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 “一表通”让基层减负增效

日期:2023-12-14

“这个应用让我的双手‘松了绑’,从好多张报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同群众‘面对面’!”1211日,双石镇民政社工戴昕芮介绍道。

戴昕芮说的“应用”是永川区以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为契机,结合重庆市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于今年9月先行先试打造的“一表通”应用。通过数据一体化集成,表单简化填报,“一表通”应用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目标也很精准,就是给基层减负、增效和提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治理、抓服务、抓发展。

目前,永川实现了全区23个镇街以及重点区级部门全覆盖,试点经验分批次进行全市推广,目前在巴南区、江北区等11个区县复制。

减负 标准化台账省时省力

千条线都过一根针,如何真正让基层减负增效?“一表通”就是这样一个围绕“基层减负”需求,以基层报表填报为切入口的应用场景。

“你看,我只需要在台账里维护少量数据,部门在他们电脑里就能看到完整报表了。”采访时,戴昕芮正在电脑前通过“一表通”上报该镇特困人员相关数据,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她就完成了数据上报。她表示,以前每次上报前都要汇总归集,还要找领导审批,这个过程有时要耗费一周时间,现在只需对有变化的部分定期维护更新,上级部门需要时直接从“一表通”里面提取就行了。“‘一表通’上线后,我就从报表工作解放出来了。”戴昕芮说。

“一表通”应用正式上线后,一经推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令戴昕芮这样的基层“表哥”“表姐”从终日埋头填表中解脱了出来。以双石镇为例,“一表通”使用以来,该镇的报表数量从9月份的60个减少到10月份的4个,有报表任务的工作人员从70人减少到8人。

永川区“一表通”专班负责人李晓莉表示,试点以来,已累计上线87个标准化台账,录入区镇级历史数据260万条,沉淀138万条市级数据,镇街911月份报表数量同比由去年同期130余张减少到13张、下降90%,镇街从人人有报表任务转变为每个板块只需2人填报。

增效 搭建数据流转“快车道”

126日,在永川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罗曦的电脑屏幕上,数字化台账里清晰记录着我区实时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

罗曦表示,此次“一表通”的上线,改变了以往传统表格收集的流程模式,现在通过建立实时更新的数字台账,实现了区镇村三级的数据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共梳理出31个台账,目前已在经济生态板块上线11个台账,这些台账数据将进一步助力永川区农业农村工作提质增效。以“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台账”为例,将此数据完善后,区农业农村委能对各镇街土地流转的动态及时了解、掌握,可以及早预警“非粮化”、撂荒等问题。

“一表通”的底层逻辑,就是“条抓块统、整体智治”。据永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波韬介绍,“一表通”上线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修建好数据的蓄水池,经过四轮的迭代升级,按“四板块”分类搭建87个工作台账,涉及人房地事物组织等2200多个关键字段,目前能够涵盖镇街95%以上的工作需求;二是搭建数据填报的快车道,基层干部只需要动态维护数据,部门在有数据需求的时候,直接在台账中提取;三是构建运行管理的新机制,台账清单化管理、数据流转审批、数据责任落实等工作制度同步出台,保证了台账内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

提能 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

“在镇街、村社区一线调研时,我们发现基层干部对‘表格里的形式主义’的反映强烈,包括多头报表、重复报表、数据归集难。”程波韬说,过去好多基层工作人员到了单位就开始统计、汇总、填表,一抬头就到中午,填表占用了很多上门服务群众的时间,不少居民也反映见到基层干部的时间越来越少。

中山路街道民政救助岗干部陈立梅此前主要负责民政救助类的报表工作,涉及的报表有27个。“一表通”上线后,街道及时调整了她的工作重心,现在她主要负责下沉网格参与社区治理,了解民政政策落实情况,帮助救助对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从报表工作中解放出来的还有双石镇党政办负责人张顺。“‘一表通’使用前,我们每个人都有几张报表,全镇大概梳理出200余个常态化报表。‘一表通’使用后,台账数量减少到目前的87个,报表数量由9月份的60个减少到10月份的4个,我们基层干部真正得到减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参与到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中。”张顺说。

渝西都市报记者  余 淼  涂 燕  实习记者  陈欣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