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容量 提高就业质量
永川区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13957人
渝西都市报讯(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7月5日,记者从永川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获悉,上半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957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3019人,城镇困难人员就业2418人,脱贫人口就业4245人,职业技能培训410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69万元,分别完成区全年目标任务的58.2%、58.1%、69.1%、100.3%、51.3%、102.8%。永川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称,永川之所以就业创业总体形势良好,得益于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手段,把“保就业”作为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底线,对标市区两级目标任务,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局,精准发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
根据全区就业形势,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惠民生的组合拳,牵头制定《“稳住经济大盘,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抽调中心17人加入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对全区1037户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宣传稳岗返还、青年就业见习补贴和单位社保补贴等惠企政策,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难题,及时兑现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一对一联系规上企业1037家,落实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3141.08万元,惠及企业1280家次,5.99万人次享受就业政策扶持。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稳就业保民生
通过做优“131”就业服务,做精“春风行动”招聘,做实“就在山城,圆梦青春”永川大中专院校“空中双选会”招聘等多元化举措,构建高质量就业供需匹配体系。支持区内企业、就业帮扶车间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巩固与四川宜宾、安岳,贵州贵阳等地劳务协作,做实因疫情返乡人员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突出保障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就业,综合运用“组织外出务工一批、园区企业用工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分类指导与援助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就业。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坚定不移推进创业创新,以创业带就业
聚焦职教学生人才优势,出台《关于印发永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若干措施的通知》,通过实施教育融合发展、平台引领、生态营造、能力提升四大计划,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持续强化孵化平台建设,健全孵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引导孵化基地采取“一企一策”“一企多策”方法,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个性化、精准化服务项目,满足孵化企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引导孵化基地、园区、高校持续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创业活动品牌,携手永川区科技局、区新城建管委协同作战,加大创业氛围的营造,积极谋划永川区第八届大众创业节。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69万元,扶持338人创业,带动923人就业。
助力产业强区,“引育”人才加快
深入推进“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组织区内6家重点企业赴重庆工商学院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达成来永就业意向23人。精心实施“逐浪奔永”人才聚集工程,组织部分医院、学校赴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开展引才宣讲活动,两所大学120余名硕士研究生参加现场宣讲会,教育、卫生系统共达成来永就业意向61人。建立定点联系服务人才机制,配置“渝快办”人才服务专员16人,用人单位人才服务联络员44人,为重庆英才提供职称评审、医疗保障、人才公寓、旅游服务等事项全方位保姆式服务568人次。率先开通“96008”人才服务专线,受理转办人才服务事项、及时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上半年,引进青年人才1300余人,新增鸿雁计划入选人才2人。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聚焦产业培训,围绕区内重点产业用工需求,支持企业进行岗前培训、通用素质培训、在岗培训,大力开展大数据工程技术员、助理职业指导师等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突出就业培训,采取补贴培训和市场化培训一齐上、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有序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注重思想观念引导,推进志智双促,激发内源动力,掌握就业本领。上半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10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1.3%,培训后实现就业1181人。
突出帮扶带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通过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稳岗就业政策,以就业增收防返贫。指导相关镇街“一对一”协调解决订单不足、销路不畅及技术改造、资金周转困难等,全力促进车间达产,提高吸纳就业能力。继续推动文明劝导、公共卫生保洁、交通协管等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帮助就地就近就业。制定边缘易致贫户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以工济困促增收等就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