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一个对无人机研发“着魔”的人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2016年,他花费一个月时间成功研制出首台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随后,不满足现状的他又研制出第二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第三代清障无人机;2019年,他的第四代清障无人机成功投入使用。
四年时间、四代产品,这位对无人机研发达到“着魔”程度的人就是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工程师何涛。
长期致力于无人机研发制造的何涛除了是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工程师,还是永川区航模协会会长,曾荣获“重庆英才”计划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重庆市市级技能大师、重庆市技术能手、巴渝工匠、国网工匠、永川区十大工匠等称号,先后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定方向,为实现心中梦想不放弃
今年40岁的何涛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小时候,因为家门口就有一家电视、洗衣机修理店,他便与各种机械零件、电子元件结下了不解之缘。
8岁时,何涛就能“玩转”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小小发明家”是邻居对他的称呼。初中时,时常被左邻右舍喊去帮忙维修家电是常事。就在那个时候,他还组装了人生第一个作品——晶体管收音机。
在何涛的记忆中,家乡的天空总是一片湛蓝,偶尔有飞机经过,他的目光总会去追逐飞机的身影。青少年时,他就已经有了一颗憧憬飞翔的心。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康藏高原东南,境内地形复杂、山高林密。2007年,何涛从四川理工大学毕业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供电公司,担任发展部综合计划专责一职。他很快在线路、变电站规划选址等工作中感受到地形带来的工作不便。
“受当时的道路交通条件制约,线路巡视几乎全靠人工徒步完成。”
从2008年接触遥控航模,到2010年初次接触无人机,何涛对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的想法愈发强烈。
为进一步了解无人机,一有空闲,何涛便逛论坛、看视频,加入各种无人机群参与交流。为自制无人机,他自掏腰包先后花费了近20万元购买车床、铣床、雕刻机、3D打印机以及飞行控制器、遥控器等无人机零部件。
万事开头难。那时的何涛,经常陷入反复设计、不断修改、持续坠机的“魔咒”中,甚至在试验期间,何涛左手腕主静脉、右手腕肌腱被螺旋桨砍断,他都依然不放弃,坚信自己能够做好。
带领团队,为突破技术难题废寝忘食
2012年,何涛从甘孜州供电公司调到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
2015年7月,永川供电公司配备了第一台四旋翼无人机,开始尝试将无人机运用于电力巡检。当时还在机关发展策划部工作的何涛得知这一消息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便主动找到领导,申请成为一名专职飞手,希望通过无人机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下转4版) (上接3版)
当年,为了方便无人机技术的交流,何涛牵头组织渝西片区爱好者成立航模协会,并招收5名航模徒弟,义务传授他们航空模型的制作和操作技巧;为了更好地将新兴技术与无人机结合用于输配巡检,何涛牵头成立了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QC小组,主攻无人机创新,以提高行业输配巡检业务水平。
回忆起无人机研发那些艰苦的时光,何涛至今都记忆犹新:忙起来的时候我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面对接踵而来的技术难题,团队成员忘记疲惫,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研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何涛花费一个月功夫成功研发出“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这也是重庆市内第一架喷火清障无人机。当年,这架无人机就成功清除线路异物20多处,并帮助开州、璧山、铜梁、潼南、丰都等兄弟单位带电清除蜂窝、风筝、气球等线路异物,消除安全隐患。可他并不满足,继续优化设计制作出了第二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第三代清障无人机、第四代清障无人机。
除了致力于无人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制造,何涛和同事2017年研制的10KV柱上开关遥控操作装置,降低了合环换电时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获得了重庆市质量协会QC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QC三等奖;2018年,何涛牵头研制的10KV开闭所小车开关遥控操作装置,降低了开闭所内小车开关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获得重庆市电力公司QC二等奖;2019年,为了解决手持紫外成像仪拍摄角度受限的问题,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将紫外设备与无人机系统无缝衔接,“机载紫外成像技术项目”获得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金巡奖”。
成功的背后,是何涛及其团队不懈奋斗的结果。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改进,电力工人登塔和需要巡视人数大幅下降,让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
让何涛倍感自豪的是,他带头研发的轻型无人机紫外检测仪,弥补了国内无人机紫外检测的空白,典型经验在国网公司推广。
更新产品,为实现行业领先添砖加瓦
目前,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中心无人机作业班共有16名专业飞手,搭载可见光、红外热成像、30倍光学变焦等各类巡检设备的无人机38台,巡检业务实现巡检杆塔数、发现缺陷数量快速提升,人工登塔和巡视人员大幅下降的“两升两降”局面。
“近年来,永川区抢抓历史机遇,不断加快步伐,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生态,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让我对未来永川的发展充满信心。”何涛表示,今年,永川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永川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体现,这让他信心倍增。
何涛说,无人机是他毕生的热爱。受益于“永川人才培育引进激励办法”等人才激励政策,他将继续无人机产品的研发,不断更新产品,扩大无人机巡检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提升无人机巡检队伍的技能水平,为实现行业领先添砖加瓦。