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中华梨村获评第八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日期:2024-03-26

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3月底,春光明媚,走进永川区南大街街道中华梨村,万亩梨花盛开,沿着宽敞优美的大道前行,错落有致的乡村房舍、生机盎然的春花绿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221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中华梨村为重庆市第八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来,南大街街道积极挖掘乡村文化,有效利用“中华梨村”宝贵资源,通过志愿服务引领和团队合作共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自成为永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中华梨村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梨文化为牵引,按照1222X的布局(一点两广场两展馆两示范多节点)模式逐步提档升级,逐步形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格局。

据了解,目前,基地有黄瓜山石油钻探旧址1处,红色文化广场(小平广场、峥嵘岁月)2个,乡村历史展馆(58记忆、乡愁记忆)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梨树种植、研学教育)2个,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点(周家院子、张家院子、乡贤评理堂、农家乐示范户等)8处。自2021年“中华梨村”作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建设后,全年常态化接待学校、社会各界访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开展社团活动。年均开展主题活动8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4万余人次,参与中小学生2万余人次。

传承农耕文化  感受最美乡情

“中华梨村”位于永川区黄瓜山山脉中段,自然资源丰富,辖区村民以种梨为主业,发展梨园,承载了一代代黄瓜山人的努力,积淀形成了奋斗不息、勤劳善良的独特农耕文明。

在乡愁广场和乡愁记忆陈列馆内,土黄色石材堆砌而成的瓦舍和充满历史年代感的农耕器具,将多年前传统的农耕生活生动呈现在眼前。墙上一排排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游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和黄瓜山村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充满儿时烟火气的地方,通过观赏和体验,可以让游客认识乡情、触摸乡情、感受乡情,让村民记忆乡情、齐叙乡情、共享奋进,这是为推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激发创业致富热情做出的生动实践,塑造出了具有黄瓜山特色的乡村文化精神地标。

深耕红色资源  培养爱国情怀

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专程来到永川黄瓜山石油钻探队视察石油勘探工作,“中华梨村”以58记忆展示馆为中心,峥嵘岁月广场为节点,以史实和史料为依据,采取图文和实物相结合形式,运用空间雕塑造型、平面艺术设计,再现了当年小平同志鼓励石油工人艰苦创业,多产油气,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场景,同时基于此打造了一条梨村红色研学路线,让游客缅怀这段难忘的艰苦奋斗创业历程。

2023年,以黄瓜山村发展历程为题材组织创作的情景剧《梨村记忆》,吸引了千名游客驻足观看。情景剧展现了黄瓜山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和黄瓜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激励当代青年在“一起加油干”中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位于“中华梨村”核心区内的梨花寨,目前已建成永川区科普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农业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永川区各学校依托“58记忆”“峥嵘岁月”“梨香湾教育实践基地”,以“三色教育”(红色思政国防军事教育、绿色低碳生态农业、蓝色科技创新应用)为主题在黄瓜山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带领大家真切感受生态农业与科技创新对推进乡村振兴的贡献。

“农文旅”融合  推进乡村振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逢春日,黄瓜山上万亩梨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赏花打卡。多年来,梨村成功举办了数届梨花节和采果节,成为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黄瓜山在梨产业的带动下,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百里优质水果长廊,1999年开始,持续举办赏花节、采果节等活动。2000年后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近年,迭代升级建成产业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围绕“农文旅”融合总体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土壤和气候,近年来以“中华梨村”核心区为圆心的黄瓜山村发展了远近闻名的优质梨、生姜、萝卜、猕猴桃、牛骨头大米等农特产品。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与邮政、电商公司、市级专家工作站互动合作,开展了直播助农、技术助农,线上销售黄瓜山梨、生姜等特色农产品,走出了一条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