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9336512/2018-4095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3-01-17 发布日期: 2018-04-07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永川府办发〔2013〕6号)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索引号: 009336512/2018-40957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3-01-17
发布日期: 2018-04-07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永川府办发〔2013〕6号)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永川府办发〔20136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2〕281号),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布局结构调整,按照《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重庆市永川区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永川府发〔2011〕73号)和《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永川委发〔2012〕14号)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发展水平,不建豪华、超规模学校为价值取向,突出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人口流动集聚地等配套中小学建设重点,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并、置换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改善条件,优化结构,为建设重庆市教育强区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学校发展更均衡、学生就学更方便、接受教育更公平”的目标。

(二)分目标

1.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到2015年,全区各类幼儿园由现在的347所调整为370所左右,稳定目前无建制的园点240所左右。确保每个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有2所公办社区幼儿园,80%的行政村有幼儿园(班),实现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全覆盖。

2.义务教育。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稳定在120所左右,其中小学约90所、初中约30所。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

3.普通高中教育。大力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到2015年,全区普通高中学校保持现有的8所,其中城区6所,农村2所。

4.中等职业教育。大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由现在的3所整合为1所。

三、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建立学龄人口预测机制,依据教育规律,满足需要,既积极推进,又慎重稳妥,分年度、分步骤、按规划扎实推进布局结构调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科学制定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做到各级各类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三)优化资源、提高质量。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质量、促进每所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四)明确目标,强化统筹。按照区政府宏观调控要求,科学调整辖区中小学布局结构。结合人口因素、城镇发展、教育需求等,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要求,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原则上按每0.5万人布局1所幼儿园(6个班)、每2万人布局1所小学(30个班)、每3.5万人布局1所初中(30个班)、每8万人布局1所普通高中(36个班),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中小学办学规模、校舍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师生配置比例等标准,继续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执行相关标准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354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渝教基〔2011〕69号)文件规定标准执行。

四、调整学前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普惠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入园”的原则,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公(廉)租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进程中,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严格按照《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要求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选址条件、教育设施配置标准设置幼儿园(点),满足新增城镇人口子女、转户居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需求,切实解决好“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镇街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扩)建一批镇街中心幼儿园。在城区科学合理布局民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原则上小学不新办学前班和附设幼儿园。在农村,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在保障农村儿童入园入托条件下,合理安排幼儿园的规划与布局,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不强求整齐划一和“一刀切”。20122015年,每年新增35所幼儿园。

五、调整义务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均衡发展

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将义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与改造薄弱学校、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结合,与切实减少“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有效缓解择校问题结合,与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合,与盘活“空壳”学校、发展提升农村“末端教育”结合,统筹规划、审慎推进。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在校学生在10人左右的村小原则上不得撤并,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严格程序,原则上小学向公路沿线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避免盲目调整和简单化操作。交通不便且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布局寄宿制学校。农村小学1―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和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规范学校撤并程序,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订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撤并学校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学校撤并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

到2015年,新建城区初中1所,小学3所;恢复村幼儿园(班)10个。

六、调整普通高中教育布局结构,促进特色多样化发展 

以有效整合资源、适度扩大规模、整体提高质量为重点,统筹普通高中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坚持改(扩)建为主、适度新建为辅的原则,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新城建永川中学高中校区,2013年秋期投入使用。扩大萱花中学、北山中学、文理学院附中的高中招生规模。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逐步实行高中和初中剥离,2013年秋期开始,永川中学初中、高中剥离。

七、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按照“产教结合”原则,结合3+3+1”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要求,布局和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培养技能型人才,助推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服务永川经济社会建设。建成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通过挖潜提质、内涵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15年,将永川现有3所区属中等职业院校整合为1所,建成永川职教中心。

八、盘活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中的闲置校舍资源

盘活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中的闲置校舍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效益作用,有利于避免教育资产流失。对保留继续办学的闲置校舍资源,要优先用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不得挪作他用和改变教育用地性质。对不保留继续办学的闲置校舍资源,可采取地票交易、区地产集团统一储备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使用。盘活闲置资产的收益部分,必须优先用于教育事业。

九、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编制、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房管、城乡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规划配套的中小学建设确需修改规划的,须经区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二)政策保障。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涉及面广,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落实现行有关政策,并结合实际创造新鲜经验,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土地、规划、建设、经费、师资配置等政策支持。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新区中小学建设要和新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套的小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城乡建设部门不予验收,国土房管部门不予批准销售和办证。

(三)经费保障。区财政部门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提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举债合并调整、建设豪华超标准学校等行为发生。

(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布局结构调整调研论证、征询意见、民主评议、方案审批、集体决策、矛盾调解、听证会等制度,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布局结构调整督导考核、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顺利健康推进。

(五)舆论保障。加强宣传,注重正面引导,争取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创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良好环境。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10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116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