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0-00140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0〕89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11-17 发布日期: 2020-11-17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司法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0-00140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0〕89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11-17
发布日期: 2020-11-17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司法
有效性:

永川府办发〔2020〕89号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220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3号,增强行政应诉能力,完善行政应诉机制,提高行政应诉质量,保障《行政诉讼法》有效实施,全面推进我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我区行政应诉工作面临应诉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异地应诉案件不断增加、应诉要求全面提高等新情况。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行政机关对行政应诉工作重视不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不高、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应诉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级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于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行政应诉工作。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一)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监督。行政机关应当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

(二)不得干预行政案件的受理和审理。行政机关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一)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被诉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全面梳理答辩内容,认真制作答辩状,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依法收集证据依据,制作证据依据清单,做到职权依据明确、事实证据确凿、程序依据合法,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注明并提交人民法院审查确认。

(二)不得超期答辩举证。被诉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完善行政应诉材料报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应诉工作效率,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确有理由需要延期的,应提前向法院提交延期举证的申请。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行政机关应当准确把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

(二)积极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被诉行政机关、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对于同一审级需要多次开庭的同一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到庭参加一次庭审的,一般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出庭应诉义务,但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再次出庭的除外。行政机关负责人在一个审理程序中出庭应诉,不免除其在其他审理程序出庭应诉的义务。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除由人民法院确定的以外,可以由共同被告协商确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的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1至2名诉讼代理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于开庭前向人民法院提交出庭应诉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应当载明该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

(三)严禁不依法出庭应诉。行政机关在庭审前申请更换出庭应诉负责人应当经人民法院准许。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由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应当委托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承办机关或者机构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被诉行政机关中具体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视为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工作人员不得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

(一)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员应当充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熟悉法律规定、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严格遵守法庭纪律,维护法庭秩序,自觉接受法庭调查,积极参与法庭质证、辩论、陈述等庭审活动,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相应工作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应当就案件情况进行陈述、答辩、提交证据、辩论、发表最后意见,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说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就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发表意见。

(二)积极协助人民法院开展调解。被诉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有关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等案件的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一)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被诉行政机关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依法提出上诉或者再审申请。

(二)不得拖延或者阻碍生效裁判的履行。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判决,除原行政行为因程序违法或者法律适用问题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的情形外,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机关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补偿损失的判决,要积极履行义务。

七、明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分工

(一)明确承办机构与区司法局的职责。行政应诉工作遵循“谁承办、谁应诉”的原则。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承办机关或者机构要强化行政应诉责任,具体负责审查案件有关情况、提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的建议、证据收集确认、答辩举证、出庭应诉、立卷归档、总结分析等工作;区司法局在应诉工作中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加强对重大复杂案件的工作统筹。

(二)明确共同被告应诉举证的责任分工。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加强对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应诉指导,共同做好原行政行为的应诉举证工作,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具体实施。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八、加强行政应诉队伍建设

(一)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力量。行政机关应当加强行政应诉工作机构建设,注重选拔吸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相关法律从业经历的人员充实到行政应诉工作队伍中,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作用,确保行政应诉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二)建立行政应诉培训制度。行政机关应当每年开展一到两次应诉人员的集中培训,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执法人员等相关人员的行政应诉能力。

九、提高行政应诉工作保障水平

(一)落实行政应诉工作经费。行政机关应当将开展行政应诉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行政经费,专项用于行政应诉工作,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二)保障行政应诉工作装备。行政机关应当配备必要的办公、调查等设施设备,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行政应诉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

(一)加强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应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

(二)加大自我纠错力度。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前,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有违法的,应当主动依法纠正。行政机关作出变更、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十一、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统筹管理

(一)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联络机制建设。区司法局和行政机关应当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系,建立健全行政应诉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衔接,提高行政执法和行政应诉工作水平。

(二)完善行政应诉案件统计通报制度。行政机关应当每季度向区司法局报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案件季度统计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季度明细表》。行政机关应当每年底前向区司法局报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案件年度统计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明细表》《行政机关履行生效裁判和办理司法建议明细表》《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统计表》,行政机关应做好日常统计,保证年度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区司法局应当定期通报行政负责人出庭情况。

十二、强化行政应诉工作考核监督

(一)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考核。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体系,实行扣分制(具体扣分以当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绩依法治区考核实施细则为准)。

(二)严格落实行政应诉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机关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也不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及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1028

(此文略有删减)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3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