应能力,提升综合调度能力,实现供水调度的供需平衡和节能降耗。建立数据决策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并积累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用水类型、用水总量、供水总量、能源使用等数据,分析产销差、收益率、漏损率、投诉率、生产成本等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为企业运营、费用投入预算、业务版块人员考核指标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信息展现

1)空间化展现

按照智慧水务监控管理的业务功能和水务综合信息服务需求,在图形库基础上,以GIS为平台,以简洁鲜明的图、文、声、像等形式进行展示。展示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行政分区的水厂、供水管网、各监测点、取用水户、泵站等监测信息。

2)统计报表展现

统计报表是信息平台展现的常用方式,各应用系统都有大量的图表显示,图表界面和功能必须符合水务管理应用习惯。

3)文本展现

水务管理业务的各项内容大多需要通过文字材料、分析报告等文本形式展现,为用户提供直观、清晰的文档。

4)多媒体展现

多媒体信息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和声音片段等,主要内容包括水源井、水厂、管网、取用水户等监控对象的自动监视信息,有关会议视频,水资源监控管理音像文件等。

10.2.2建设思路

1.加强管网感知

底层硬件数据是信息化软件的数据来源。完善在线监测点布设,加强管线、主干管网、供水不利点和用水集中区域监测,结合已有监测点及今后分区计量体系(流量、水质点)规划建设,实现管网运行一张网监控。硬件的部署有压力仪器、流量计、水表、液位仪器、水质仪器等。

在管网感知的同时,需要对现有的监测点进行修复改造,确保数据正常传输。

2.建设布点方案

根据层次性、系统性、代表性原则的布点原则,在现状测监测点基础上,计划分阶段新增在线监测点,其中分别在水源地进厂、水厂进出水、主干管网处、交接处、梢管网监测处、用水集中区域、大用户及重要场所监测处进行布点,要求基本形成覆盖各个供水区域、各个压力梯度的监测体系。

3.部署软件系统

管网的问题需要借助信息化软件系统来更快更精准发现。故配合公司阶段性发展的要求,建设一套符合水司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架构,能够加强集中管理与监控,加强对动态监控能力,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提高公司实时决策水平与准确性,对供水保障和安全的变化快速反应。

4.加强供水调度

区域内供水能力的变化需要体现水源地、水厂之间的调度,将厂、站、网、户的监控设备、监控数据、检测数据整合在互联网上,配合人为经验调度,增加供水生产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生产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使公司达到最优化运营,为水务企业生产运行控制、安全生产保障、生产优化调度、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成本分析等运营管理业务决策提供基础、可靠、有力的支撑,这部分都将在智慧水务平台上体现。

10.3智慧水务总体建设方案

10.3.1设计原则

1)与战略相一致原则

智慧水务从提出到实施,要立足行业、企业发展,以规划引领,统筹安排。智慧水务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到发展战略中,要与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

2)与发展相配合原则

智慧水务规划要适合永川区的规模发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内、外部形势和永川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最新科技成果来解决现有问题,在规划、设计上要有突破,有创新,制定出适合永川发展的智慧水务发展规划。

3)采取整体规划原则

永川区智慧水务的总体规划要有发展的观点,应站在整体优化的高度,从整体上来规划智慧水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方式和方法,统一建设智慧水务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系统。面向全局,综合集成,准确获取原始数据,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提高数据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满足水务企业管理的需要。

4)符合公司长期发展原则

规划方案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适应未来一段时期业务模式的变化,不仅要考虑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规划具有可扩展性、技术前瞻性、接口灵活性等特点,要能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余地。

5)坚持向下兼容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改造、集成和利用,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和挖掘,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公司现有的信息资源,逐步消除公司内众多遗留系统的异构性和标准规范的差异性。

10.3.2架构设计

智慧水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架构以城市水务架构为设计基础,架构设计既需要符合当前业务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未来业务扩展需要。其核心理念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感知水务状态,采集水务信息,并基于统一融合的公共管理平台,将海量信息及时分析与处理,以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管理由水源、到制水、供水、用水等整个水务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并辅助决策,以提升城市水务管理与服务水平。

10.3.3关键技术应用

关键技术包括了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

1.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2.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应用与设备服务无缝结合:通过标准的API访问核心移动设备功能。应用程序可以声明功能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易与第三方控件或其他服务结合。底层框架保证底层基础应用,业务层只需处理业务逻辑代码,使得程序可拓展性高。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智慧水务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10.4智慧水务详细建设方案

结合永川区供水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城市管线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特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GIS 技术、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构架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实现城市管线资源的高效管理和科学统计分析,建立一个实用、安全、可靠、综合、高效的城市智慧水务平台,旨在对城市供水管网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完善的数据更新与交换机制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与维护,平台软件系统包含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供水巡检系统、分区计量管理系统(DMA)、水质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客服服务系统、二次供水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系统将从管网数据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应急处置、应用分析、供水运行调度、分区计量、客户服务等方面研发智慧供水系统。

10.4.1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

系统将采用GIS方式实现对供水管网系统中所有管线、设备、构筑物(水池、水塔等)空间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如埋深、材质、年代、口径、连接、用途等)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网数据查询、信息统计、数据监理查错、数据更新入库以及数据输出等功能; 以及包括管网设备的信息管理、管网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应急事故辅助决策分析以及数据空间分析等功能。为永川区的供水地下管网数据及相关设备信息的管理、更新和维护工作,提供全面、可靠的系统功能。

1.管网数据管理功能

系统提供完整的管网数据管理功能,用于实现供水管网数据的动态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含:供水数据入库、数据管理、数据编辑录入、供水专题数据输出和设备多媒体数据管理。

1)供水数据入库

系统提供ExcelCAD等多种格式数据的叠加导入。导入的数据将被存储在临时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只有通过检查的数据才可以存入系统数据库。数据检查的内容包括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合理性、拓扑关系等方面共100余项,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

2CAD数据导入功能

系统管理员把按图幅、任选坐标范围区域的CAD格式地形图数据转成GIS格式数据,并导入到空间数据库,同时可以按照用户任意选定的范围进行新旧替换;系统将根据转换数据的属性信息与中心数据库的图层数据进行匹配接边处理,最终把生成的地形数据合并到中心数据库当中。

3Excel成果表导入功能

这一功能用于将通过检查的Excel成果表数据导入到临时库中,以等待系统管理员完成数据审批操作。系统将根据管线点的属性信息生成管线点的空间数据,再根据管线与管线点的连接关系生成管线的空间数据。

4)数据监理差错功能

监理查错功能实现了对数据的查错处理,是对管线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全面检查,通过程序直接对数据中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进行检查,对于管线图形数据,设计多种条件计算逻辑查错功能,使得能够快捷、明确地指出探测数据的信息遗漏、对应关系查错等问题,并输出错误信息。

系统提供参数设置功能,用户可以对地面高程、管线长度、管线端点埋深、管道起点终点落差等进行设置,通过参数设置来确定逻辑查错功能,系统参考参数的设置来进行查错。

5)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工作将会贯穿数据导入至数据删除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主要工作包括数据入库时的数据库更新、数据自动接边,数据维护期间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数据库版本控制等。

2.管网设备管理功能

结合供水管网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系统可以对处于规划、设计、施工、投运、维护、计划报废、报废等各阶段管线进行综合管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处于任何阶段的供水管网设备。

1)设备库管理

在本系统数据库中,不同类型的设备靠其编码前的种类代码区分,并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数据层中。系统中存储有各设备的历史管理信息,包括供水管道隐患提示、供水设施的检修记录及事故报告、抢修人员的出警记录、操作记录及故障历史、相关故障处理方法等,并提供这些信息的查询和统计操作功能。

2)设备查找

通过设置中心点位置和缓冲区半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查找符合要求的管线要素。

3.管网日常管理功能

针对供水管网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需提供下列功能支持。

1)查询功能

针对供水管网段、阀门、检修井等管网设备,提供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间的双向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选中某一设备查看其属性信息,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查询方式并填写属性值来查找符合条件的设备。

2)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用于对供水管网设备的材质、管径等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能够输出,统计图形能以直方图,饼图等方式保存输出。参加统计的设备范围,可以是整个供水管网,也可以是用户划定的某一区域。

4.管网维护功能

当供水管网发生修扩建工作时,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一系列编辑功能对系统中的管网数据进行维护,使其与管网埋设的现状保持一致。

1)设备信息管理

通过在管网图上属性信息窗口,实现供水管网设备信息的管理功能。

2)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通过在管网图上的属性信息窗口的操作,实现供水管网设备维修信息的管理功能。

5.应急处理能力

系统提供管线事故处理的一系列相关功能,包括爆管事故分析、二次关阀、停水区域分析、预案管理、应急指挥等。

1)爆管事故分析

针对给水管线爆管事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功能,首先给出初步关阀方案,若存在阀门失灵等情况,可以进而生成二次关阀方案。同时,可以根据分析得到的关阀方案,分析受影响的用户范围,并在当前管线图上展示。

2)预案管理

用户可以使用本系统对供水管网事故的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包括预案管理、查看、编辑等相关功能,可以为管线事故的应急工作提供支持。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模拟管线事故的发生和应急处理工作。通过事故演练,可以发现现有应急预案的不足,及时修正预案,为今后的事故处理提供保障。

3)应急指挥

在供水管网事故发生时,系统可以提供应急工作的指挥调度功能,根据当前事故情况,生成应急处置方案,并将调度方案发送至各应急车辆的车载终端上,提高应急车辆指挥效率,有效减少事故的损失。

4)决策分析

系统提供一系列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有效帮助用户直观查看某一位置处供水管网的空间分布情况。

6.管网模型3D仿真功能

系统通过各个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包括压力、瞬时流量),以及供水管网GIS空间数据(管点高程、管径大小、摩擦因子、损失系统等管线相关参数),管理人员可实时动态在线模拟管网的运行状态,分析计算出各个管网节点或末梢管点的压力和瞬时流量。并可分析出各管段的实时水流方向。为供水管道设计施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辅助设计支持。

7.GPS巡线功能

基于移动GPS客户端平台,支持用户登录管理、生产实时数据监视、历史数据查询、趋势查询、工艺流程查看等功能。能高效覆盖全平台终端、Windows、安卓、黑莓、阿里Yunos等,避免专用平台开发、维护的难题,降低系统开发时间和维护成本。

8.系统管理功能

这一类功能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和系统配置管理两部分功能。

在用户管理方面,可以实现用户资料的管理和用户权限的管理,这一功能和日志审计功能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做好数据保密工作。

系统配置管理可以从图层显示、信息标注、文件目录选择等方面完成系统的参数设置

10.4.2供水巡检系统

为供水公司的巡检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对现场巡检工作进行辅助支撑和信息记录,为巡检工作管理者提供在线监控、查询、任务分配等功能,自动形成各类统计报表辅助管理决策。

10.4.3分区计量管理系统(DMA

系统通过GIS管理方式,对整个城市的供水管网进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划分,可根据管网的服务面积、管网长度,将供水区划分为多个可计量区域。并利用无线通信实时传输流量、压力、水质和漏损等数据,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计量区的管网运行情况,为优化供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管网分区调研分析

针对永川区的供水管网数据调研,DMA按照管线类型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型,即输水管DMA、配水管DMA、层叠式DMA

2.管网监测点布置

遵循的原则:

管网水力分界线;

管网水力最不利点、控制点;

大用户水压监测点;

主要用水区域;

大管段交叉处;

反映管网运行调度工况点;

管网中低压区压力监测点;

供水发展区域预留监测点;

3.区域水平衡分析

4.夜间最小流量统计分析

DMA小区漏失控制最关键的参数是最小夜间流量(MNF)。最小夜间流量是指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内的最小的流量,通常发生在夜间大多用户都不用水的时刻(2:00~4:00)。尽管在夜间用户用水量是最小的,但是仍然要考虑到少量的夜间流量,也就是夜间用户用水量,如冲厕、洗衣机用水等,所以最小夜间流量包括净夜间流量(含背景漏损和破管漏损)和合法夜间流量。

DMA漏损控制的关键技术在于长期记录DMA进水量的变化,根据DMA进水口流量计记录的连续流量数据,找出每一天的最小夜间流量,以日期为横坐标,对应日期的最小夜间流量为纵坐标绘制出DMA的最小夜间流量变化曲线。由最小夜间流量变化曲线可以及时判断DMA是否存在漏失,若存在漏失则可以及时查找漏点并修复。

通过对夜间流量下用户用水的估算,将管网真实漏损水量即净夜间流量从夜间最小流量中分离出来,以此作为监测、预警和评价DMA漏损的基本依据。

5.漏损控制策略

1)管网区块化、分级分区管理:建立输水、配水主子干管网的三级分区,末端小区的二级分区,形成五层级网格化分区计量格局。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片区水量监控与分析机制,实行片区瞬时、小时、日、月水量平衡分析,实现及时预警与处置。必要情况下在管网片区的关键节点安装渗漏记录仪,监控分区内主要管道漏损隐患。

2)计量仪表的生命周期管理:大口径水表的实时监控解决卡表、倒装及口径匹配问题。水表所负责水表的全程管理,发现、解决问题。对超过3%误差的水表及时更换和调整。

3)管网调度及管网调整:结合管网用水调度,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将管网压力降低到最合适的值,降低爆管风险、减少漏损。

4)总分表差法(进出水量差法):长期连续监控分区内总表和分表的计量数据,分析DMA分区内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进水总表和分表计量水量差,若分析发现差值突变,如超过8%,则表示相应的区域内可能有漏损,且总分表差值越大存在漏水的可能性越大。

5)加强控漏硬件建设:推进旧管网改造,选用优质管材,做好地形条件复杂工况下的管网基础、接口处理工作;一般经验漏损率在10%以上时、漏损控制重点在大口径管道,漏损率在6%以下时、漏损控制的关键是小口径管道。

6)其他方面建设:计量合法免费用水(消防、环卫、绿化等),稽查非法偷盗水(稽查:违章向消防水取水、建筑工地、其他非法接水等),建立健全巡查队、捡漏队、抢修队、并与漏损考核绩效挂钩,逐步建立考核绩效制度等。

10.4.4水质管理系统

水质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使在线检测仪器仪表产生的水质数据和人工检测的水质数据相对比,不断修正误差比,提高水质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各种水质数据的分析、统计、汇总计算机可快速生成,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由于所有的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水质数据流转的速度大幅提高,各个部门获取数据更加便捷,减少了管理的时间成本。

10.4.5客服服务系统

集呼叫响应、服务受理、信息支撑、公众查询、分级处理、应急处置、社会联动、指挥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为水务公司的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5G网络和WIFI的推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离开的必需品,通过APP平台,让用户可以随时掌握实时出厂水质,压力,管网重要监测点压力,流量数据,如果发生压力报警,流量报警等相关紧急事件,系统可以自动把报警信息推送到管理人员手机上,这就做到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网络在线,就可以轻松掌握整个管网运行的基本状况。同时,通过APP可以支持AndroidIOS等主流手机系统,避免了手机APP的兼容性问题,无论哪个手机平台都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一致体验。

10.4.6二次供水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GIS、视频监控、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二次供水管理平台,提供加密传输通道、实时数据采集、业务工单流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测数据多维度呈现、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实现二次供水智能化,管控远程化,售后服务标准化,投诉处理即时化,让二供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水厂生产管理系统处于SCADA监控系统之上,将生产过程数据和业务管理数据有效结合起来,打通信息孤岛,在办公局域网实现生产过程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统一,提升管理水平。

10.4.7设备管理系统

能对组成系统的所有硬件设备及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及自诊断,能对实时监控的所有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自诊断,有对各类设备运行情况如工作累计时间,最后保养日期进行在线监测,并存入相应文档,以备维护、保养,能对设备故障提出处理意见,以供参考。

10.5智慧水务工程量

10.1 智慧水务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智慧水务平台

1


2

管网GIS系统

1

含压力监测点100

3

供水巡检系统

1


4

分区计量系统

1


5

水质管理系统

1


6

营销系统

1


7

客服服务系统

1


8

二次供水系统

1


9

设备管理系统

1



第十一章 供水管理及服务


11.1落实城市供水管理相关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6号令)要求,提高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供水水质安全,需严格做到:

1.充分认识做好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督察制度,指导企业做好生产质控、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水质检测化验能力建设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要争取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水质全分析检测能力。

3.严格规范水质检测制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水质安全前移控制,杜绝对水源的污染;要加强对取水口水源防护措施,完善监控装置,落实专门人员,加强巡视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

4.提高城市公共供水应急处置能力

结合供水具体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公共供水企业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要求进行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5.严格落实城市供水水质管理的相关措施,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和水厂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规划,确保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11.2水质监管落实情况

1.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市城市供水水质行业监管工作,指导区县(自治县)开展城市供水水质监管工作。

2.永川区城市管理局负责永川城区供水水质监管工作,负责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承担本辖区水质检测和监测技术工作,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水质抽样检测、定期汇总上报水质检测数据、编制水质报告、水质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3.供水企业对水质进行自检:侨立供水公司目前有检测原水29项和出厂水42项的能力,无106项指标全分析检测能力,系委托有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有健全水质自检制度,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水质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进行水质定期检测。其中:原水9项指标检测每日不少于一次,原水水质检测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29项指标每月不少于一次。出厂水9项指标检测每日不少于一次,常规指标检测42项指标每月不少于一次,106项指标全分析检测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管网水7项指标检测每月不少于两次。管网末梢水常规42项指标检测每月不少于一次。

11.3城市供水运营服务和应急维修抢修工作情况

供水企业制定《制水运营管理标准》《供水运营管理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高标准严要求。

开展中国水务,情润万家服务品牌,实行一站式服务,开通24小时对外服务热线:49862162。公开社会服务承诺,水费缴纳方式多样化,不仅有支付宝、微信、利安邮政等代收点,还专门开通了指尖水务缴费APP

供水应急维修抢修实行110联动含供水热线转接的其他报警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供水热线是供水抢险抢修应急联动的指挥调度枢纽和信息枢纽,负责调度供水抢修。遇突发性事件报警后,水务公司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将领导批示迅速转达给有关单位,并督促落实情况。供水热线必须认真落实并坚决执行铃响三声必须接听的工作纪律。做好抢修电话首接负责制的落实工作,即:接听电话、周到热情;问明情况、记录详尽;本职范围、立即出警;复杂问题、及时转达;第一受理、责任不推

每日对车辆、设备、工具准备、维护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车辆设备运转正常,对抢修所需常用设备、工具以及安全标识等物资装运上车,以节约接警出动准备时间。

所有参与抢修人员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放在首位,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对抢修地段的土质状况、道路状况、基坑开挖、材料装卸情况、电器使用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全年抢修工作中,在接到供水热线爆管抢修指令后,迅速出动抢修人员、车辆,抵达爆管现场(中心城区30分钟内到达并止水),并立即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护栏、警示标志等。与城市管理部门等联动,配合辖区施工单位止水,对停水区域用户根据需要出动应急送水车送水。根据现场爆管情况采取相应方案组织抢修施工,确保在承诺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DN300及以下爆管6小时内、DN300~700爆管为12小时内、DN700以上爆管为24小时内),修复通水试验确认无渗漏后回填土方,同时向热线反馈恢复供水时间,通知市政及时恢复路面。抢修完毕及时填写爆管事故报告单。


第十二章 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估算


12.1编制依据

1.建标〔2007164号文关于印发《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设部(2006年)(第三版);

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4-2007

4.《重庆市市政工程概算定额》2021

5.重庆市通用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021

6.永川“十四五”规划统计工程量等内容

12.2近期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估算表

12.1 永川区城区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投资估算表

类别

名称

规格

管径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

建设时序

小计

水厂工程

第四水厂新建

/

m3/d

100000

3470

2022~2023

347000000

第二水厂扩建

/

m3/d

10000

5500

2021~2022

55000000

输配水系统工程












新建给水管

DN200

m

96429

506

2021~2025

48793074

新建给水管

DN300

m

39634

662

2021~2025

26237708

新建给水管

DN400

m

13204

845

2021~2025

11157380

新建给水管

DN500

m

1463

1065

2021~2025

1558095

新建给水管

DN600

m

14497

1306

2021~2025

18933082

新建给水管

DN800

m

11500

1878

2021~2025

21597000

新建给水管

DN1000

m

2683

2567

2021~2025

6887261

改造给水管

DN 200

m

2000

595

2021~2025

1190000

改造给水管

DN 250

m

800

710

2021~2025

568000

改造给水管

DN 300

m

2593

810

2021~2025

2100330

改造给水管

DN 400

m

3744

930

2021~2025

3481920

改造给水管

DN 500

m

208

1185

2021~2025

246480

改造给水管

DN 600

m

149

1624

2021~2025

241976

改造给水管

DN 800

m

1136

2629

2021~2025

2986544

改造给水管

DN 300

m

11000

810

2021~2025

8910000

陈食片区加压泵站

/

m3/d

12000

666

2021~2025

8000000

北部片区加压泵站

/

m3/d

8000

750

2021~2025

6000000

取水工程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中)

/

1

---

2021~2025

----

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系统

/

1

71000000

2021~2025

71000000

其他

第四水厂征地费

/

205

500000

2021

102500000

第二水厂征地费

/

20

500000

2021

10000000

直饮水入户(改住宅小区)


37000

2500

2021~2025

92500000

直饮水入户(企业学校)


100

300000

2021~2025

30000000

一户一表改造


2000

2300

2021~2025

4600000

老旧二次供水设备


楼盘

40

2500000

2021~2025

100000000

合计







981488850


附件:1.区位图

2.现状供水范围图

3.远期供水范围图

4.现状水厂与输配水设施布置图

5.2025水量平衡图

6.水源供需平衡图

7.水厂规划布局图

8.供水分区图

9.十四五规划管网系统图

10.低区平差图

11.高区平差图

附件1

区位图


附件2

现状供水范围图

附件3

远期供水范围图

附件4

现状水厂与输配水设施布置图

附件5

2025 水量平衡图

附件6

水源供需平衡图

附件7

水厂规划布局图

附件8

供水分区图

附件9

十四五”规划管网系统图

附件10

低区平差图

1.低区管网平差图——最不利点校核





2.低区管网平差图——事故校核





3.低区管网平差图——消防校核









附件11

高区平差图

1.高区管网平差图——最不利点校核



2.高区管网平差图——事故校核




3.高区管网平差图——消防校核




      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